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0日,广州军区41军奉命转入一级战备,待命向中越边境机动,准备执行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任务。(121师已于11月底由桂林奇峰镇向边境开拔,支援广西边防执行机动作战任务)12月12日,奉军区命令,41军开始向靖西、德保地区开进集结,至27日,部队全部安全抵达指定集结地域,随即转入战前准备。时任军长张序登、政委刘占荣。
41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4纵,1948年10月30日,塔山阻击战刚刚结束,东北军区即命令4纵和11纵组成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先遣兵团先行入关,挺进冀东。在蓟县马伸桥,4纵改称41军,所属三个师(10师、11师、12师)依次改称121师、122师、123师。全国解放之后,41军驻防粤东地区,军部位于潮安。1968年10月,调防粤南地区,军部位于湛江。1969年10月,调防桂北地区,军部位于柳州。从1975年下半年开始,代号53010部队。
根据作战需要,122师和123师按甲种步兵师编制扩编,军部和121师增编了担架勤务分队。军区以炮兵27团、炮兵209团1营、炮兵12团1营、军区独立坦克团2营、工兵13团1营、济南军区喷火连、汽车47团两个营配属41军作战。部队共装备坦克132辆、装甲车15辆、师属以上地面火炮288门、汽车2071辆,参战兵力44462人(不含配属部队)。
广州军区前指赋予41军的任务是:以一部兵力围歼朔江地区之敌,集中主要兵力从念井地区出击,向通农、河安、高平方向实施战役穿插,协同42军共同围歼高平地区之敌,战斗分界线为德天、广渊、高平、班庄之线。
军党委会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军长张序登决心:以121师、123师(欠368团)分别向班庄、扣屯实施穿插,进至指定位置后迅速形成对内对外正面,阻击高平之敌南逃,抗击太原、原平之敌北援,尔后在42军的协同下夺取高平;122师首先歼灭朔江地区之敌,尔后向河安方向发展进攻;368团以积极的行动牵制位于茶灵地区的越军346师主力,配合军主力歼灭高平之敌。
部队在1979年2月13日至16日完成了由集结地域向展开地域的开进,于16日18时前做好了战斗准备。2月17日4时40分,开始炮火准备,5时许,步兵发起冲击。
121师:工兵在民兵的配合下,抢修119号界碑至越南莫隆的长约5公里的急造军路,以保证坦克装甲车辆、大口径火炮、汽车等重装备及时投入战斗。副师长李培江和洪副团长率领363团2营搭乘军坦克团2营的坦克,于10时30分出境,18时许在通农下车转为徒步开进。经过连续28个小时的行动,行程80公里,于18日14时30分攻占841高地,切断了原平通往高平的3号A公路,最先穿插到位。363团主力于18日6时30分攻占董赛地区,最早到达指定目的地。
战至19日18时,121师基指率领三个轻装步兵团(欠362团3营、363团3连、6连)全部到达809高地、841高地和董赛地区,达成第一步穿插作战任务。随后,361团奉军区前指电令北上安乐,在123师指挥下,寻歼346师师部。21日凌晨,师基指奉军前指电令,率362团向扣屯地区前进,363团继续控制董赛地区,准备阻击增援之敌。师基指率362团于22日进至扣屯后,由于部队分散,力量不足,转入就地防御,没有能够向高平发展进攻。26日至28日,全师集中于扣屯地区,组织清剿残敌。3月6日至12日,对纳隆地区之敌实施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出击作战,为撤军回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23师:师主力于进攻发起之后在121师后跟进,到达通农之后向东前进,沿安乐、河安,向扣屯地区实施穿插。师王政政委率领师前指指挥367团2营,乘坦克沿公路开进47公里,沿乡村小路徒步开进43公里,于20日5时抵达扣屯西侧的312高地,完成了穿插任务。团基指率领的6个步兵连,因为迷路耽误两个昼夜的时间,没有到达扣屯地区,后来进至河安地区执行攻打346师师部的任务。
123师主力在河安经过3天的战斗打通了公路,把在扣屯、朔江、河安等地作战的三个师连成了一片。从25日开始,组织对位于那怀的越军346师师部进攻,于27日攻占敌人师部所在的山洞。河安地区进攻战斗结束之后,部队从3月1日起,转入执行清剿残敌和守护公路的任务。在龙邦方向作战的368团,于17日和27日,两次攻克了八达岭、八姑岭。
122师:担负从平孟、孟麻进攻朔江地区的任务。第一天战斗只突入敌人纵深2至3公里,虽然突破了越军第一线连的防御阵地,但是伤亡较大,进展迟缓。部队当天晚上停止进攻,巩固既得阵地,师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定了下一步的打法。次日继续实施进攻,战至19日傍晚,担任侧后攻击的364团攻占大无名高地和墩张一线,366团夺取坂洋地区,从而切断了朔江之敌南逃高平的退路;担任正面进攻的365团进至一号榕树山、长白山、马利一线。
20日,364团向朔江实施主要突击,由于指挥上有急躁情绪,战术运用不当,步炮之间、各个分队之间协同不周密,两次由东向西沿公路进攻均告失利,部队伤亡很大。21日下午发起第三次攻击,3营于19时攻占了朔江。22日11时,364团3营主力在大黑石山与365团1营会合,至此完成了围歼朔江之敌,打通朔江公路的战斗任务。从23日起,至3月15日,主要执行清剿残敌的任务,并继续打通坂涯至安乐的两条公路,担负平孟至河安的守护公路任务。
截止3月16日19时10分,41军全部撤回国内。
此次参加对越作战,41军先后攻克了通农、朔江、河安、高平、茶灵等县市,基本歼灭了越军364师师部、246团和河广、河安、通农三个独立营,大部歼灭了851团、677团、炮兵188团,部分歼灭了183团;扫除了茶灵、念涌、朔江、莫隆四个公安屯;毙敌5581名,伤敌1118名,俘敌333名,共歼敌7032名;缴获各种火炮114门、汽车16台、电台41部、各种步兵武器1767件、粮食300余万斤,以及一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自身伤亡4567人,其中牺牲1295人,负伤3272人。
战后,中央军委授予该部5个集体和12名个人以荣誉称号:
军坦克团3营为“英雄坦克营”,121师361团4连、123师367团6连为“穿插英雄连”,122师364团5连为“尖刀英雄连”,122师364团7连为“攻坚英雄连”。361团4连战士陈武贤、361团4连班长黄招强、361团8连班长陈书利、121师警卫连连长李庆海烈士、122师365团4连班长谢振华、122师366团5连战士何学高、123师368团4连排长刘勇、123师368团5连通信员陈全钢烈士、军坦克团3营营长刘宏生烈士为“战斗英雄”,121师362团7连排长姜利民烈士、123师368团特务连战士唐立忠为“爆破英雄”,122师364团通信连战士常超淼烈士为“英雄报话员”。
总的来看,41军在高平战场打得相当艰苦,伤亡很大,也引发了战后关于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形条件下,能不能实施大纵深战役穿插的激烈争论。个中艰辛,时任军政治部副主任、随121师361团行动的宋子佩在《生死二十八天》中有着非常细致深入的介绍,他在书中指出的问题尤其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