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无钱葬父,财主欺凌羞辱,遇贵人慷慨资助,两人结局如何?

爱爱谈过去 2024-03-14 09:15:54

朱元璋出生于上无片瓦、下无立锥的赤贫之家,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开局一身布衣,装备和升级全靠自己硬刚。

公元1328年九月十八,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一户姓朱的贫苦佃农家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了,这个孩子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来子,他出生时,他的父亲朱五四已经47岁,母亲陈氏也42岁了。

在朱元璋之前,他还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由于在家族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八,所以朱元璋的原名叫朱重八。

朱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贫苦佃农,到朱元璋父亲朱五四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

朱五四一辈子都在为地主开荒拓地,向地主租来荒地耕种,等种成熟地后,地主就加租或夺佃,一家人只好又换地方去向新地主租地。

在这种生活模式下,朱家老小一直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朱五四一生搬了四五次家,辛辛苦苦开荒种田,却连巴掌大的一块自己的地都没有挣下。

史书上用“赤贫”来形容朱元璋的家境,可见其贫困程度。

尽管日子贫困,但朱五四还是咬着牙送朱重八念私塾。但也仅仅只读了一年,朱重八就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

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时还不满10岁朱元璋当上了童工,给地主刘德家放牛。

刘德是当地非常有钱的大财主,可谓是吃穿不愁,富得流油。但他对待自己家里的工人却是无比的苛刻吝啬。

每天黎明破晓之时,朱重八就要踏着朝露赶着牛群上山吃草,待牛群吃得饱饱的,再在傍晚伴着夕阳残云赶着牛群回到刘大地主的家中。

每天傍晚,肥头大耳的地主刘德都要仔细检查每头牛的肚子,当所有的牛肚子胀得圆鼓鼓,朱重八的工作才算合格,才有资格吃饭。否则不但没有饭吃,还会迎来一顿毒打。

放牛娃的日子一过就是六七年,朱元璋也从八九岁的儿童变成了少年。

不出意外的话,朱重八也会按部就班地成亲,然后延续父辈的路,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苦哈哈的贫苦农民,继续租种着田地,然后生儿育女,直至终老。

但命运的转折,往往是在致命打击中带着涅槃重生的机会。

至正三年(1343年),所在的淮河流域遭遇大旱,赤地千里。

祸不单行,第二年春天,蝗灾纷至沓来,田地颗粒无收,饥荒和瘟疫四处蔓延。

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大哥朱重四、大哥的长子,都在这场天灾中先后去世,相隔时间不过半个月!朱家只剩下17岁的朱重八和他的二哥朱重六。

让朱家兄弟更辛酸的是,他们的父亲辛勤操劳了一辈子,别说没钱买棺材,就连下葬的坟地也没有。

走投无路之下,朱重八兄弟俩只得硬着头皮去央求地主刘德,希望他能看在朱家为他打工多年的份上,给他们一块土地用来安葬去世的亲人。

没想到,刘德丝毫不顾往日情份,他不但没有答应施舍坟地的请求,反而还将朱元璋兄弟一顿奚落,又将他们赶出了家门。

朱氏兄弟碰了一鼻子灰,想到父母一辈子在地里劳作,死后竟无葬身之地。兄弟俩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哀伤和悲痛,竟抱头痛哭了起来。

就在这时,住在刘德家隔壁的刘继祖开门把朱家兄弟召唤进屋,他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便主动向兄弟二人伸出援手,给了他们一块土地,用来安葬去世的亲人。

刘继祖是与地主刘德是本家兄弟,但他为人处事却与刘德大不相同。刘德为富不仁,但刘继祖却心地善良。

刘继祖感动于朱家兄弟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也同情他们年少的遭遇,便不计回报地施予援手,帮朱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刘继祖怎么也想不到,他当年的一个善举,不仅慰藉了一个布衣天子受伤的心灵,还给自己带来了天大的福报。

一块小小的土地对刘继祖来说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在朱重八的心里,却是天大的恩情。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有朝一日,定当涌泉相报。

坟地的问题解决了,朱家兄弟便将亲人生前的破旧衣服包裹在遗体上,草草掩埋。

这段辛酸往事,在朱重八心里始终无法释怀,以至于他老年的时候回忆起依旧老泪纵横。

“昔年寒微时,生者为衣食之苦,死者急无阴宅之难!吁,艰哉!”

