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右翼鹰派代表人物——内塔尼亚胡,他究竟是什么来头?

文史档世界 2024-04-12 22:09:49

内塔尼亚胡,小名叫“比比”,以色列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以色列右翼组织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其狂热的支持者们称他为“以色列之王”。

而在埃及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则产生了一个骂人的词,用来那些形容心口不一,用不正当的手段狡猾地达到肮脏目的的人,叫“内塔”或者“内塔尼亚胡”。

可见阿拉伯人对内塔尼亚胡的恨意之深。

而内塔尼亚胡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阿拉伯人骂得真对。

要了解内塔尼亚胡到底做了什么,那就必须先从第四次中东战争说起。

【一】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从最终结果上看,是以色列胜利,但这次战争也暴露出以色列战争实力并没有那么强悍,战争前期还被埃及和叙利亚追着打。

2800余人死亡,坦克坏了850余辆,飞机坏了110余架,以色列民众心理受到了巨大创伤。

可以说这一仗把以色列打醒了。

战场的失败也带来政治的动荡,梅厄夫人被迫辞职。

这一届政府也成为以色列历史最短命的政府,左翼政治在民众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极端、具有强烈民族主义的利库德集团。

利库德集团在以色列建国之初一直是以地下武装的形式出现,直到1973年才算一个正常的政党,他们反对与阿拉伯世界媾和,反对跟德国人谈判,接受赔偿.。

领导人贝京更是一个极端右翼分子,他曾在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说:

“尽管我们取得了所有的胜利,但是真正的胜利距离我们还很远。耶路撒冷旧城的城墙并不是耶路撒冷的边界,约旦河也不是我们国家的边界。海洋并不是我们民族的边界....”

1977年议会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上了台,贝京成为了以色列总理。

在利库德集团统治时期,以色列发动了第五次中东战争,使阿里法特的巴解组织被迫从黎巴嫩撤出,还发动了惨绝人寰的贝鲁特大屠杀。

就在这一时期,一个年轻人逐渐在政治中崭露头角,他就是内塔尼亚胡。

【二】

内塔尼亚胡的哥哥是以色列突击队解救人质中牺牲的战斗英雄,在民众中名气很大,而内塔尼亚胡作为烈士家属,得以获得了较高的地位。

加之内塔尼亚胡脑子好使,在美国麻省理工拿过管理学硕士,回国后很快就进军政界,先后担任过尤纳森反恐执委会的主任、以及以色列驻美国使团副团长、驻联合国代表。

他的态度立场与利库德集团高度一致,最终他在1988年当选为利库德集团的议员。

90年代的世界摆脱了冷战的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中东的矛盾也出现了缓和的可能,在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撮合之下,1993年,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解组织领袖阿拉法特在美国握手言和,签订了《奥斯陆协议》,成为巴以和解的里程碑。

但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这对打了半个世纪的冤家,真的能那么容易和解吗?

当然不容易,尤其有两家最不满意,一个是巴勒斯坦境内的武装抵抗组织,刚成立没几年的哈马斯;另一个则是以色列国内的右翼组织和政党,尤其以利库德为代表。

在《奥斯陆协定》签订后,数万以色列民众走上街头痛斥拉宾卖国,将他与纳粹混为一谈。

内塔尼亚胡精准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加入反拉宾的队伍中,发表演讲,煽动民众的犹太民族情绪,大肆鼓吹犹太民族的文化优越性,给原本就狂躁的氛围再添上一把大火。

内塔尼亚胡的人气值也在这一时期直线飙升。

在利库德集团的首次党内选举中,内塔尼亚胡高票当选为集团主席。

1995年,随着犹太激进青年伊加尔·阿米尔的三声枪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生命就此烟消云散,同时也宣布着他一生追求的巴以和解失败,中东地区的短暂和平不存在了。

总理死了,新总理由谁来担任呢?

