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言西语》1

鳝堂集庆 2023-12-12 08:57:48

01

学过英语会知道,陕西和山西的英语拼写里,陕西多了一个a。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陕西多出来一个a,而不是山西多出一个a?为什么是多出个a而不是多出个其它的字母呢?

原来这种写法来源于国语罗马字。上世纪20年代末,国民政府颁布了新的拼音标准,即所谓的国语罗马字。

它迎合了“汉字不废、中国必亡”的思潮,它的目的是彻底取代汉字,特点就是用拼写来区分声调,不用附加符号。比如七、其、起、气,分别是chi、chyi、chii、chih。

字看着很丑,也比较难学。后来国语罗马字在使用上非但没有取代汉字,甚至连威妥玛拼音都不能代替。

只有在陕西、山西这种威妥玛拼音难以准确记录发音的情况下,国语罗马字才发挥了它的使用价值。

因而这个陕西打包a,多出来一个字母a的写法,追其渊源,来自于早已废除的拼音方案,竟然有将近百年的历史。

02

民国初期,定都北京,并没有经历传说中的投票,而是大家基本同意“国音”以京音为基础,但要经过一定的修改。

那些什么差一两票,广东话就成为国语的说法,就有些好事者看热闹不嫌事大,传着传着就好像真的一样。

民国初期的国音,正是在北京读书音的基础上,恢复了入声的修改版本。

但是京音势力并不买账,主张用纯北京话的京音派仍有很强的力量,到了1924年的时候,民国官方的国家统一筹备会改弦更张,决定以京音为国音。

国音派主张的语音就成“老国音”了,自此北京话取代了“国京之争”的胜利,顺利成为普通话。普通话的特点,就是入声没有了。

中国汉语中以p、t、k收尾的音节即为入声,但这些入声在北京话里消失了,很多入声字进入了阴平阳平两个平声声调,所以就会出现平仄混乱。

因为传统的诗词歌赋,往往讲究平仄和谐。即平上去入中,平声为一类,上去入三声为另一类,统称仄声。

古汉语中平声时长较长,仄身较短,平仄有规律地交错会产生声音长短谐和的美感。

人们为了追求这种谐和,在诗词创作时都会非常注意平仄的使用。平仄窜乱,被称为失格。

日本有个作家,写过一本小说,就叫《人间失格》。这里的失格是指人失去了作为人的资格,跟这个失格的诗歌意思还是不太一样。

虽然普通话里很难找出准确的平仄,但后来很多人学会了一种新的旧体诗词,即所谓的老干体,它以豪放大胆出名,对格律要求完全不顾,押韵平仄随心所欲。

这就有点像诗歌里面的古体诗一样。老干体也就是老干部体,想到哪说到哪,自由发挥,无拘无束,完全让形式服务于内容。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