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整口技术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辨别真假老壶的一个金指标!

明强紫砂收藏 2024-05-13 08:38:40

宜兴紫砂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开始大规模有了“整口”技术,也就是用比紫砂材质更多加坚硬的60目金刚砂加机械旋转的方式磨口,使之盖与口之间更加平整、更加服帖、更加严丝合缝。

大家知道,紫砂工艺自明代中后期发展以来,一直困扰着成型工人的一个难题,即是口盖的缩比无法完全人为控制与掌握,很多多时候烧成出来,盖子与壶口之间不是大就是小,尤其是只要盖的子口稍比壶口大一丝,就无法正常盖下去了,于是,不讲究的低端日用紫砂壶,人们在做壶的时候,为了防止盖大于壶口现象的发生,总是把壶盖的子口做的小一点点,造成了早先的紫砂壶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出现不那么严丝合缝,行业内称“宽盖”,大多数口与盖之间的接触截面由于变形而不平整,这是紫砂工艺上的一个致命弱点,也可以说是硬伤。

在八十年代中期本人利用学过一段时间的机修钳工知识,就利用水砂皮去打磨口沿,并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后来,我在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研究所工作一段时间,在金刚砂打磨耐酸陶瓷泵的轴承外壳边缘工艺上得到启发,偷偷抓了一把60目的金刚砂拿回家对紫砂壶口沿进行打磨整口,这样的技术一传十,十传百,至九十年代初就逐渐普及了,这并不算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发明,但确实提高了紫砂工艺的效率,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工种或者说行当,养活了一大群工人,即专业紫砂整口工人,并设计出了专业的整口机,抛光机,不管是圆的、方的、不规则的口沿都可以通过整口而变得严丝合缝,整得服服帖帖。

但是,利用机器整口,一定会把紫砂壶口沿内缘上下左右的表面皮相破坏掉,就像我们人的皮肤擦破了皮会留下痕迹一样,非常不自然,严格地说还有点难看,这个问题现在也基本得到了解决,在破皮处用同样的生泥进行涂沫,如女孩化妆一样上一层粉,再进窑高温烧成,可以遮盖掉80%的破皮瑕疵痕迹,使紫砂壶臻于完美。

附带说一下,2024年进入紫砂艺术品的春拍季,当看到一些所谓清代、民国、八九十年代以前的老壶,我就会提醒那些想参与竞拍的藏家,在预展现场,先拿起壶盖仔细看看,有没有整口的痕迹,一旦发现,那就绝假无疑。顾景舟先生1996年离世,他晚年也不怎么做壶了,他所有的作品应该都没有整过口,如果市场上发现有整过口的,那大家就要小心又小心。

下篇我会谈谈如何甄别台湾回流进大陆拍场的假壶赝品,欢迎各位交流!

0 阅读:0

明强紫砂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