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是谁?《黑神话·悟空》引发的疑问

摩登语言学 2024-10-29 16:13:49

近日来,风头正盛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神、佛等形象带入大家的视野。“祂”在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中作为神、佛等形象的第三人称代词,也开始见诸媒体。例如:

(1)中国最被低估的神仙!祂其实强得可怕!(“艺旅文化”微信公众号2024年7月17日)

(2)祂是佛前的“第一护法神”,却总被视若无睹?(“艺旅文化”微信公众号2024年9月23日)

“祂”是谁?为何不使用“他”或“她”或“它”?使用“祂”指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佛等形象是否恰当?

“祂”在字形结构上从“礻”(示)。“礻”(示)在甲骨文中字形像用两块木头或石块搭起来的祭台,即,本意是神主(天神、地祗和先祖的统称)。因此,“礻”(示)字旁的汉字大多与祭祀、鬼神、吉凶有关联,例如“礼”、“社”、“祇”等字。“祂”也应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但《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现行版本的字典辞书,并未收录“祂”字。仅有《中华字海》收录该字,释义如下:“祂,音义待考,字出北大方正《汉字内码字典》。”笔者在“BCC”和“CCL”语料库中检索发现,“祂”在古代汉语中均未出现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的义项。

由此可见,“祂”并不是传统的、通用的规范汉字,对于中国大陆普通读者而言,无疑是个生僻字。

“祂”却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教会人士和基督教机构中使用较为广泛。台湾神学家、牧者周联华先生在《圣经中的“祂”和“他”》一文中指出“在教会中使用的诗歌本里面,歌词中往往将指向上帝或耶稣的第三人称,用‘祂’来表示,与指向一般人的‘他’作为区别。坊间的文章在提及上帝或神明时,也是如此。”

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港台文学作品和网络语料中,也有丰富的例证,不备举:

(3)但在《旧约圣经》里,这种非人性的动作表现,正好证明了祂不是人,而是神。(蒋勋《孤独六讲》,“CCL”语料库)

(4)我信圣神,祂是主及赋予生命者,由圣父圣子所共发。(中文维基,“CCL”语料库)

“祂”字何时开始使用?“祂”作为称谓上帝的特殊人称代词,首见于《王元德官话新约圣经》译本中。(陈凤翔《“他”、“她”、“祂”——中文圣经翻译中的人称代名词》)王元德曾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来华传教士狄考文的翻译助手,参与官话《和合本》的翻译工作。由于翻译工作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体,务求忠实原文。王元德的职责仅限于修改措辞和语法,无权决定最终译文。最终译文在文体风格方面,难免不尽人意。因此,王元德便萌发重翻《圣经》之意。

1931年,王元德以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美国标准译本》)为蓝本,同时参考了1907年和1919年的官话《和合本》新约、深文理《和合本》新约等多部中文译本,开始着手翻译《圣经》。1933年,《王元德官话新约圣经》由中华基督教会青岛分会出版。在这部中文译本中,亦是在汉字历史上,“祂”首次作为称谓上帝的特殊人称代词使用。另外,王元德用“牠”称污灵、魔鬼。

《新式标点新约全书》,王宣忱译,1933年。(图片来源/珍本圣经数位典藏)

由此可见,“祂”是受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影响产生的自造字,本义是指上帝或耶稣的第三人称代词。近年来,因两岸三地密切的文化交流,“祂”字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中国大陆的语言生活中。(周志锋《字典、词典应补收“祂”字》)那使用“祂”字指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佛等形象是否恰当?笔者认为,虽然在媒体上“祂”字已用来指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佛等形象,呈现词义泛化的趋势,但结合其造字理据、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应审慎使用。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