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夫妻或情侣都不长久——内在态度不端正

无知的求道者 2024-08-06 14:36:43

无数情侣与夫妻在爱情或婚姻的旅途中走到尽头时,往往发现自己竟然不清楚为什么会分手。很多的感情长跑后总会分道扬镳,当被问及原因时,双方都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合适”。然而,“不合适”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是什么让两个曾经深爱的人变得如此陌生?

有人说,是那残酷的现实压力,像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横亘在他们面前;也有人说,是高昂的房价让他们的未来规划支离破碎;更有人说,还是工作的频繁变动使得彼此相聚的时光寥若星辰?

还有人说,是家庭的干涉,犹如汹涌的暗流,悄然冲击着他们的爱情小船。父母的坚决反对,以所谓的门不当户不对为由棒打鸳鸯,还有亲戚间的闲言碎语如刀割般伤害着他们的感情?

还有人说,是那难以预料的突发意外,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其中一方陷入困境,从而影响了两人的关系。

究竟是哪一个外部因素在暗中作祟,又或者是多个因素共同编织了这张导致他们分开的无情大网?是那看得见的现实困境,还是那看不见的舆论压力?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如同深不见底的谜团,等待着被揭开。

请问大家,这些是原因吗?当然是,但是,他们却不能称之为极为重要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合适

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蒂莫西·威尔逊曾经做过这样一个预测实验:伴侣能否准确预测自己与另一半的约会的具体时期。

当实验人员要求一组被试情侣预测下一次的约会将会在什么时候,他们仅仅依靠“感觉”,便能给出大致准确的时间。

然而,当实验人员对另一组被试情侣提出同样的要求时,这组情侣会周全地考虑所有可能的突变因素,可推断出的结果却偏差极大。

这个实验着实值得我们深深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仅仅凭借一种愉快的感觉,就能断定下一次的约会日期,但是,经过一番理性分析后做出的预测,反而无法得出更为准确的预判呢?

实验的结论是这样的解释:爱情或婚姻中,当个体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仔细研究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时,他们会不自觉地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相对容易进行描述和解释的因素之上。比如,双方共同的兴趣爱好、日常交流的频率、偶尔发生的争吵次数等等,这些表面上较为直观和明显的因素,会率先进入个体的关注视野,并在其思考和分析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然而,事实上,这些看似容易被捕捉和阐述的因素,在整个关系的构成和发展中,并没有那么重要。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才是更为重要的呢?

不合适

心理学家威尔逊认为: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与解释我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截然不同。理性的解释可能会因此而忽略实际上指引我们行为的内在态度。

内在态度?原来他才是相处中极为重要的根源。那么,什么是内在态度呢?

其实,内在态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简单来讲,它是源于个人的价值观、信仰、过往经历、性格特征以及潜意识中的认知等多种深层次的因素。

那么,我对这个结论以更为通俗的说法进行解释:如果约会的时间仅凭两个人的“感觉”便能预测,这说明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相处因素:默契。

什么叫作默契?它是指,彼此不经言传而心意暗相投合。也就是说,两个人的价值观,信仰,性格,认知吻合的吻合度比较高。

正是基于这样的吻合度,彼此才能够真正达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体谅以及相互关爱的美好状态。反之,或许就会出现“小羊喜欢小狗,请他吃鲜草。而小狗也喜欢小羊,请他啃骨头”这般的乌龙闹剧。虽然他们均是出于真心实意,然而也会由于缺乏默契而感到心累,进而去寻觅各自的同类。

据一项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教授发起的研究显示,那些能够长久维持婚姻幸福的夫妻们,往往更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和包容对方。

不合适

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中,主角克里斯·加德纳和他的妻子琳达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克里斯推销医疗器械失败,生活陷入困境,房租拖欠,琳达不得不打两份工来维持生计。家庭琐事堆积如山,压力巨大。

起初,琳达无法承受这样的生活,选择离开了丈夫。这与那些能够在困境中相互包容、理解和宽容的夫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当主人公带着儿子四处流浪,为了生存努力拼搏时,他遇到了一些同样身处困境但相互支持的夫妻。比如在收容所里,有一对夫妻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彼此安慰,共同面对困难,没有相互指责和抱怨。