勉强操办完亲人们的丧事后,朱重八兄弟跪谢拜别了刘继祖,随后他们便决定分道扬镳、各谋出路。

起初,朱重八跑到了皇觉寺当了和尚,每天做着各种杂活,还要受老和尚训斥。

安定日子没多久,寺庙也揭不开锅,住持只好打发他们云游四海。

三年多的游历生活,让朱重八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

至正八年(1348年),二十岁的朱重八回到皇觉寺,继续过着出家的生活。

后来,元末红巾起义爆发,当年和朱重八一起放牛的好友汤和也加入了红巾军的队伍。

在汤和的邀请下,朱重八离开了寺庙,投奔了濠州红巾军大帅郭子兴,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传奇。

这一年,正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给朱重八起名“元璋”。这个名字的用意非常明确:诛灭元朝。

参军第二年,朱元璋回乡募兵。在他的号召下,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熟人纷纷前来投效。

朱元璋带着招募的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朱元璋从一个小兵成长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吴王,随后推翻元朝,建立大明。

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登上了开国皇帝的宝座之后,朱元璋回忆着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他,记得兑现当年的承诺。

1370年5月,朱元璋以明朝皇帝的身份,回到故乡濠州祭祖。

到达老家后,朱元璋祭奠了父母,见到十多年前的旧地,他无限感慨。遂即,朱元璋下令,在原址为父母修建恢弘气派的陵墓,即“明皇陵”。

皇帝回乡,当地官员百姓一路虔诚跪拜,当年的意气风发的地主刘德早已成了颤巍巍的老人,他身材依旧肥胖,见到朱元璋后,他长跪在地,不停地向皇帝磕头认罪。

朱元璋将老财主刘德扶起来,对他说道:“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意思是说:你(刘德)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情有可原。当年我是个穷小子,你又怎么能够想得到如今我会变成天子呢?

朱元璋不仅没有杀掉刘德泄当年之愤,反而还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地给了刘德30顷良田,并免了他10年的赋税。

老刘德感激得再次磕头如捣蒜,嘴里高呼着皇帝万岁……

此时朱元璋身份已经不同往日,如今他是皇帝,回到故乡是来祭祖的,如果现在回过头来把刘德杀掉,这样定会扰乱民心,也有损自己开国皇帝的形象。

况且,宰相肚里能撑船,当皇帝的心胸自然也要更宽广了。此时以德报怨的行为,不仅能够在自己的故乡留下一段佳话,还能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名,也好让世人看看朱元璋是一个多么宽宏大量的君王。

时隔多年,以朱元璋的身份和格局,他都不会再和自己的子民计较了,更不会为此做出凶残的报复行为。

面对当年冷酷无情的“恶人”刘德,朱元璋都如此慷慨大义。那么,朱元璋又是如何报答当年施以援手的善人刘继祖的呢?

可惜的是,朱元璋不仅没能与恩人见上一面,更没能亲自答谢恩人。

原来,刘继祖早已于1353年病故。朱元璋十分遗憾,他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子孙世袭罔替,与明朝相始终。

刘继祖的儿子刘英继承爵位的同时,朱元璋还授封刘英为“皇陵祠署令”,负责监督修建皇陵,并日后祭祀事宜。

洪武十一年(1378年),太祖在皇陵初步竣工时,下诏追赠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以刘英继承义惠侯爵位。并亲自撰文向天下人说明这件事:

在册封诏书中,朱元璋是这么说的:

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讳龙潜之事,不忘马鬣之恩,存故旧,报德施,大哉圣孝,真只千古矣!

此举明白地向世人展示了太祖朱元璋对于刘继祖当年雪中送炭义举的无限感激之情。

朱元璋之所以封刘继祖为侯爵,除了回报当年的恩情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刘英的军功。

刘英跟随朱元璋二十余年,两人的感情也比较深厚,因此朱元璋追封刘继祖为侯爵,由他来继承爵位,从而达到变相分封的目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刘英的后代世袭侯爵,而且富贵至极,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家族。

刘继祖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自己的一个善意举动,竟然给他的家族带来了无穷的福祉,他的子孙后代在他的福荫下享受了近三百年富贵。

由此可见,人还是应该多做好事,虽然不求回报,但万一有惊喜呢!

0 阅读:13

爱爱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