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东渡是中日两国都流传十分广泛的传说,传说认为秦始皇命令徐福带领部队到东海三山寻找长生不死药,结果一去不回。很多人认为徐福到达了日本,并且很多日本人也宣称是徐福的后代。实际上,这些都是后人牵强附会。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前219年开始第二次巡游,到达了山东半岛。齐人徐福就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神山中有仙人,请求发童男童女去求长生之药。秦始皇信以为真,于是派遣徐福带几千童男童女到大海中求仙问药。许多人据此认为徐福就这时候带着几千童男童女去了日本。
但《史记》后续还有,就是前211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在山东再次遇到了徐福,秦始皇问仙药的事情,徐福说海上有大鱼阻拦。于是秦始皇派人去海上射杀大鱼,之后秦始皇就准备回咸阳,在途中就死去了。而徐福有没有再次出海就没有记载。徐福本来就是欺骗秦始皇的,怎么可能会真正出海呢?
虽然徐福没有了记载,但中国出现了许多的徐福村那的确是真的,在江苏和山东都有许多徐氏自称是徐福后裔,这基本都是牵强附会,不足为奇。而贵州铜仁也有一支徐氏自称是徐福后裔,并长期隐居在六龙山,怎么回事呢?
话说这六龙山,算是铜仁三大名山之一,仅次于梵净山和佛顶山,可惜没有开发。它是梵净山的姊妹山,是铜仁的后花园,这里山高谷深,遍地溪流瀑布。由于环境好,水质好,农夫山泉还在这里设立了水源地。
明清时期,从各地起义失败的“五溪蛮”往往逃亡六龙山,因而有人说六龙山是“土匪的乐园”,好比是山东的梁山泊了。黔东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土匪曾盘踞于此,与官府对抗,衍生了颇具传奇色彩的“匪文化”,也衍生了解放初期六龙山剿匪记系列故事。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一位叫做徐宰六的秀才,自称是徐福的第57代后人。他云游到铜仁,见到铜仁风景秀美,于是迁居到了铜仁。《铜仁府志》记载的“喜其山水佳胜,乃迁居焉”。而这个徐宰六也自称是徐福的后代。徐宰六非常有学问,当时铜仁府学、衙门的选址都请徐宰六斟酌定夺。徐家官运亨通,徐宰六的孙子徐穆官至云南按察使,他的曾孙徐以暹官至南明广西按察使司分巡桂林道的副使。
明朝灭亡后,徐以暹在西南参加反清复明运动。永历南明政权结束后,徐以暹就在铜仁退隐。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后,他又联络反清势力,企图东山再起。三藩之乱快要被平定之际,74岁的徐以暹选择在六龙山隐居。
茶园山村
徐以暹在六龙山上建起了一个庄园,里面种竹栽花,引泉移石,并在山庄左侧山坡上种有大量茶树,故而得名“茶园山”。过了几代后,徐以暹的后人,又以谐音称呼为“察院山”。茶园山庄曾遭两次大火,古时的楼宇已毁,但山墙、阶沿、石级、院坝大部尚存。铜仁城是贵州省有名的火炉,茶园山庄却是徐氏最好的避暑山庄。现在茶园山庄为铜仁市市级文物点。
茶园山庄
徐氏家族在六龙山以耕读为业,“耕读为本、买书不惜价、书是吾家秀才脉”,是一个书香门第。《铜仁府志》记载徐家在外做官的有十余人。其中徐如澍晚年曾主编道光《铜仁府志》,其子徐于古今诗文及词赋书法无不精通,著有《红蔗山房诗集》30卷、《文集》6卷、《词》1卷,有些选入《全黔诗萃》、《铜仁徐氏十二代诗集》,著述甲于黔东。
徐家历代嗜书如命,即使家道中落,仍以书为贵。藏书之多,冠于黔东。 更为可贵的是《铜仁徐氏宗谱》计自秦徐福以下至今72代述记完整,为史家提供了可贵的考证资料。根据统计,茶园徐氏出现了进士2人,举人10人,有优贡、拔贡、恩贡、岁贡生16人,有太学生13人,有府学廪生、庠生148人。产生了86位诗人和35位书画艺术家,传世诗作3万余首,其中27人出有诗集,4人有文集。这在贵州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现在,这里的村庄名为茶园山村,很明显是根据徐氏家族的茶园山命名而来。茶园山村有八十来户人家,村民大多为徐氏。古寨依山朝田,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村中古树、古井皆在,安静而祥和。2014年,茶园山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