而克里斯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也逐渐学会了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理解和关爱儿子,努力为他们的未来打拼。

从影片中不难看出,那对生活艰苦的夫妻,他们所处的境况相较克里斯而言要艰难得多。倘若仅以外部因素作为考量,他们之间的争吵理应比克里斯夫妇更为激烈、更为极端,对吧?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在那般窘迫的环境下,非但没有让他们分崩离析,反而令他们愈发恩爱。

实际上,从本质来讲,所有的生活琐事不过是检验两个人是否存在默契的试金石罢了,外界因素仅仅如同导火索一般,只是外在的刺激因素。而真正的隐患在于两个人的价值观是否契合,是否属于同一类人。这就好比铝粉与同类能够相安无事,高氯酸铵和同类也能相处融洽,可当铝粉和高氯酸铵共处一处,稍微给予一点外部刺激,就会瞬间爆炸。

当然,我们不应为此而感到悲观。值得欣喜的是,我们是人类,意识乃是我们独有的天赋,这意味着我们绝非如同铝粉和高氯酸铵那般始终维持着一成不变的特性。我们完完全全能够凭借自身的思维去扭转这所有的一切。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改变呢?

不合适

之前我和一位朋友聊天,我说:“这周末一起喝酒去啊?”

她笑着摆摆手说:“不去了,周末陪媳妇逛街去。”

我瞪大了眼睛,一脸难以置信地调侃他说:“我没有听错吧。这是男人干的事吗?”

她皱了皱眉头,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说:“其实,我也挺反感逛街的。但是,前几天,有一个事情触动了我。”

我身子往前凑了凑,满脸好奇地问:“什么事情啊。”

她双手抱在胸前,回忆着说:“我没结婚之前,非常忙,但是,无论如何在每星期都要回老家陪爸妈一天干农活。结婚之后,我依然按照这样的惯例,然后,你嫂子自己在家看孩子。有一次,我问她,你会怪我吗。”说到这里,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柔和,“她摇了摇头,笑着说不会。她说,自己也是子女,能理解。虽然我也是你的亲人,但是,你的父母也是亲人,我不想让你为难。”

我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嫂子还真是懂事啊。”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感慨地说:“是啊,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好久。虽然结婚了,但是,我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但是,她的习惯却改变了很多,没有去逛街,没有旅游。本来养孩子是两个人的事情,现在却成了她一个人的事情。其实,我们改变自己已经很难了,还要负担起另一个人的不改变,早晚有一天会被累趴下,而她却包容了我。当然,也改变了我。”

不合适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包容比理解更为重要,这才是需要改变的重点。因为,在人类的二级分类中,男人和女人并非属于同一类型,所以要真正做到相互理解实在是困难重重。就好像核桃和香蕉虽然都是水果,但是,却真的做不到易地而处。然而,包容心却是能够容纳彼此的分歧,避免陷入争吵,取而代之的是彼此发生的改变,尤其是内在态度的吻合昂扬向上,达到一种新高度。

所以,我们需要将注意力投入到对方的内心深处,从而改变这一切。改变自我本质上就是对目标的梳理与整合,也就是说,把对方也当作生活中的目标之一,那么感情关系必然会因为自我的转变而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我坚信会有这样一个充满默契的场景:你按时下班,买好菜,想着为她烹制一顿美味的晚餐。她也准时下班,买好菜,要为你做顿丰盛的美餐。当你们同时走到家门口,看到彼此手中的菜和红酒,不禁相视而笑……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他的著作《心流》中有这样一段话送给大家:“两个人开始以“一对儿”的姿态公开出现时,他们必须接受单身时不会有的限制。因为新的互动模式一定会跟旧的期待模式发生冲突。如果两个人决定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身上,就等于同意改变自己的习惯;自然而然,他们的意识模式也必须跟着改变。”

0 阅读:8

无知的求道者

简介:扩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全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