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仲宝,原越军第一军区第346师第246团第3营(该营战后被越南国会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通信排无线电班班长。他的回忆录《高平前线-1979年2月》,是极为少见的越军老兵对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长篇回忆,是了解当时越军情况的重要资料(他作为上传下达的通信兵,对作战情况非常熟悉)。现将其回忆录全文翻译连载,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以下是我1979年2月18日写的战地日记:
平孟边境口岸方向:中国军队从凌晨5点开始,连续进行了8次进攻。他们分为三路:一路沿着山坡向南攻击1号榕树山,一路从那杀村向东攻击1号榕树山,一路沿着河岸攻击2号榕树山左翼。中国军队从第一天的战斗中吸取了经验教训,连续不断地实施进攻,企图施加强大的压力突破我们的防线。
第11连和奉命增援的第10连第3排勇敢地坚守阵地,击毁了2辆坦克,歼灭近150人,并打退了他们的8次进攻。第10连第3排排长黎鸿江准尉用2发40火箭弹击毁了1辆坦克,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一只手臂骨折,负了重伤,仍然和战友们坚持战斗。
2月18日,第11连有7人阵亡,多人负伤,阵亡者中包括2名干部:副政治员阮蒙兰,副连长叶文南。第11连损失惨重,但仍然顽强地坚守阵地,击退了中国军队的多次猛烈进攻。
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三天(2月19日),我们第3营虽然损失惨重,但仍然在阵地上坚持战斗,第11连在平孟边境口岸前沿阵地2座榕树山的兵力已经不多了。凌晨5时许,中国军队攻占了1号榕树山前沿,战斗进行到中午,他们已经攻占了1号榕树山的大部分区域。但是由于遭到了我们的猛烈抵抗,他们不能马上向2号榕树山发展进攻。在1号榕树山,部队与中国军队激烈交火,并紧急请求营指挥所命令火力连的82迫击炮向阵地开火。当1号榕树山失守时,第12连的82迫击炮奉命向刚刚占领阵地的中国军队射击。
2月19日晚上,营长决定将第11连撤至朔江镇的学校,建立新的防御阵地。因此,第3营的前沿阵地1号榕树山和2号榕树山都落入了中国军队手中。然而,在1号榕树山的1号突出部位置,仍然传来我军步兵顽强抵抗的枪声。 到了深夜,当侦察兵爬上去侦察情况时,才发现来自河江地区的苗族士兵李美崇在1号榕树山的1号突出部坚持战斗了一整天。
原来是前一天(2月18日)晚上,一名前去通知李美崇撤退到2号榕树山的士兵在附近中弹阵亡,因此他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李美崇独自一人拿着1挺机枪,在没有弹药补给,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坚持战斗,击退了中国军队的多次进攻,整个2月19日都坚守着阵地。到了晚上,侦察兵不得不越过炮火爬上去,通知李美崇跟随连队一起后撤。
不久之后,当第11连已经撤退到朔江镇的学校建立新的防御阵地时,我见到了李美崇。他是一名非常年轻的士兵,也许还不到20岁。他的脸色很白,身材矮小,表情文静,言语不多。我问他:“前几天,当你身边没有其他战友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撤退?”李美崇一脸惊讶地说:“ 嗯......为什么要撤退?排长命令我们坚持战斗,坚持到底,不是吗?” “所以你消灭了很多人? ”“是的,很多很多...... ”从李美崇简短的回答中,我知道自己已经不能从这位苗族士兵嘴里问出更多信息了。
据李美崇的战友说,整整两天一夜,他坚守在1号榕树山的1号突出部,除了随身的一点干粮之外,没有得到任何伙食供应。他拿着一挺机枪和两箱弹药,当中国军队发起攻击时就开火射击,歼灭了60余人。李美崇的壮举阻击了中国军队的进攻,迟滞了他们向2号榕树山发起攻击的速度,确保了第11连其他士兵和伤员能够安全地撤退到后方。 战后,我再次见到了李美崇,他刚刚参加完在河内举行的庆祝大会。
在大会上,范文同总理询问了李美崇的情况。当他得知李美崇是文盲时,总理把插在上衣口袋里的钢笔取了出来,送给阿崇。(李美崇的事迹材料是营长交给他的,并要求他在去开会之前背诵下来,因为他不识字。)李美崇给我们看了总理送给他的钢笔,说 :“总理叫我学文化!” 我问:“阿崇已经学了很多字了吗?” 他回答:“太难了!刚学了一点点... ” 我说:“哦!你努力试试吧,你能学好文化,也应该学好文化!”李美崇点了点头,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的。
我们营的士兵们第一次与中国军队作战就是这样,他们大多数是1978年入伍的新兵,射击训练刚刚完成第二练习。有的士兵还不能熟练地使用步兵连建制内的各种火器,也不完全了解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作用。2月20日,在朔江镇的战斗中,一名苗族新兵端着轻机枪追逐着坦克射击,看到坦克没有起火燃烧,他沮丧地扛着枪返回阵地。
到2月19日结束时,第11连已经被赶出了平孟边境口岸附近的前沿阵地,中国军队占领了1号榕树山和2号榕树山。由于其他方向的防御也被中国军队突破,河广县的战争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第3营正在为新的更加激烈的战斗做准备。
说明:担任两座榕树山进攻战斗任务的第41军第122师第365团第1营第3连,在整个自卫还击作战的28天中,一共伤亡69人(牺牲18人,负伤51人)。由此可见,越军宣称李美崇一人毙伤60余人的战绩,属于严重的夸大其词。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