47岁的内塔尼亚胡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口号——“要一个安全的和平”。

他称,奥斯陆协定是一个“悲剧性错误”,是插在以色列背上的一把尖刀,他向选民们承诺将会继续扩大犹太定居点,并且要求阿拉法特必须履行反恐义务,才能维持巴以和平。

就在这样狂热的犹太浪潮中,内塔尼亚胡上台了。

【三】

利库德势力的发展也更加迅速,成为了议会第一大政党,人数达到了33万人之多。

内塔尼亚胡摒弃了拉宾的“用土地换和平”,转而走“武力换和平”路线。

并多次表达要对阿拉伯国家实现“威慑性和平”,对巴解组织的谈判态度极为强硬,极力缩小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同时将以色列与叙利亚的和谈暂停。

当克林顿又一次想来一次奥斯陆协议时,结果内塔尼亚胡连他的面子也不给,气得克林顿破防道:“到底谁才是超级大国?”

毫无疑问,内塔尼亚胡这种作死式的外交政策,注定会让以色列成为众矢之的,在他的任期内,以色列的国防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这种状态之下国家经济能发展的好吗?

再加上内塔尼亚胡有着出轨的丑闻,在风气保守的犹太民族中遭到了很大的批评,最终内塔尼亚胡在1999年竞选连任中失败了。

但这次下台对内塔尼亚胡来说并非坏事,因为就在他下台的第二年,巴勒斯坦就爆发了第二次大起义,让以色列头疼不已,而起义直到2005年才算完全平息。

最终以色列被迫在加沙地带撤出军队,GDP处于负增长状态。

最终内塔尼亚胡又被请出山来,他先是就任财政部长,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比如减少儿童津贴,提高退休年龄,将养老的固定福利改为固定缴纳养老金,降低公司税率等。

这些措施皆取得了奇效,民众这才看到内塔尼亚胡的经济头脑。

2009年3月,内塔尼亚胡重新成为了以色列政府总理。

此时的巴勒斯坦局势更加紧张,2007年6月,巴勒斯坦爆发了一场内斗,最终结果是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地带,驱逐了法塔赫,并对加沙地带的基督教徒发动了袭击。

哈马斯的一贯主张是彻底结束外来占领,让以色列在地图上消失。

同样,哈马斯也是以色列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更让以色列害怕的来自于伊朗。

伊朗是哈马斯背后的主要金主,这一时期伊朗的核问题日趋严重,时任伊朗总统内贾德又是个强硬的狠角色,指不定哪一天伊朗就研发出了一颗原子弹,瞄准以色列打了过去。

这时候内塔尼亚胡狡猾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他先是公开声称以色列想要和平,无意“控制”巴勒斯坦,愿意接受巴勒斯坦国。

随后又话锋一转,要求巴勒斯坦放弃建立武装部队,放弃对领空的控制,要求巴勒斯坦不许和“恐怖分子”(指哈马斯)谈判,并且尽可能消灭“恐怖分子”。

这下巴勒斯坦两难了。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国际认可的好机会,但如果答应了内塔尼亚胡的条件,就意味着自断双臂,一旦以色列打过来自己只能承受,并且挑拨了与哈马斯之间的对立关系,让巴勒斯坦窝里斗。

就这样,巴以的和平谈判僵持住了。

或许内塔尼亚胡本就没打算和谈,他趁着巴以僵持的空隙加快了与他国外交活动的开展,先是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举行会谈,拉拢他们成为反伊朗的一员。

又敦促与叙利亚的和谈,给叙利亚放出烟雾弹,表示愿意从戈兰高地撤军,实则仍控制着戈兰高地大部分地区。

对于美国,内塔尼亚胡则利用美国境内的犹太游说团体,不断地向奥巴马政府施压,迫使奥巴马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并在国际上表态承认了以色列的那些非法居住点。

此外内塔尼亚胡还做了一件事,他出版了一本书《持久的和平》。

在书里,他毫不掩饰他的右翼极端思想,直接否认“巴勒斯坦文化”,甚至坚称从来不存在什么“巴勒斯坦人”或“巴勒斯坦国”,历史上只有犹太民族主权实体塑造了这一地区文化。

