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亲的哥哥和弟弟能够区分清楚,比父亲大的叫伯伯,比父亲小的叫叔叔。但母亲的兄弟则没有分得这么细,都被归为一类,叫舅舅。
像多的有大舅,二舅,三舅...小舅等,但你从称谓上分不出来这些舅舅们到底是母亲的哥哥还是母亲的弟弟。
在堂亲、表亲方面差别也明显,父亲兄弟的子女叫做堂侄,父亲的姐妹和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都算作表亲。
当然也细分为姑表亲和姨表亲,但叫的时候很少有人叫姑表哥、姨表哥或是姑哥、姨哥,而是直接叫表哥。
比如说这是你的堂哥,别人就知道这个堂哥的爸爸和你爸爸是亲兄弟关系。但说那个是你的表哥,那这个表哥的爸爸和你爸爸的关系就搞不太清楚,因为可能性太多了。
这种父亲比母亲复杂,男性亲属关系清晰、女性亲属关系模糊的情况,反映的是父权社会的特征。
02
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说的是福建很常见的几个姓氏。
陈姓是福建第一大姓,再加上林姓,两个姓已经占到福建1/5的人口,如果再加上黄、张、王,则可占福建总人口的1/3还多。
姓氏在全国分布也是不平衡的。比如王姓,它是华北和东北16个省区市第一大姓。在吉林、辽宁,王姓能占到1/10以上的人口。
黄姓作为广西第一大姓,占了总人口的7.62%,在广东也有6.94%,是广东第二大姓。
姓氏的分布差异,跟它们的起源地区不同有关,也跟人口迁徙、社会地位等因素有关。
姓氏的传递也遵循基因传递的一些规律。比如奠基者效应,这是基因传递的一条重要规律,即当一个种群中的部分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与原来的种群隔离形成新种群时,其内部的基因多样性往往会降低。
书中举了个例子,就是法国殖民魁北克,当时有8500个法国殖民者来到魁北克,在这里结婚生育。后来魁北克又被英国占领,法国移民几乎停止。
如今魁北克800万居民,有600万人母语是法语,其中绝大多数是法裔。在魁北克的第一大姓,在法国本土却只能排在1000名开外。
福建有“八姓入闽”的说法,当时都是拖家带口,整个村子整个全族迁徙来到这边生活,因而福建的几个大姓也是奠基者效应的体现。
但也有例外,比如黑龙江省的排名前十的姓,跟其主要移民地山东省的十大姓几乎相重合。这是因为山东省当时移民到黑龙江的时间太短了;另一个就是当时闯关东的人数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