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袍相残——话说“大蒙古国”东道兀鲁思的衰亡

看史论史说史解史 2024-03-06 09:20:06

成吉思汗在统一全蒙古,建立幅员广阔的“大蒙古国”。他在建国不久之后,由于领土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统治,便按照蒙古草原家产分配制的习俗,将95个千户中的30多个以及蒙古东、西两翼之地分配给了他四个兄弟和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封地在阿勒泰山以西、吉尔吉斯一带,合称“西道诸王”。四个弟弟,合撒儿、合赤温、铁木哥·斡赤斤及别勒古台封的在东北及内蒙古的大兴安岭一带,是为“东道诸王”。不可否认,这种分封体制是蒙古对外征服的驱动力之一,但是其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地方势力一旦膨胀,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不免激化,最终酿成战争,引起动乱。而下面要说的就是因乃颜之乱衰亡的“大蒙古国”东道兀鲁思(人民—封地)。

‬诸弟之首(并非年纪,而是后来分封的势力)铁木哥·斡赤斤。

乃颜的祖先就是成吉思汗的幼弟、东道诸王之一的铁木哥·斡赤斤,做为成吉思汗的幼弟,其自然参加了统一蒙古高原之战,且表现相当抢眼。1204年,成吉思汗得知乃蛮部太阳汗欲来进犯,遂与大家商议对策。大部分人主张待秋高马肥再行进兵,独斡赤斤和别里古台反对,斡赤斤言:“怎么可以借口马瘦?我的马是肥的。听到了这样的消息,还能坐着不动吗?”,于是,双方大战于纳忽山崖,包括斡赤斤在内的成吉思汗诸弟奋勇作战,最终击败乃蛮部,擒获太阳汗。

《蒙古秘史》

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对这位弟弟十分疼爱,达到了偏心的程度,“在蒙古人中间,斡惕赤那颜以好兴建宫院著名,他到处兴建宫殿、城郊宫院和花园。成吉思汗爱他胜过其余诸弟,让他坐在诸兄之上”,并给予其“国王”的称号。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给母亲以及幼弟斡赤斤的封户为10000户,由于其为幼弟,自然继承了母亲的那份。所以,斡赤斤兀鲁思的实力是东道诸王里最强盛的一个,他的封户实际超过了合撒儿、合赤温、别里古台三王之和。

《史集》

在成吉思汗去世后,斡赤斤与成吉思汗诸弟、诸子一起拥戴窝阔台登上汗位。在窝阔台汗死后,斡赤斤觊觎汗位,“想用武力和勇敢夺取大位”,趁贵由汗西征,他率军来到和林,引起了巨大的政治波澜,“人心震骇”。窝阔台汗妻脱列哥那派使者质问,斡赤斤心虚退回了自己的封地。在1246年,大蒙古国第三代汗贵由即大汗之位时,斡赤斤还前来参荣庆贺。

《史集》

但贵由哪里会这么快忘记斡赤斤意图夺位的宿怨,报复也随之而来。据《史集》记载,做为大汗的贵由随即审讯斡赤斤图谋不轨之举,将斡赤斤和一些相关大臣处死。不过据《新元史》记载,只是处死了相关大臣,斡赤斤本人自然死亡,“戮其将校数人,余置不问。斡赤斤以寿卒”。“大蒙古国”历史上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竟然死因成谜。

《新元史》记载的斡赤斤的死因

《史集》记载的斡赤斤死因

在斡赤斤死后,其子只不干早亡,脱列哥那以斡赤斤嫡孙塔察儿继掌兀鲁思。

‬从塔察儿到乃颜,“翊戴功臣”滑向“反叛逆贼”。推戴之功塔察儿

在贵由逝世后,蒙古汗廷最高权力从窝阔台系转向拖雷系。1251年,拖雷之子蒙哥继承汗位,塔察儿做为最有势力的东道诸王,参加了拥戴蒙哥汗的忽里勒台大会。

但塔察儿与蒙哥的关系相当不和睦。1257年,蒙哥汗大举征伐南宋,命塔察儿率领东道诸王为首的左翼军团进攻荆、襄地区,结果无功而返,被蒙哥汗迎头怒怼,“你们回来时,我要下令狠狠的惩罚你们”。塔察儿在军事行动中,约束不严,其下士并“有掠人羊豕者”,蒙哥遣使问罪,搞得塔察儿十分狼狈,与漠北政治势力的矛盾日益凸显。

