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旅行?

柔谈美食 2024-08-15 16:19:04

你喜欢旅行吗?相信大多数朋友的回答会是“喜欢”。尤其对忙忙碌碌的都市人们来说,旅行是逃离喧嚣与庸常、发现新知开阔视野的契机,是犒劳平日辛劳让心灵得以修复的一种方式。有条件的家庭,通常每年都会有旅行计划,作为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重要事项。

然而,一个现象是,当人们旅行归来,常会感到这样那样的不足:或者是想象的美景与现实存在差距、或者是吃住体验不好、或者是行程太过劳累等等。于是,在自媒体上,我们常会看到一些热门风景地劝退的内容。而“上车拍照、下车睡觉”作为现实常见的旅游群像,也让那些浪漫的旅行想象祛魅。

有人说,如果旅行是为了看风景,通过互联网,哪里的风景都能看到。如果是为了认知世界,一本好书,就可以告诉你,而省去车马劳顿。在云旅游盛行的今天,用脚丈量世界的旅行,它的意义何在?

确实,如今的世界,已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不用舟行千里,你便可以看尽繁华;不用四处奔波,你便可以遍享美食。何况还有书,要获取知识与领悟,没有什么比书更丰富而强大。

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读书或者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一生不停追寻的,是心灵的领悟、灵魂的归宿,而旅行只是追寻的一种途径。因此,如果是为了旅行的旅行,没有任何意义。

事实上,古今中外,不少彪炳史册的大家,一生没怎么远行,但这不妨碍他们写出响彻世界的文字,拥有无与伦比的视野。象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以《瓦尔登湖》闻名于世,一生没有走出过他的家乡。德国大哲学家康德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的小镇,足不出户却洞悉宇宙人生,他总结了他之前的所有哲学,使得后面的哲学家只能批判他。而作为三国智谋第一人的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之前,也一直“躬耕于南阳”,但他对于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从而为蜀国定下千古良谋。

当然,喜欢“行路看世界”的名家也不可胜数。李白、苏轼,这两位唐宋的大家,都以嗜好“游览大川”而出名。而他们在历经人生坎坷后,依然能保持一份豁达和自由的心灵,与他们在行走中与天地万物对话、获得心灵的宁静和领悟不无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旅行的目的,在于探索和发现。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感知人生。弘一法师说过,人生有三见,“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旅行可以成为通往这“三见”的桥梁。

在路上,看天地风景,感受万物运行。你会发现,世界很大很大,在历史的时空中,今天不过是沧海一粟。有什么犹豫和烦恼的呢,只要你想,明天还有无限可能。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告别前尘过往,每个人都有崭新的未来。

在路上,看众生平凡,感知人间万象。你会发现,孤独和相遇伴随我们的一生,所以,感恩生命中的遇见,也平静地面对别离。佛说,众生皆苦,唯有自度。我们谁也不能替代别人决定他的一生,包括父母家人。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为他的命运负责。

在路上,看自我超越,感觉生活真谛。你会发现,受限的从来不是我们的环境,而是我们的心灵。所有的不安、不定和不舍,都源于我们自身的陈见。其实人生的道路,没有一定之规。在信守公序良俗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走出不一样的途径。重要的,你喜欢,你会全力以赴。

所以,如果可以,走出自己的熟悉环境,在陌生的地方,接触不一样的人和事,更多角度地感知世界、感悟人生,从而为生活的迷惘找到出口,也为个性的勇敢找到依托。好的旅行,是疗愈的过程,是向外界汲取能量滋养自我的载体,它就像一本书,不过展示在你面前的是大千世界真实社会。

去旅行吧,但是不要为了旅行而旅行。慢下脚步,在清净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呼唤,在人潮汹涌中感知人间的真相,在万物生长中发现世界的奥秘,在对话天地中获得前行的勇气。祝你一路顺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