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之前,东方雨虹董秘在朋友圈抱怨公司业绩如此好股价却大跌的事情,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其实她抱怨的原因是因为公司老板为员工持股计划兜底,但是因为股价下跌导致员工持股计划被强平,老板本来就是承诺一下签个名变成真的要掏钱补损失,一下子亏了数亿。有意思的是现在三棵树的老板洪杰可能要面临同样的局面,而且亏损金额可能更大。
三棵树是生产涂料的企业,2010年之前发展很一般。但是由于那个时候刚好我们国家房地产开始大发展,又刚好那一年他们公司成为了恒大的供应商,搭着这个顺风车一下子发展起来。后来又成为了万科的供应商,发展就更快了,然后就是2016年成功上市。2017年的三棵树与国内10强地产中的8家、50强地产中的31家、100强地产中的47家,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到了2021年地产行业暴雷频频,公司也遇到了麻烦,出现了首次亏损。但是他们公司运气很好,别的和地产沾边的公司都不行了,他们却转向C端和小B端成功,营收和净利润也持续上涨。
正因为如此,老板对公司太有信心了,对股价更加有信心。于是连续5期的员工持股计划顺利出炉,到目前为止前面的3期都顺利套现完成并终止,第四期和第五期还在存续。可是问题就出在这两期员工持股计划上了。根据2023年8月1日发布的公告,成立于2020年10月13日并将于2023年10月12日到期的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将会延期12个月。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公司股票价值的判断。
更可信的理由是老板要赔钱了。根据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办法: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洪杰先生为本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其他员工资金提供托底保证。在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清算阶段,所有股票变现后,在扣除本计划存续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并归还全部对外融资本息(若有)后,根据可分配给员工的最终金额所计算出的员工自有(自筹)资金年化收益率如低于10%,则由洪杰先生对员工自有资金本金兜底补足,且为员工自有(自筹)资金提供年化利率10%(单利)的补偿,涉及应交税金由员工个人承担(若有)。如前述员工自有(自筹)资金年化收益率大于或等于10%(单利),则员工按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清算时的资产在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全部剩余资产和收益进行分配。
也就是说如果员工持股计划到期终止的时候要是发生亏损,那么实控人洪杰将需要补齐亏损并给员工按年化10%支付补偿。而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是2021年3月10日完成购买的,当时累计买入公司股票7,007,04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1%,成交金额为1,097,536,129.00元,成交均价约为156.63元/股。由于后期有过送股和分红除权,现在成本约80元左右。扣除已经减持的部分,目前仍持有约866万股,按现价计算约亏损约3.9亿元。如果在延长12月后于2024年10月到期后清仓,还要再补偿总成本40%(4年合计)的年化收益,也就是总计实控人要补偿约5.5亿元。
这还没完,目前公司还有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2022年初累计买入公司股票12,947,75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4%,成交金额为1,922,482,997.46元,成交均价约为148.48元/股。最新的数据是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仍持有99102 万份,也就是减持了三分之一左右。考虑到股价从未到达过成本价,再计算现有持股数量和老板的承诺年化收益10%。毛估估算一下公司老板可能要为这两期员工持股计划补偿总计15亿元左右,确实有点多了。
为什么股价跌这么多呢?机构实在减仓太大了,再加上员工持股计划自己也在减持,买的人又没有那么多,股价怎么可能不跌呢?2022年年底是机构持仓最多的时候,共有299个基金持有2443.73万股,占流通股6.49%,还有3个QFII持有691.04万股,占流通股1.84%。2023年年底只剩下23个基金持有1912.49万股,占流通股3.63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基金减持这个股票呢?明明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同时还有较高的增长,应该是追求成长的基金最偏好的品种才对。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呢?
我们都知道2023年股市整体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很多股价比较高的股票都下跌明显,基金被赎回的压力很大。当有赎回压力的时候,基金们一定会选择卖出部分股票而保留部分股票。被卖出的股票通常会具备几个特征:流动性好、大盘股、股价不高、不是自己重仓。流动性好的大盘股应该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卖掉股价不高的股票呢?那是因为如果卖出股价处于高位的股票,会引发更多的跟风抛盘,造成股价大幅度下跌,自己市值的损失会更大。而卖掉别人的重仓股而不是自己的重仓股,一方面可以有效逼迫别人护盘,同时还能压低别的基金的净值,自己的排名可以提高,一举多得。
三棵树持仓的基金主要来自景顺长城、融通这两家基金公司,所以别的基金可以出逃,只留下他们站岗。他们可不敢随意卖出,因为自己买了太多,如果自己卖出净值损失实在太大,只好硬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