《史集》

1259年,蒙哥汗死于钓鱼城,蒙古汗位迎来新一轮的角逐,由此引发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对汗位的争夺。忽必烈派谋士廉希宪前去拉拢塔察儿,王傅撒里吉也趁机发力劝塔察儿拥戴忽必烈继承汗位,“大王位属为尊,若至开平,首当推戴,无为他人所先”,塔察儿既与漠北的政治势力颇有积怨,而其五户丝的封地又在忽必烈辖下的青、齐地区,有着经济利益的牵绊。于是,他率领东道诸王全力支持忽必烈,成为了消灭阿里不哥的急先锋和头号功臣。塔察儿后来也以拥戴之功,所得赏赐甚多。塔察儿在至元十年左右逝世。

《元朝名臣事略》

塔察儿之后,其堂兄阿术鲁执政。在至元二十年前后,塔察儿之孙乃颜既掌斡赤斤兀鲁思,就从此人开始东道兀鲁思与元廷中央的矛盾激化并发生叛乱。

叛乱前夜

乃颜继承先辈之余烈,仍然是东道诸王之首。其掌握的斡赤斤兀鲁思本就地广人众,后来又向东扩张势力,占据兴安岭以东的广大地面,几代人的经营,使乃颜为首东道诸王在当地势大根深,所谓“自斡赤斤至乃颜,前后五六十年,世据辽东”,在辽东恣意妄为,“辽、霫多宗王封地,傔从时纵狗马出,蹂民禾,民厌苦之”,至元二年,东道诸王下属还擅杀朝廷驿吏,俨然就不把元廷中央放在眼里。

《元史·卷六》:诸王塔察儿使臣阔阔出至北京花道驿,手杀驿吏郝用、郭和尚,有旨征钞十锭给其主赎死。

《元史》

而元世祖忽必烈此时正仿效汉法加强中央集权,在他眼里看来东道诸王的扩张和跋扈严重损害了元廷的利益,并出台措施进一步防范和约束东道诸王在辽东地区的专擅行为。至元二十三年,忽必烈在东北设立行中书省,加强管理,制衡东道诸王的意图十分明显,“以东北诸王所部杂居其间,宣慰司望轻,罢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慰司,立东京等处行中书省”。而在至元二十二年十月,元廷在征伐日本的过程中,又特别降下谕旨征发乃颜和合赤温后王胜纳合儿的鹰房和采金户充役。

《元史》

《元史》

忽必烈加强东北地区管理,以及征发之事,让以乃颜为首的东北诸王极其不满,一场反叛蓄势待发。

以乃颜为首的东方诸王叛乱

至元二十四年四月,乃颜公然反叛,宣布“不欲为大汗之臣”,并且与海都联络,约定东、西夹攻元廷,夺取汗位。与乃颜一起叛乱的还有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王胜喇哈、哈丹、别里古台后王纳牙、阔列坚曾孙也不干等。

《马可波罗行纪》

而在叛乱发生前,忽必烈通过辽东宣慰使塔出、辽阳行省参知政事亦力撒合等有关乃颜谋叛的密报,并在第一时间分化东道诸王,各个击破,削弱反叛力量。忽必烈首先派遣近侍阿沙不花至纳牙初,以乃颜已降,骗其亲身入朝觐见;乃颜派人与镇守漠北的胜喇哈、也不干联络,被忽必烈麾下色目大将土土哈察觉,迫使胜喇哈单身走西道入朝;也不干起兵,土土哈率军“疾驱七昼夜”,渡过土拉河,大败其军,接着又击败叛王也铁哥,从而阻止了乃颜以漠北部分诸王为内应,与海都东、西夹攻夺取漠北之地合势的企图。

《元史》土土哈击败也不干、也铁哥军

是年五月,鉴于发生乃颜叛乱的辽东地区与政治中心大都更近,一旦失控,后果难以想象。忽必烈不顾年事已高和痛风重疾,决定亲自率领蒙古五投下军团(芒兀、弘吉剌、兀鲁、札剌尔、亦乞列思)和色目、汉人、女直诸侍卫亲军征讨乃颜,“他尽管关节酸痛,年老体衰,仍然坐在象背的轿子上出动了”。元军与叛军前后交战三次,最后平定叛乱。