一边说愿意接受巴勒斯坦国家,一边又极力否认巴勒斯坦文化,可以看出内塔尼亚胡从来都没想过什么“持久的和平”。

【四】

从2009到2024年,老奸巨猾的内塔尼亚胡长期担任着总理之职,中间偶有间断,整个以色列的发展方向也是围绕着他在开展的。

随着内塔尼亚胡年龄的老化,他个人执政的风格也愈发保守,最终将这种风格推向了一个极端——2022年12月,内塔尼亚胡组建了以色列“史上最右政府”。

这一届政府由利库德集团、宗教政党沙斯党、极右翼政党犹太复国主义者党、等6个极右翼政党组成,每个政党都是煽动种族主义和支持恐怖的推动者。

其用人也都是清一色的反和平政客。

几乎可以说,他们的上台注定了巴以之间的冲突,只是早晚问题。

2023年7月,以色列国防军对巴勒斯坦城市杰宁发动突袭,13人死亡,100余人受伤,4000余人,而内塔尼亚胡的理由竟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句:不允许杰宁这座城市庇护‘恐怖组织’。

拿这种理由,就敢对诺大的一座城市无差别地展开攻击,这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足以引发大规模战争,但显然,这一事件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太多轰动,国际社会甚至对以色列这种行为连一点谴责声都没有。如此这般,又有什么理由责怪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呢?

而随着巴以冲突的进行,加沙地带宛如人间炼狱,大量房屋被毁,大量难民背井离乡寻找新家园。内塔尼亚胡认为这是一个扩张地盘的绝佳好机会,因此他使出了一招阴狠的毒计。

2023年10月30日,内塔尼亚胡通过欧盟国家的领导人向埃及施压,希望埃及能够放开西奈半岛边界,接受来自加沙地带的难民,理由是:埃及的戈壁滩和沙漠地区适合建立难民营。

以色列的财政部长斯莫斯特里奇,也配合内塔尼亚胡声称,这些加沙地区的“自愿移民”是“正确的人道主义解决方案”。

这一提案听起来冠冕堂皇,充满着对难民的怜悯,但却经不起一点推敲。

加沙为什么会有难民?不是你以色列造成的吗?

嘴上说着是为难民寻求归宿,行动上却用飞机导弹让本来有家的人变为难民。

而内塔尼亚胡的要求也遭到了埃及的坚决反对。

一旦他们接受这样的要求,就会使得西奈半岛人口激增,埃及不是什么狗大富,没有那么多资源分配给难民,到时候指不定会引发什么意想不到的矛盾。更何况全面开放西奈半岛边界,那岂不是放任以色列侵占扩张领地,谁会知道西奈半岛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加沙地带呢?

这样一来,在埃及拒绝之后,一些不明真相的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民众就对埃及感到了失望,还有人觉得埃及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

可以说,内塔尼亚胡这一“阳谋”可谓一石二鸟,既挑唆了阿拉伯团结,又抬高了自己形象。

事实上,埃及并非冷眼旁观,已经尽力接收了不少伤员,送去了大量物资,也允许一部分难民进入埃及,只不过资格受到限制。从数量上看,他们对巴勒斯坦的援助是阿拉伯国家里最多的了。

而以色列才是那个缺失人道主义的那个,他们轰炸口岸和救护车,阻止埃及救援车进入加沙,对于难民也要赶尽杀绝,这些令人发指的暴行都与内塔尼亚胡脱不开干系。

【结语】

如今,以色列不仅试图在地理上抹去巴勒斯坦,同时也试图在文化上消弭巴勒斯坦的影响力。

内塔尼亚胡在国内大谈“犹太人对于巴勒斯坦地区和全人类的巨大贡献”,称“以色列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渊源之一”,以民族文化来贬低阿拉伯民族“专制”、“落后”,从而为自己的侵略巴勒斯坦寻求合理性。

时至今日,以色列国内仍坚信他们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屠杀是“正义性”的,因而又大量右翼分子将内塔尼亚胡奉为“以色列之王”。

而内塔尼亚胡仍称军事行动远未结束。

那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或许早在当财政部长时期,内塔尼亚胡早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建立一个包含整个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等地区的“大以色列”。

对这样一个充满奸诈、充满野心的人,怎会不让阿拉伯人民恨呢?

0 阅读:3

文史档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