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未到过中国的北欧设计师,却将中国家具,带到了世界

虫洞看文化 2024-03-24 13:09:51

1944年,一个丹麦小伙儿,在丹麦国家博物馆,一组中国乾隆年间的小模型前,快速地画着草图。他后来成了一位国际设计大 师,设计了上百件影响世界的“中国椅”。人们以为他是个“中国通”,而他却在去世前说:“我这辈子zui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去过中国。”

他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组小模型,是从东印度公司的货船上带到丹麦的。

那是18世纪,中国的乾隆年间,东印度公司加大了与中国的商贸,大量丝绸、瓷器等被装上船,运到欧洲。欧洲又掀起了“中国热”。

货船上有5个重要人物,船长、大副、二副、三副,还有投资人。离开中国前,为了留念,他们特意请到广州有名的手艺人,为他们做了这组小模型。

模型中,每人都坐在一把椅子上。而就是这几把椅子的模型,惊到了丹麦小伙儿。

他心想: “这是什么椅子,这么好!我们的前人,怎么会创造出如此美妙的家具!”

也就是从这开始,他一生的设计,都与中国结缘。

来自中国乾隆年间的小模型

1

小伙子叫汉斯·韦格纳(Hans Wegner),1914年,在丹麦小城芩讷(Tondern)出生。

父亲是个铁匠,手艺高超。受父亲影响,韦格纳从小就对手工很感兴趣,尤其是木工。17岁,他成了一名木匠。

丹麦曾是海盗强国,手工造船业一直很强。这让丹麦有大批手艺好的木匠,也有注重手工艺的传统。

可一个小木匠,无学历无文 凭无背景,典型的草根。怎么就在博物馆被中国模型吸引?而后来还成了丹麦guo宝级设计大 师?

不能不说,人的命运,有时转折点,就在机遇和贵人。

韦格纳找工作时,正值“二战”结束,丹麦战后重建,建设项目到处都是,建筑事务活很多,都在招兵买马。

韦格纳凭着一把好手艺,进了雅各布森事务所,那是当时丹麦zui 大的建筑事务所。雅各布森是丹麦的明星建筑师,也是韦格纳的第 一个贵人。

韦格纳的工作是做建筑师的助理,主要做建筑模型,有时也做些打杂的活。

明星事务所总会接到更多的项目。多到什么程度?事务所的所有建筑师,连轴转也做不完,人手严重短缺。

这时,以前想不到的机会,就来了。

一天,领导雅各布森将韦格纳喊过来: “小韦,交给你一个任务。事务所刚刚接到一个政 府住宅项目,里面的家具设计,你来做吧。”

韦格纳手艺不错,又很钻研,雅各布森之前就注意到了他。而这次的项目有家具设计,事务所里的建筑师,完全顾不上这种小体量的设计。这让雅各布森想到了小韦。

“这是个政 府项目。他们要求,椅子要设计得经济,还得舒服。不过我相信,你能做好。”雅各布森拍了拍韦格纳的肩膀。

此时的韦格纳,激动又忐忑。自己没啥文 凭,在事务所许多名校毕业的建筑师前,自己只是个小喽啰。

可自己也有个当设计师的梦。他报了“夜大”课程,想系统学习设计。不过,才刚听了几次课,其实还没找到门。

可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老 板信任自己,那自己也不能掉链子,“一定要做好!”他暗自想。

他先考虑材料,“二战”后物资短缺,新材料成本高,丹麦森林多,木材很经济,他决定用木材。

可做成什么样呢?韦格纳抓耳挠腮,天天画草图,可怎么也不满意。

韦格纳和“中国椅”模型

2

这一天,韦格纳又去夜大上课。那天讲座的老师是科林特,丹麦皇 家艺术学院的教 授,也是院长。

就是他,成了韦格纳的另一个贵人。

教 授非常注重传统,他认为“现代设计要从传统中来”。

自 由讨论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很热烈,只有韦格纳皱着眉头。

“我生在农村,我们家全是传统的东西,我天天看着就烦。”

教 授愣了一下,然后说: “你得学会提炼。”接着笑了笑又说: “而且,不要光看你家的那点传统,也不要只看着丹麦的传统。全世界所有的传统,都是我们的传统。”

后来,教 授放了一些幻灯片,都是他设计的椅子作品。有的来自埃及的折叠椅,有的来自英国温莎椅。但都是提炼后的现代家具,造型简洁,很有现代感。

韦格纳看了很受启发,心想: “我也要去找传统!”

那问题来了,到哪儿去找传统?还不能和老师的一样。

他突然想起,老师以前说过:“博物馆是设计师zui好的学校。”

就这样,韦格纳来到丹麦博物馆。

在那组中国小模型前,韦格纳如获至宝,先画草图又测绘。收集好一堆素材后,接下来的几天,韦格纳一口气画出十几种椅子的设计方案。

很快,韦格纳拿着自己画的草图,去给老 板看。雅格布森仔细一看,立刻用笔圈出了四个方案。“这四款拿去生产,其余的继续完善。”

这给了韦格纳了很大信心。很快,他继续完善的其余椅子,也投入了生产。其中1号和4号,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直到78年后的今天,还在生产,而它们后来都被放入“中国椅”系列。

“中国椅”系列

3

韦格纳是如何改良中国明式圈椅,他设计的“中国椅”又好在哪呢?

