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做局,叙利亚迎战:巴沙尔政权如何挺过了“阿拉伯之春”?

文史档世界 2024-04-13 21:48:36

2023年9月20号晚间,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及夫人登上了飞往中国的专机。

尽管这趟航程路线事先经过了反复的推敲,甚至绕了1000多公里的路,只为了此次出行的安全,但是巴沙尔夫妇与随行的安保人员,内心都始终紧绷着一根弦。

因为这次访问,实在太重要了。

这是自2011年叙利亚陷入内战以来,巴沙尔首次走出中东,更是时隔19年的首度访华,而此前他的外交之路一度被西方封锁,这也使得他的对外出行面临着安全问题。

虽然本次巴沙尔的专机由中国提供,俄罗斯空军更是在中程航段保驾护航,由两个大国接力护送,可谓是牌面拉满,但美国依旧小动作频频,派遣战机入侵叙领空42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西方势力对巴沙尔政权虎视眈眈?叙利亚又如何成为世界几大国家过招的“棋盘”?

这一切要从“阿拉伯之春”说起。

“阿拉伯之春”:一场量身制作的颜色革命

单听“阿拉伯之春”这个名字,似乎可以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次颜色革命将“春天”带给了中东各国,在这股和煦的“春风”吹拂下,阿拉伯国家纷纷开出了“民主”的花朵。

但事实上,这是一场为阿拉伯国家量身制作、大规模且极具传染性的“政治飓风”,目的就是搞垮那些不听话的阿拉伯国家,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大哥”。

而幕后黑手,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2010年12月,26岁的突尼斯小贩布瓦吉吉,因为摊位被没收,且被女城管当街扇了一耳光后,愤然在市政府大楼前泼油自焚。

当时谁也没想到,布瓦吉吉的死,点燃了整个中东动荡的导火索。

当时突尼斯正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经济支柱旅游业持续走低,高涨的失业率和居高不下的通胀,让很多人不得不转行做起了小生意,而自焚的布瓦吉吉正是其中的一员。

而布瓦吉吉绝望的自焚遭遇,让大量的突尼斯人愤慨不已,数万突尼斯民众拿着他们的国花茉莉花走上街头,要求当局给布瓦吉吉的死给个说法,矛头直指时任总统本·阿里。

很快,突尼斯全国上下掀起了反对政府的浪潮,并由一开始的游行示威转变成了暴力骚乱。而随着全国上下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民众和军队间开始出现伤亡。

在骚乱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束手无策的本·阿里不得不放弃政权,跑路到沙特避难。

而本·阿里刚下飞机,那边在西方媒体中就将他打上了“独裁统治”的烙印,并称“自由民主”获得了胜利,突尼斯人民赢了!

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统治突尼斯24年的本·阿里给赶下了台,美国都要笑麻了,这么好的“颜色革命”经验怎么能不“推广”?

于是接下来,埃及,利比亚,也门,巴林等国都发生了类似的示威游行活动,并无一例外的都发展成为了威逼当局下台、甚至抗议者一言不合就掏出武器对抗军队的有组织行为。

一场从天而降的“民主革命”,让众多中东国家的领袖都“折了腰”,有的连命都折了。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埃及前总统“最后的法老”穆巴拉克,被人戏称“卡大佐”的前利比亚领袖卡扎菲,以及差点死于暴乱的也门前总统萨利赫。

这些领导人有的看到事态严重,没怎么抵抗就乖乖交出了政权;有的做了做样子,但终究还是选择了逃亡;还有的血战到底,最终落一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而这股“民主”之风自然也吹到了叙利亚,但巴沙尔挺住了,哪怕面对着国内反政府武装兵临首都城下,他都依然沉着地组织政府军死守不降。

“阿拉伯之春”终于第一次踢到了铁板。

那么多的国家被掀翻,为什么叙利亚却能挺住?靠的是什么?

