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载中有些东西是有疑点的,就比如说鸿门宴时刘邦逃走后张良转交项羽礼物这个情节。《史记》中记载礼物是一双白壁和一双玉斗,我觉得这个礼物好像也太过普通了一些,作为刘邦在鸿门宴上打消项羽疑虑的最后一笔,这个礼物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如何才能彻底地打消项羽的疑虑,这个最后的礼物应该足够有分量才是。什么才是刘邦拿下咸阳宫以后最能拿得出手的礼物,或者说什么才是项羽最想从秦王宫里拿到的东西。
什么呢?
那就是代表大秦皇帝一统天下的权力象征信物——由和氏璧制作的传国玉玺!
玉璧和玉斗,显得项羽没见过世面似的,刘邦集团在去鸿门赴宴之前一定经过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不可能对最后的这个礼物环节疏忽大意。
不是说刘邦在宴席中间跑了就没事了,在彻底地打消项羽的疑虑之前,刘邦的危险一直存在。
而要彻底地打消项羽的疑虑,送上代表着秦国皇帝的信物的传国玉玺无疑是非常好的办法。就像三国时候的孙策为了离开袁术的势力范围自行发展,毫不犹豫地拿出了传国玉玺。孙策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吗?不可能,为什么要献出传国玉玺,因为他知道在自身实力没有强大起来之前,有传国玉玺也守不住。
而刘邦当时的处境也是这样,那个性命攸关的时刻他不可能去关心什么玉玺。所以玉玺才是靠谱的关键礼物。
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不清楚,说来说去这也只是一个猜测。
是猜测又为什么要这么分析,只是想说明有时候正史的记载未必可靠,而野史的传说也未必都是子虚乌有。
最近光顾着看书了,好久没有动笔了,感觉生疏了,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看来得时不时地写点了,停笔的时间不能太长了。
这期就当热身了,慢慢来吧!这篇文章好像是自从在网络上写文章以来字数最短的一篇文章了。然而就最终的传播效果来看,长短并没有太多的区别,那么似乎多写一些像这样字数不到一千的杂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时光悠悠指间流,常悔当年读书少。
杂志网书如废纸,大好时光不复返。
悟空如意笔,点明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