元军从上都出发,北上至撒儿都鲁之地(贝尔湖东南沙尔土冷呼图克),与乃颜叛军进行了激烈的交锋,“乃颜党塔不带率所部六万逼行在而阵”。关于这场战役,尽管史书上为了照顾忽必烈的天子身份,做了一些粉饰,写上了忽必烈临敌淡定,吓退敌军的情节,比如“世祖乃张曲盖,据胡床,尚食帖哥从容进酒”之类的。但实际上战斗过程极其凶险,这也是忽必烈经受风险最大的一战。

根据《元史》中与这场战役相关的人物传记来看,忽必烈险些有性命之忧,〈董士选传〉记载:乃颜军飞矢及乘舆前。差点就把自己给交代了,杀红了眼的两军全力出击,根本就不允许忽必烈有淡定从容的空间。

《元史》记载董士选破叛军事

此役,由于蒙古军与乃颜叛军纠葛颇深,在其不肯尽力的情况下,忽必烈大胆启用了汉军、色目诸卫投入战斗,“(董)士选等出步卒横击之,其众败走”,李庭率领诸卫汉军和阿速卫奋勇作战,“流矢中胸贯肋”,就连忽必烈身旁的怯薛近侍也奋力死战,在汉军、色目军的死战下,叛军终于被击退。

《元史》记载李庭破叛军事

半夜,李庭率壮士10人,突袭敌阵,叛军惊恐,自相残杀,叛军遂惊恐撤兵。博罗欢率领蒙古五投下军团追击,“转战二日,斩其驸马忽伦、万户阇里铁木儿”。撒儿都鲁战役以元军险胜而告终。

乃颜派遣合赤温后王哈丹率骑兵1万来援,被阿速军将领玉哇失击败,后玉哇失追至不里大都伯塔塔之地(哈拉哈河与诺木尔金河交汇处以东),又再次击败叛军。

是时,元将玉昔帖木儿率领蒙古军前来增援,北征元军兵力得以加强,推进至乃颜的老营失剌斡耳朵(黄色宫帐)展开最后决战,玉昔帖木儿统率蒙古军、李庭统率汉军诸卫,骑、步配合,“自辰至午,大破其众”,并在失列门林擒获乃颜。

《新元史》记载三次大战经过

忽必烈在擒获乃颜后,立即下令将他处死。按照蒙古处死贵族传统,“密裹于一毡中,往来拖曳,以至于死。盖大汗不欲天空土地太阳见帝族之血,故处死之法如此”。

《马可波罗行纪》乃颜之死

叛首乃颜虽然被处死,但叛乱还未平息,叛军余部合赤温后王哈丹继续与元军对抗。直到至元二十九年,哈丹死去,“斩其子老的于阵”,叛乱才被真正平息。

‬叛乱后的处置

乃颜叛乱被钦定后,元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将随同乃颜叛乱的诸王迁往内地军中,“谪从叛诸王赴江南诸省从军自效”。第二、完全剥夺叛王在内地的五户丝封地,“罢乃颜所署益都、平滦,也不干河间分地达鲁花赤,及胜纳合儿(即上文胜喇哈)济南分地署官”。第三、平叛后不久就将叛王属民从北方迁徙到内地,“讨诸王乃颜之叛,获其部蒙古军,分置河南、江浙、湖广、江西诸省”,如定海在大德年间就有“自乃颜来者蒙古军三百人守定海”。第四、加强对乃颜原分地的管理,至元二十九年,忽必烈于乃颜故地立肇州城,并迁徙大漠西北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来此居住。

自乃颜之乱被平定后,东道兀鲁思受到极大削弱,在之后日益式微,尽管没有参与叛乱的乃颜亲族成员乃蛮台等继续受到元廷的优待,但昔日庞大的东道诸王兀鲁思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引用文献:《元史》、《新元史》、《元朝名臣事略》、《马可波罗行纪》、《史集》、《蒙古秘史》

0 阅读:3

看史论史说史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