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代都会选择少数的君王,作为这个时代的象征。至于其他君王,则往往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在探寻历史踪迹的时候,才会发现那些被淹没掉的君王的蛛丝马迹。比如,楚国的楚庄王,其光辉就掩盖了前后几代君王,即便其祖父楚成王,也无法与之相比。
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一位被楚庄王光芒掩盖的君王。他是楚庄王的儿子,也是楚庄王的继任者:楚共王。
在楚庄王的盛世楚国而后,摆在这位继任者面前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保持楚国伟业不至于衰退。
楚共王的第一次考验,其实是父亲楚庄王留下来的遗产。即便如楚庄王这样的有为君王,其在任期间的楚国也并非一派和谐,其留给楚共王的遗产中,有个问题就成为了楚共王上任后的最大危机。
这个危机,将伴随楚共王一生乃至影响今后的数十年。
楚庄王晚年,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公族之家持续壮大,但公族之间为了争夺利益的最大化,相互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激烈。当时,楚国进攻中原的枢纽之地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地区,其中一个是申地,一个是吕地。这地原为周天子封地,后为楚国所占,既是相当富庶的地方,又是绝对的战略要地,因此公族子弟多想侵占。
其中,一个左伊子重和司马子反为代表的一派,一个是认为申、吕之地为战略要地不可随意封赏的申公巫臣,这两家在楚庄王时代就已经对申吕之地进行过争夺。双方积怨日久、相与不容。
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楚共王即位。而此之时,申公巫臣带着美人夏姬出使齐国,最后却又在中途逃亡了晋国,这件事情就显得很是诡异。难道巫臣真的就是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爱美人可以,不爱江山可以,可是最后因为巫臣家族被屠杀,巫臣终其一生奔忙于晋国与吴国之间,目的却只有一个,那便是与楚国为敌。国尚且不要了,家何必还要?巫臣的报复之战,就显得奇怪。
对于巫臣的出逃,楚共王此时或许尚且没有办法阻止。在子反、子重屠杀巫臣族人夺取财产后,楚共王或许也没有办法阻止。因为刚刚即位,楚公王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就是稳定。
于是,对于巫臣的出逃,楚共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二。第一,默许巫臣的出逃,同时也默许巫臣在晋国为臣。第二,默许子反、子重屠杀巫臣家族。子反、子重在楚共王刚刚上任之时就发动公族内乱,这在本质上其实是对楚共王的不尊,可是楚共王默许这样的行为,显然就是对子反、子重的一种暗中许诺:你们的行为我已经原谅了,以后你们就好好的遵从我楚共王吧。
因此,巫臣事件并没有在楚国掀起什么大的波浪,没有发生类似晋国赵氏孤儿事件那样的前后持续几十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结局。这跟楚共王的这两个举措是相关的。
可是,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楚共王低估了巫臣的报仇之心,巫臣虽然想寻找子反、子重报仇,可是选择的方式却是利用别国的力量,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就是明显的叛国行为。
假如,楚共王派遣使者到晋国,采取措施引渡巫臣回国,或许楚国此后的命运会有所改变。当然,历史从来不能假设,楚共王更多需要的是稳定之事,是对内不是对外,巫臣已经在外,而子反、子重在内,楚共王需要的是内的支持。
楚共王至少稳固了楚国朝局,基本守住了楚庄王留下来的遗产,这也算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