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出土的一组陶罐,竟藏着中国人千年来的财富密码!

虫洞看文化 2024-03-21 04:53:29

2016年,郑州市民李先生逛博物馆,突然看到一组陶罐样子奇特,上面有横纹裂口,他瞪大眼睛左瞧右瞧,惊讶地发现,小罐子里竟藏着中国人几千年的致富密码!

李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几年前退休,喜欢传统文化。

河南墓多,文物多,博物馆也多,他没事就喜欢逛。

博物馆

1 博物馆里发现陶罐“扑满”

这一日,他来到郑东新区一个博物馆群,一共5个博物馆,虽然是私人博物馆,可也不收费。

李先生乐开了花,进了个展馆就开始逛。

他看到了很多古代炊具,虽然都是陪葬品,可中国古代讲究“事死如事生”,从墓里出土的东西,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

他边看边拍照,突然,他在一组罐子前停了下来。

只见这组一共有10来个,个头有大有小,肚子大两头尖,上面都有一字孔。有的肚子上还有不规则的圆洞。

李先生逛了不少博物馆,可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玩意。

他忙去看展品说明:

“扑满一组”,宋金(公元1125-1234年)时期,山东聊城出土,尺寸17cmx10cm×12cm。”

李先生想,这“扑满”是干啥用的?

扑满一组

扑满说明

2.古代存钱罐

这时,正好一组小学生也在展厅里参观,博物馆讲解员将他们带到了这组陶罐前:

“大家看这个,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你们知道干嘛用的吗?”

学生们趴在玻璃上往里瞧,个个瞪大眼睛。

“装水的?”“装零食的?”学生们天马行空猜起来。

讲解员笑着摇摇头:

“别看它个头不大,可它肚子很大,它肚子里藏着中国人的财富观!”

讲解员一五一十地讲起来:

“我们现在出门都不带钱了,一个手机搞定一切,可10年前,大家还用的纸币,还有很多钢镚儿,而古代,人们都用铜钱。”

学生们个个昂着头,瞪大了眼睛,听的带劲。

现代存钱罐

“你们看陶罐上面的一字形孔,就是塞铜钱的。它就是古人的存钱罐!”

“为什么有不规则孔?因为存钱罐设计中,有入口没出口,人们取钱用的,必须打破。”

李先生耳朵竖很老高,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有两个存钱罐,小猪样子的。

第一个就是有入口没出口的,他存了好几年,后来想买个随身听,砸了罐子取钱时,还很舍不得。

后来他再买的存钱罐就是改良版了,有出口,这样可以反复使用。

李先生万万没想到,自己小时候用的存钱罐,竟然这在看到了祖师爷,从1000多年前宋代墓穴里出土的。

他心想:

“老祖宗实在太有智慧了!”

现代存钱罐

3.“扑满”的前世今生

回家后,李先生查了很多资料,彻底搞明白了“扑满”,还震惊地发现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财富密码!”

李先生查到《西京杂记》卷五: “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扑满”就是古人的存钱罐,泥土烧成的陶罐来存钱。

钱只有进口,没有出口,装满后,需要将它敲碎,才能取出。“满则扑之”,所以叫“扑满”。

灰陶扑满

灰陶扑满说明

最早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过它,它还叫悭囊、闷葫芦、哑巴罐等。北方人多说闷葫芦罐,南方人常称哑巴罐。

古人说的“闷声发大财”,极有可能来自“扑满”。钱投进去声音是闷的,可存满了,就小财集成大财了。

而中国古代有2000多年时间里,都用的是圆形方孔钱。

那时也没有银行、钱都放在家里。人们为了存放钱,这才用陶罐或匣形的器具来存钱。

古代圆形方孔钱币

4.“扑满”的设计奥秘

“扑满”上,设计了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有零散铜钱便可以扔进去。

它们有的腹部还有圆形小孔,看上去像是手拎用的。

但其实它是储存用的,可以串绳子用,悬吊在梁上。

扑满上有圆孔可以悬挂

“梁上君子”说的是小偷,也是古人喜欢把“扑满”挂在梁上,悬挂式存钱。

“扑满”多是陶作的,李先生不明白,古代人很早就会烧土制陶,可后来也有了瓷,但为啥人们一直用陶罐来存钱?

原来,陶器材料粗糙,没有瓷器的高大上、光滑细腻,可古代人要的就是这种粗糙、不起眼。

越是粗糙、不起眼,来放贵重的钱越安全。

古代人很早就明白: 财不外露,不能张扬,守财要低调。

到了现代,“扑满”除了存钱,还有了更多的装饰作用,竹、木、塑胶、金属等材料都开始加入。

“只进不出”的设计也改良了,现代版存钱罐有了出口。可一直没变的,就是可爱的外观。

灰陶扑满

5. 存钱罐里藏着的中华民族财富密码

一直到10年前,很多乡间集市上,还都有卖这种蓄钱小陶罐的,样子很多,都做得很可爱,孩子们喜欢。

在古代,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送给他们“扑满”,尤其是在比较富裕的年代。

零花钱从小孔中塞进,等钱存满了,或是想买个重要的物品,便打破陶罐,取出钱。

这便是最早的“零存整取”,存时不觉得,取时看到满满一罐子钱,好开心。

有人觉得:

“塞进钱,能进不能出,一次性使用,不是很浪费?”

李先生发现,“扑满”的设计,恰恰体现了中国人的财富观: 储蓄。

“汇流成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少成多的力量,足以愚公移山。

用这种财富观教育孩子,唠唠叨叨不如一个“扑满”搞定。

将钱放到罐子里,是告诉孩子储蓄,取出时要打碎罐子,是告诉孩子花钱时要慎重考虑,从小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从大人到孩子,存钱罐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小物件。

扑满

6 存钱罐里藏着的文化观

在中国古代,我们的GDP长期保持在全球的30%~70%间,宋代更是GDP占到世界的65%。

为何能这样,这存钱罐里藏着的文化智慧。

《论语》中说: “奢则不逊,俭则固。”古人一直把勤俭当作美德。

“俭”在现在看来,虽然大家生活好了,可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要未雨绸缪。

乱花钱就会被看成败家子。

灰陶扑满

西方人的财富观是注重今天,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存钱。

而中国人看重未来,防患于未然,存钱的目的是以防不时之需。

就像遇到特殊时期,遇灾遇疫,遇到收成不好,手上有积蓄,心里就不慌。

到今天也是,中国人还是有存钱的习惯,还提倡节俭。

节俭不是扣扣搜搜不舍得花钱,是钱要花在刀刃上,不铺张浪费。

很多老外觉得中国人喜欢存钱,不会享受,可遇到这几年的疫情,老外傻眼了,等着领国家救济,中国人储蓄的习惯就看出好处了。

有人说:

“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提倡消费。”

可那是经济好的时候,经济不好时,省一分就是挣一分。会理财,懂得节俭,而不是乱花钱,才能守住财。

小小存钱罐里,透着中国人的智慧。

存的不只是钱,也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一种安稳,一种应对未来的掌控力。

灰陶扑满

总结

相比有些博物馆里能看到单个“扑满”,李先生看到的这组“扑满”,大大小小、从大人到孩子都有,很成套,而且保存完好,这极为罕见。

古代家家户户,从大人到孩子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可保存下来,我们能看到的却非常少,尤其是成组的。

这组“扑满”存钱罐如今收藏在河南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它是大信博物馆聚落中的一个。

馆内收藏了许多古人的生活小物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看似都是小物件,可处处透着古人的大智慧!

注: 所有“”扑满”图片,来自大信博物馆

​​

0 阅读:0

虫洞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