宋初品德高尚的教育家:戚同文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10-25 03:02:12

远观近鉴宋朝人•189·品德高尚的教育家:戚同文

戚同文

戚同文((903-976,一说912-985),字同文,宋州楚丘县(治今山东曹县东南)人。《宋史·卷四百五十七·列传二百一十六·隐逸上》有传。

本传记,同文祖上为世代儒学之家。同文小时候父亲去世,他的祖母带着他回了娘家,由祖母的娘家养大,同文以孝顺奉养祖母闻名。祖母去世,同文昼夜哀号,连续几天不进食,乡里为之感动。

起初,同文听说本地人杨悫开馆教书,就每天到学馆听课,杨悫试着教他学习《礼记》,同文对杨悫教的篇章读过就能背诵,一天能背一卷,杨悫很是惊异,收下同文在学馆学习。不到一年,同文就把《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全部背过,杨悫把妹妹嫁给了同文。从此,同文读书更加勤勉,几年衣不解带,昼夜苦读。

当时正值后晋末年,时局动乱,同文绝心不出仕做官,又希望天下统一,就给自己起了“同文”这个名字。杨悫曾劝他出仕,同文说:“您这样德行好的人不出仕,同文也不去。”杨悫后来到一位叫赵直的将军家做事,得了重病,临终前把家事托付给同文,同文为杨家三代几位去世的人办理了丧事。

赵直对同文厚加礼待,为他建了教室,让他聚徒教书。同文开馆后,很多人不远千里来向他求教,其中有五六十人考中进士,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滕涉等人做了朝中大臣。

同文纯厚质朴,崇尚信义,有人家里出了丧事,就尽力救济,也经常接济宗族、乡亲中的穷苦人,很多个冬天都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厚衣服穿的人;对不孝亲、不亲睦兄弟的人,同文必会用良善之道规劝。同文不积累财富,不营建居室,有人劝他,就说:“人生以行义为贵,哪用得着这个!”因此,深为乡里推重、敬服。

同文也颇有知人之明,跟他交往的如好友宗翼、张昉、滕知白等人,都是一时名士;乐于听人的好处,未曾说过人的短处;平生不到京城;好写诗,有《孟诸集》二十卷。

同文有两个儿子,长子戚维任随州(治今湖北随州)主管文书的官员“书记”,把同文接到随州奉养。同文于73岁在随州去世。

宋初著名文人杨徽之曾受朝廷使命到随州,一见同文就成为好友,与同文写了很多唱和诗词。同文去世后,杨徽之认为,南朝陶弘景隐居修道,号“坚白先生”,同文先生纯厚正直,以富于道义为追求,就与同文的门人追号同文为“坚素先生”。

戚维在宋太宗建隆二年(961)以“屯田员外郎”官职做了曹王府辅导官员“翊善大夫”,后经屡次提拔,任兵部掌管天下地图等事的“职方司”长官“职方郎中”,退休后去世,享年81岁。

同文的次子戚纶在宋真宗朝曾任杭州(治今浙江杭州)、扬州(治今江苏扬州)、徐州(治今江苏徐州)等州知州,《宋史》有传。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州(治今河南商丘)百姓曹诚在同文旧居旁建造100多间房屋,聚藏图书数千卷,招收学生讲学,非常兴盛。宋真宗下诏,赐予“宋州书院”门额,任命戚纶之子、“奉礼郎”戚舜宾为院长,曹诚为宋州主管教育的官员“助教”,并指示宋州府衙,安排幕僚官员主管书院。

《宋史·隐逸传》没有对传中人物做出评价。

我们可以从《戚同文传》中看出,同文是一位品德清介高尚的文士,也可称是一位教育家。在五代乱世,同文能够坚守信念,兴办教育,实属不易,值得敬重。

宋真宗赵恒

0 阅读:2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