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家,
都是他自己的城堡和要塞。
作者:洞见yebo
《家庭觉醒》里说:
家,是身体的港湾,心灵的归宿,是我们永远的庇护所。
如果家人之间总是相互消耗,那么这个给我们温暖的天堂,转瞬间就会沦为地狱。
现实中,很多家庭都充斥着争吵与指责,大事小事都斤斤计较。
久而久之,就只能在无尽的内斗中,让彼此疲惫不堪,也让整个家变得千疮百孔。
懂得体谅包容,给彼此以疗愈和温暖的家庭,才能和睦兴旺。
家人相处,需要的是彼此支撑,而不是互相撕扯。
一个家庭能够往上走的底层逻辑,永远都是:彼此滋养,互不消耗。
1
作家马德说,大多数不幸的家庭,都来自无端的嫌弃,和随时随地的挑剔。
一个家庭若充满指责,再小的事也会变成难以调和的矛盾。
久而久之,只能不断消耗彼此的耐心与情分,最终使得家成为一个恐怖的精神刑场。
作家卢丹丹曾讲过一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不止一次跟她抱怨老公不好,自己早就想离婚了。
刚开始卢丹丹还不能理解,直到有次她到朋友家去做客,才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
当时朋友在厨房做饭,她的老公在书房处理工作。
朋友忙活一小时,做好了三菜一汤。
饭桌上,朋友的老公用筷子指着一盘荷兰豆炒腊肠说:“为何不用牛肉来炒?更好吃。”
过了一会,又补充说:“煮饭的时候怎么不放两滴花生油?米饭一点光泽也没有。”
他一边吃饭一边挑剔,不是味道咸了就是淡了,最后又说到厨房卫生问题。
听到他一直在挑朋友的刺,卢丹丹感觉如坐针毡。
朋友可能也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对丈夫怒吼:“有得吃你就吃,有什么好挑剔的?”
就这样,两人甚至不顾外人在场,直接就吵了起来。
正如卢丹丹所言:很多家庭的悲剧,并非来自灾祸,而是萌生于家人间无休止的内斗。
一个怨气过重的家庭,遇事总是相互挑刺,时间久了再热的心也会变凉。
对家人来说,那些尖酸刻薄的言语,给内心划下了一道道深刻的伤口,无法被轻易治愈;
那些被随意挥霍、透支的感情,也根本弥补不回来。
家人间的相互指责,就像白蚁一样,会一点点蚕食家庭的根系,直至动摇根本。
2
家庭问题专家刘禾粟,曾对100个家庭进行深入研究。
她发现,一个喜欢算账、爱计较的家庭,他们的日子往往越过越惨淡。
人,越计较越疏远;事,越计较越烦恼;情,越计较越冷淡。
家人之间,凡事总是斤斤计较,只能在一次次的算计与消耗中,慢慢将彼此拖垮。
电视剧《完美伴侣》中,林庆昆和吴敏是一对夫妻。
结婚后,丈夫林庆昆把事业搞得风生水起,吴敏则成了全职主妇。
本是一对羡煞旁人的伴侣,但生活的一地鸡毛,让两人变得互不对付。
在吴敏看来,丈夫眼里只有工作,丝毫不顾家庭孩子。
孩子食物中毒进医院,林庆昆只是口头关心一句,就让吴敏自己照看。
而在林庆昆眼里,妻子不工作、不上班,就在家带个孩子,有什么辛苦的?
自己跑业务,跑客户,拉投资,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哪有时间兼顾家庭。
就这样,两人一个觉得不被理解,一个觉得对方不够体贴。
为此他们三天两头就要吵一次,谁也不肯让步。
不满和怨怼越积越多,结果就是,两个人越过越心累。
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家庭就像公司,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与分工。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力量,共同经营着家。
如果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无视别人的付出,结果只能让彼此离心离德,渐行渐远。
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很容易针锋相对,处处计较。
可账算得太清楚,过于锱铢必较,整个家就会在各自为营中沦为一盘散沙。
3
心理学家杰克逊,将家庭相处模式分为两种:“消耗型”和“滋养型”。
“消耗型”的家庭,家人之间总是相互指责、埋怨,给亲情造成无法弥合的裂缝。
而“滋养型”的家庭,永远是理解多于苛责。
凡事不责难,多给彼此一点包容与关心,家庭才能真正成为遮风挡雨的港口。
豆瓣博主晓倩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一天天气阴沉,晓倩在出门前,接到丈夫打来的电话,提醒她关好门窗。
晓倩满口答应,可她着急出门,临走前还是忘记了关窗。
就在她出门不久,就下起了大雨,雨水穿过窗户淋进了家里。
两人回到家,发现很多家具都浸泡在雨水里,就连丈夫放在窗边的电脑也被淋得湿透。
她原本担心丈夫会因此大发脾气。
没想到丈夫不仅没责怪她,反而安慰说:“没关系,刚好电脑也旧了,重新换一台。”
就这样,一场可能的风波就消弭于无形。
两人平时相处,总是这样相互包容、理解,结婚多年,几乎从未有什么大的争吵。
作家德赛莱说,没有容忍和体贴,家庭还成什么家庭呢?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小至日常的冲突,大至观念的碰撞。
如果我们总站在道德制高点去点评,去指责,家人间的关系只会变得更糟糕。
但只要肯为对方想一想,再大的矛盾,也能如冰雪消融。
在家庭当中,亲人比道理重要,包容比责难重要。
多一点体谅与宽宥,家人之间才能少一点消耗,彼此齐心协力地将日子过好。
4
理学大师孙奇逢说:“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而其自操之。”
家庭的幸福,需要家中每位成员的通力合作。
彼此少些计较,多些支持,劲往一处使,一个家才能拧成一股绳,携手把生活过得蒸蒸日上。
纪录片《功勋》里,讲述了科学家屠呦呦和丈夫李廷钊的故事。
自两人成家以来,屠呦呦始终醉心于科研工作,常常忙得顾不上家庭。
有一次,屠呦呦自告奋勇要去接女儿。
结果因工作太投入而忘了时间,等她赶到幼儿园,女儿早已被丈夫接走。
回家后,丈夫不仅没提这事,还主动照顾女儿,让屠呦呦安心看资料、做研究。
平日里忙于研究,屠呦呦很少能为家庭做些什么。
李廷钊却丝毫不在意,反而独自包揽了家庭内外所有的事。
大至人情往来,小至洗衣做饭,他都主动一力承担,甚至不让屠呦呦插手。
正是这份不计较,使得几十年来,夫妻俩的感情一直和和美美。
作家鲍鲸鲸说:
“不论屋里还是屋外,若有爱长驻,彼此共同使力,那就是真正温暖甜蜜的家。”
在家庭中,所有成员本来就是利益共同体。
很多时候,与其在计较中相互消耗,不如给对方多一些依靠与支持。
有了足够的理解和帮衬,一家人才能相互给予能量,温暖、治愈着彼此。
与家人相处,学会彼此支撑,少算账,多付出。
凡事担待,互为倚仗,家庭这艘小船,才能顺风顺水,到达幸福的彼岸。
▽
英国法学家科克曾说过:“每个人的家,都是他自己的城堡和要塞。”
家是抵御万箭的盾牌,亦是滋养生命的源泉。
在这个充满爱、欢笑与温暖的殿堂中,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关照、担待和理解。
与家人相处,能包容就不要指责,能体谅就不要计较。
多说一点舒心话,多做一些体贴事,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耗,家庭才能成为我们一辈子的依靠。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