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勇:把书法的各种书体进行了“五马分尸”“大卸八块”

书法世家 2024-05-21 05:31:39

刘文勇 又名刘文雍、刘白,河南太康人。现任职于广西艺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院秘书长、周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来宾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技进于道

文/刘文勇

前日与朋友闲聊,谈到书法的技法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大家已经谈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甚至还有的人,把书法的各种书体进行了“五马分尸”“大卸八块”,解剖的连笔画都一览无余了。技法分析到如此详尽之地步,古人也是自叹弗如了。可书法毕竟是一种文化,我们还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法的问题,它最终反映的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时代的风尚、习俗等形而上的问题,那就是道问题了。

围绕书法技和道的问题,前两年就有人提出来,并让众多人参与其中做大讨论。暂且不说这里面有没有其他什么目的,我们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应该都很清楚书法的有关技和道的关系。因为技为实,道为虚,技为躯体,道为精神,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不可孤立甚至相互脱离,技精而能达道,道高而能通技。况且,不论任何一个学科,大师和一般技师的区别,往往都是由其深度和广度决定的,二者缺一即无法成为大师,亦不可能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我们反观当前中国的书法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

记得初中的时候学习《卖油翁》一文,卖油翁说了一句话:唯手熟尔!我们练习书法也是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必须先达到技法熟练才行。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是不是所有卖油的人都能达到像卖油翁那样的熟练程度?答案是否定的,不可能。就像我们练习毛笔字一样,每个人的体悟不一样,最后达到的熟练程度不会一样。还由于每个人研究的方法不一样,每个人掌握技法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练习几年就已经入门并且有模有样了,也有的人可能练习多年,甚至耗费一生都不入门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我们认为,关于技进于道是有层次区分的。

不论学习何种书体,只要一种书体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其他书体同样也是只处于肤浅的表面。一旦能够深入掌握了一种书体后,其他书体亦能举一反三思考和感悟,那么就可以说此时算是稍通路径了,或者是算一个入门之人了。如若再继续深入研究,将其与文学、哲学或者宗教等其他学科或理论融会贯通,那么能够写出个人风格,或达到一定境界和层次——“悟道”,也应该是有望实现了。

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书法刚开始是需要技法的深入学习的,但是书法的基础技法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所有标注自己的方法就是灵丹妙药的,一定都是有问题的。并且技法并不是终身唯一的追求,书法风格的形成,或者书法所需达到的高度,还需要很多其他学科的支撑和补充的。我们只需要看一下敦煌写经、唐人写经、明清试卷即可明了于心。很明显,书法大师和匠人的唯一区别就是,匠人只着眼于技的研究,一生都囿于技中而跳不出,大师却能够在技的基础上联系世间万物,最终悟道以达化境。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警醒,有的人也可能文凭比较高,或者学问比较高,亦或者在某一方面研究的比较深入,但这并不能代表他就是万能的或者是全能的。从局限的目光来看,仅书法艺术方面可以知道,有的人篆书写得好,古文字功底扎实,他一定能够看出一个书写者书写篆书技法的高低和对古文字了解的深浅,但并不能代表他其他的书体也都写得好。从中国书法史来看,所有的所谓五体皆擅的书家基本没有。从所有流传下来的书迹中,我们只能看到他们可能是五体皆会,或者说略通五体,独擅一体或两体而已。如果让其他行业的人来欣赏书法或者品评书法,那又当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9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