赢了似乎又没全赢的内战

翻开叙利亚的势力分布地图,我们可以从其中找到各种颜色标志的区域,而这些区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分别都被不同的国家和势力占据着。

其中北部的油田设施被土耳其所占,南面的主要石油产区是美国人的地盘,加上边境地区的库尔德人和零星分布的反政府武装,整个叙利亚各种军阀混战、龙争虎斗,仿佛国之不国。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这样一个各方割据的局面,还是叙利亚政府打了十多年战争后,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局了。而这一切的起源,同样是因为“阿拉伯之春”。

2011年3月,一条“几名叙利亚少年因为乱涂乱画,被逮捕后又受到虐待”的传言,从网络上传入民间。叙利亚人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抗议游行,很快游行就转变为暴力冲突。

此时阿拉伯联盟意外的反应迅速,积极寻求介入叙利亚的“民主运动”,这次运动的影响范围迅速扩大,8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专门对此事发表了意见,称巴沙尔“应该下台”。

一个月后,美国发表声明谴责巴沙尔政府,并开始对叙利亚实施制裁;同月,美国撤回驻叙利亚大使。2012年8月,美国开始向叙利亚境内的反政府武装提供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在短时间内,美国提供的所有援助加起来,就超过了数亿美元。

有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反政府武装一开始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叙利亚政府军一方节节败退,最惨的时候,仅仅控制包括首都在内的不到五分之一的地盘。

好在凭借友好邻邦伊朗在敌后的牵制,加上2015年开始俄罗斯空军的掩护,巴沙尔政府和政府军才缓过一口气来,逐渐在同反政府军的交锋中占据了上风。

那么,地方不大,资源也算不上丰富的叙利亚,为何会让美国,土耳其,俄罗斯,伊朗等大国纷纷下场,不计成本地投入其中扶植自己的力量呢?

兵家必争之地

将叙利亚的地图放大,就可以看出各国争夺它的目的了。

叙利亚正处于欧亚非之间,是连接三个大洲的重要转运地,也是陆地海上运输的咽喉要道,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心脏,而一般这样的地方都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潜质。

因此美国事先在叙利亚布局,试图借着“阿拉伯之春”的机会把巴沙尔政权推倒,如埃及等国一样,换一个亲近自己的统治者,但结果却让美国相当恼火。

但受“阿拉伯之春”风波的冲击,叙利亚陷入了内战的深渊。

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背后的小动作,其他中东地区的地方势力,如黎巴嫩真主党,库尔德人,以及“伊斯兰”国等组织,也在此地浑水摸鱼,干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或许很多人都看过类似这样的新闻:“某日,叙利亚境内射出的炮弹或火箭弹,袭击了某个势力的建筑或人员。”同时一些海外媒体纷纷指责叙利亚政府敢做不敢承认,先在舆论上混淆一番视听。

也难怪巴沙尔访问中国的航程路线需要斟酌再三,毕竟在中东地区被袭击后,要么没人出来负责,要么一下子出来好几个势力负责的糊涂账,实在是太多了。

而美国布局叙利亚的背后,也有着为自己的“嫡系小弟”以色列站台的意味。

位于叙利亚西南的戈兰高地,被称为是“中东水塔”,其中的河流湖泊正是以色列和加沙地区的水源地。加上地势的原因,占领戈兰高地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对以色列形成威胁。所以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占领了戈兰高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并拒绝归还给叙利亚。

拿着人家的东西不还的人,当然担心对方一旦强大了把东西要回去,所以在以色列看来,叙利亚必须掌握在自己或者背后的美国手中。

由此可见,在极多势力都不希望叙利亚回归正轨的当下,巴沙尔政府虽然看起来赢了内战,但似乎并没有赢得独立的主权。

结语

好消息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发展,叙利亚这个位于连通欧州必经之路上的国度,也和我国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

持续了十多年的叙利亚内战,如今虽然暂时落下帷幕,可是破坏起来容易建设起来难。在战后重建方面,中叙两国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前提下,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同中国越走越近的基础上,“大马士革玫瑰”很可能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恢复旧日的风采。而乘上“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列车的叙利亚,也终将重拾往日的荣光。

参考资料

《中东剧变与地区安全的困局及前景-仝菲》

《叙利亚重建的困境、归因与超越-王晋》

《叙利亚战争与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唐志超》

《叙利亚战争沉思录》-况腊生

《俄罗斯介入叙利亚战争的能源地缘政治因素_王宝龙》

1 阅读:94

文史档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