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封锁》:在意的越少,活得才越好

马马情感 2024-10-30 12:47:00

1943年,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发表,无数读者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与主人公产生共鸣。

故事的女主人公吴翠远,在大学担任英文助教。

活了25岁,翠远一直是乖乖女,规规矩矩学习,规规矩矩的长大,符合所有人的期待。

然而,家人渐渐对她不满,天之骄女找不到一个有钱的女婿,实在没面子。

下午4点,上海封锁,翠远被困在了回家的电车上。

煎熬的两个小时里,一个陌生的男人主动搭讪翠远,甚至还想和她走进婚姻。

翠远竟然同意了,为了气一气家人。

如今,依然有许多人活的如翠远一般,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目光,而委屈自己。

殊不知,许多人和事,越在意,越无力。

反而,在意的越少,活得才越好。

01 越讨好,越不会被认可

吴家是一个新派有宗教背景的模范家庭。

吴家都是好人,讲卫生,关心时事,喜欢听高雅音乐,一切按部就班,一尘不染。

翠远从小到大都是被设定好程序的人,从没出过一点错。

甚至,连外表都是大众化的,没有特殊的辨识度,仿佛怕得罪了谁。

虽然正青春,又是未婚女子,翠远一身装束却老成寡淡,像个教会派的少奶奶。

翠远听从父母安排,进的都是有教会背景的学校。

家里竭尽所能激励她:要用功念书,将来才会有好前程。

翠远不敢马虎,学的又勤奋又认真,一步一步往上攀爬。

终于,在申光大学毕业后,翠远留在母校担任英文助教。

在今天望女成凤的家长看来,吴翠远妥妥是凤凰女。

因为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一个女孩子所能达到的职业顶峰了。

在家里,她是一个好女儿,在学校,她是一个好学生。

可是,她并不快乐。

在家要受气,在学校还要受气。

在家里,父母为她没能找到一个上等男人冷嘲热讽;在外面,校长、教授、校役挑她的刺。

不敢犯错,不敢做真正的自己,没有谁知道,为让大家满意,翠远已经竭尽了全力。

可是,她不明白,爱是相互的,而讨好却是一方的独自努力。

正如太宰治所说:“我讨好了所有人,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现实中,有太多人为了所谓的“认可”,不断地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害怕冲突,畏惧孤独,于是选择了一条看似安全实则充满荆棘的道路——不断讨好别人。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失去自我,还宠坏了不在乎你的人。

所以,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成为最好的自己。

02 在意的越少,活得才越好

下班回家的路上,因为突然封锁,翠远被困在了电车上。

没人知道封锁几时结束,翠远身边的女人抱着孩子下车了,她便利用这时间批改学生的卷子。

这时,有一个男人突然走过来,紧挨着她坐下。

这个男人叫吕宗桢,是一位银行职员,他有家室,女儿都13岁了。

封锁这会儿,他瞥见三等车厢里有太太的一个亲戚董培芝,正往头等车厢走过来。

吕宗桢讨厌这个年轻人,为了不给他搭讪的机会,便坐到了吴翠远旁边,假装和她暧昧。

这时,吕宗桢眼里的吴翠远根本不美,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一点不可爱。

但这时候,他顾不了许多,看见翠远瞪他也还是硬着头皮没话找话说。

翠远听着、看着,觉得吕宗桢不很诚实,也不聪明,却是一个真的人。

长这么大,还没有一个人和她说这么多琐碎的话,她忽然觉得炽热、快乐,翠远笑了。

当看到翠远手里申光大学的练习簿时,吕宗桢也不由对她有了新看法,本可结束的假戏到有了几分真唱的意思。

两个人从工作聊起,吕宗桢说起生活的辛酸,说起工作的无聊,说起太太“从前非常美、后来变成那样,跟他母亲闹翻”……。

吴翠远听着这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喋喋不休地吐着苦水,才明白,不只她有很多不如意。

聊着聊着,吕宗桢眼里,翠远成了“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

他甚至想将翠远当妻子看待,替她安排好一切,让她成为自己的另一个女人。

要翠远做妾,她家人绝无可能答应。

翠远虽然震惊,但心中也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冲动。

那一刻,翠远却是愿意的。

“她家里的人——那些一尘不染的好人——她恨他们!”

如果吕宗桢给翠远打来电话,她一定会摆脱家人,完成她人生的第一次叛逆。

看过这样一句话:烦恼的根源,都是太过在意别人,而没有做好自己。

一个人越是在意外界的声音,就越容易打乱自己的节奏,活得也就越累。

人生是自己的,别人对你意见再多也是别人的想法,怎么生活还是要按自己的意愿去安排。

学会删繁就简,才能活得越好。

03 风生水起,要靠自己

有人做过一次问卷:进入社会后,得到的第一个人生感悟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是:自己没本事,靠谁也没用。

不过,在吴父吴母看来,女儿再优秀,最终还是要嫁人,找个有钱有势的女婿才是上上签。

让翠远受教育,目的也是为了符合当女结婚员的标准,以为受的教育越好、越高,才更能吸引到高质量的男生。

可惜,翠远被父母程式化的太久了,脸板得纹丝不动,穿着合乎标准,头发梳成千篇一律的式样,任谁看了也不会动心。

男生一般都是视觉动物,翠远不醒目,美的模棱两可,还少了点亲和力,吸引力自然小之又小。

父母对女儿失望,翠远对自己也失望,觉得所有人都看不起她。

甚至,学生们也小看她:“用中国人教英文,照说,已经是不应当,何况是没有出过洋的中国人!”

仿佛,她是用不正当手段靠关系才当上老师,没资格教他们,理应回家去。

这样的屈辱和煎熬,不时冲击翠远内心的防线,令她自卑。

好在有一个男生没有看轻翠远,认为她见多识广,还拿她当作一个男人般问问题。

其实,翠远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她的学识是她日日苦学,才积沙成塔。

正因母校看重人才,才让她留校任教。

事实证明,翠远不仅完全胜任这一职位,还对工作无比热爱,连下班回家都带着学生的作业。

尼采说:“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如果想为自己而活,就不必理会他人太多期待。

一路走来,谁都不能事事顺心,只有实力够强,才会柳暗花明。

04

封锁结束了,电车噹噹噹继续前行。

吕宗桢突然站起,又跑回到自己原来的座位上,这似乎暗示着翠远:

封锁期间发生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

若是4点以前,翠远一定会难过,认为是自己不够好。

过去,她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乎别人,得到的却是更多不满,让自己越来越憋屈和痛苦。

这次,翠远没有这么想。

翠远的故事,如一面镜子,照见了现实中的自己,也常常在亲人、朋友的目光中纠结矛盾着。

但生活如人饮水,无数教训告诉我们,来人间一趟,不是为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而是要像安德烈·纪德说的那样:“宁可做自己被讨厌,也不要因假装而被喜爱。”

有些眼光,不看就好。

0 阅读:2

马马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