一是,提炼结构。他先是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国家具的书,仔细研究明式圈椅的每一个部件,弄清楚每根线条的设计意图。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有什么样的功能考虑?

明式家具

深入研究后,他就开始改良了。他去掉了不适合今天的功能,比如脚踏板。

明式圈椅的脚踏板(也叫步步高赶枨),主要功能是搭脚用的。古代的中国人,冬天脚放在地上会觉得凉,脚踩在脚踏板上,就解决了脚凉的问题。而在丹麦,“二战”后,室内已经有一套完整地暖设备,不用再担心脚凉,这样,脚踏板就没什么用,可以去掉了。

明式家具构架

后来,韦格纳将明式圈椅,简化成只有11个部件、12个榫卯节点和2个独特的榫卯结构。可以说,简化到了不能再减。

不过也有增加的内容。韦格纳将一些现代材料,如丹麦家具中喜欢用的麻绳、软包、海绵等,放到了改良的椅子中,增加了椅子的舒 适度。也在原来明式家具注重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又做了改进,让椅子更舒服。

“中国椅”细部

二是,经济实用。明式圈椅的材料,用的是黄花梨或紫檀木,都是硬木。而韦格纳用的是丹麦到处可见的桦木、枫木、柏木,都是软木。软木造价低,关键丹麦森林多,这种软木材料到处都是,很经济。

另一个经济上的考虑,是批量生产,只有用机器生产,才能降低成本。

韦格纳采用了北欧人发明的现代胶合板技术。这种一体成型的热压胶合板技术,让椅子主体部分可以批量生产。

就这样,舒服和经济问题,都解决了。

热压胶合板技术

韦格纳和他的“中国椅”系列

4

“颜值即正义”,在追求美这件事上,今人和古人相比,只会更重视,因为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

韦格纳对椅子的美,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他眼中,“完 美的家具没有背面,视觉的任何方向都是正面,都需要同样对待。”

不只要美,还要完 美。——这也是威格纳家具设计的一个标准。

“中国椅”细部

他也用这个标准,为大众选购家具支招。

“你zui好先将一件家具翻过来看看,如果底部看上去令人满意,那其余部分应该也没问题。”

就这样,结构结实,经济实用,颜值又高,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一把好的椅子,就这样做出来了。

韦格纳对自己的改良设计,很满意,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中国椅”。

而他设计上的任督二脉,也就这样被打开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韦格纳一生设计了500多种椅子,相当高产。其中一半都与中国明式圈椅有关,包括代表作“Y形椅”“孔雀椅”等。这些都是在“中国椅”的基础上,做各种旋转与变形。

孔雀椅

1949年,他设计的“The Chair”(经典椅),被称为设计史上zui漂亮的椅子。

“经典椅”

1961年,美国历史上第 一次电视直播总统竞选辩论。肯尼迪因背部有病,专门选择这款经典椅作为主会场的座椅,可见它的舒 适度与完 美。

肯尼迪和“中国椅”

那次的亮丽,这让这款椅子在美国大火。

而如今在中国,餐厅、茶馆、酒店,到处可见有现代感的中国家具。它们和传统家具相比,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简洁、精炼。

如果去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位丹麦设计大 师。将近80年前的1944年,他设计的现代“中国椅”,就已经火遍欧洲。

Y形椅

5

2007年,93岁的韦格纳去世前,说出了自己没有来过中国的遗憾。“仅在丹麦一个小博物馆,我就收获了那么多。如果去过中国,我想收获会更多。”

“它的那种形式感,已经很完 美了!它创造了一种语言,而我正好学会了这种语言,这样我就可以一直往前走。”

80多岁的韦格纳,双目失明。这让他全部定好的中国行计划,不得不取消。

眼睛看不见了,手还可以摸。失明后,他仍用手摸着做一些小模型。比例、尺度,全在心里,他对椅子实在是太熟悉了,真的是闭着眼睛都能做出来。

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位丹麦家具设计大 师,将中国传统家具,带入了现代大道。而这一切,发生在近80年前。

“从传统中来,到现代中去”,这位丹麦设计大 师发扬了丹麦的设计理念——传统主义。

其实看看,我们在学西方,西方也在学习我们。文化有碰撞,才会有创新。

艺术、设计很多时候,吸收不同的文化,才有创新。

只盯着自己的文化,有时很容易当局者迷。再好的东西,看多了,看久了,都会审美疲劳,没有感觉。

这也是毕加索、马蒂斯、梵高这种大艺术家,很喜欢从日本浮世绘、非洲木雕中找灵感的原因。

而说到底,还是要深入分析,研究透,这样才能提炼出,再结合自己民族的文化,做出符合时代的提炼。做到“从传统中来,到现代中去”。

心理学上有“吸引力法则”的说法。

一把椅子,当设计者对它倾入全心,每一个细节都去推敲打磨,那坐在它上面的使用者,一定也会感受到设计师的这种尊重与体贴。从舒 适度到外观都是。

心中装着使用者,处处为他们的感受考虑,这便是设计者zui大的专 业与敬业。

在做模型的韦格纳

​​

0 阅读:0

虫洞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