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在用的清朝钢轨,到现在没生锈,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热情的小狐狸 2024-08-03 21:06:38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湖北孝感的一片古老铁路旁,一位市民在散步时偶然发现了两根来自清末的铁轨,它们静静地躺在干涸的河床内,仿佛在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刻。这些铁轨出自1894年至1924年间活跃的汉阳铁厂,承载着过去中国铁路的辉煌历史。尽管历经百年风霜,它们依然坚固不息,无一丝锈迹。工作人员经过数小时的努力,终于将这两根重达数吨的历史见证者移出河床。

历史的见证者:渠敬雷的意外发现

2012年春季,年仅23岁的渠敬雷作为实习路线工人,负责在四川达州地区进行铁路线的日常巡查工作。渠敬雷的任务是检查铁路的安全状态,确保没有任何维修隐患。在一次平凡的日常巡检中,他在万源市境内的一处偏远山区铁路桥上,偶然发现了一段标志着“汉阳造”字样的铁轨,让这次巡查变得与众不同。

这座铁路桥名为万白货运专线桥,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因地处山间而少有人迹,渠敬雷很少有机会前来。他注意到铁轨内侧非常清晰地刻有一行繁体字:“1902年汉阳铁厂造”。这行字显得格外突出,因为它所用的字体与现代铁轨上的标记截然不同。通过简单的查询,渠敬雷得知,汉阳铁厂是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而这些铁轨竟然在风雨中屹立了超过一百年。

怀着这种半信半疑的心态,渠敬雷回到工作站,与几位老同事分享了这一发现。他们的反应也大同小异,都表示难以相信这种说法。毕竟,即使是质量上乘的钢铁,在长达一个世纪以上的风吹雨打下,也难免会腐蚀。

尽管困惑和怀疑,渠敬雷和他的同事们还是决定进行更深入的调查,验证这条铁轨的真实年代。他们联络了铁路局的历史档案部门,请求专家前来检查。当专家团队到达现场,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对铁轨的成分和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后,团队惊讶地发现,铁轨的材质确实属于上世纪初汉阳铁厂的产品,并且由于其独特的合金配比,铁轨得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状态。

这一结果让所有怀疑的声音转为惊叹。渠敬雷的同事们纷纷表示震惊:“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还能坚守在岗位上,这些铁轨太神奇了。”随后,渠敬雷决定进一步探寻这些铁轨的详细历史背景。尽管许多老员工告诉他,这样久远的历史可能很难追溯,但渠敬雷并未放弃。

他联系了当地的新闻媒体,希望借助更广泛的资源来挖掘这段铁轨的来历。记者们接到这样的新闻线索后,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调查。他们很快联系到了位于武汉的张之洞汉阳铁厂博物馆的顾问。顾问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向记者证实了渠敬雷的发现:“这确实是我们汉阳铁厂在1902年生产的钢轨。”

汉阳钢铁厂的建立

汉阳钢铁厂的建造始于一个不被看好的起点。建厂初期,负责人面对的是一座地理位置不利、技术落后的工厂。在选址时,考虑到汉阳的工业潜力,尽管它远离铁矿和煤矿的主要源头,最终还是在此建厂。这一决策直接导致了后期生产成本的飙升,钢材的运输成本高达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倍,给厂区的运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技术选择上,由于当时负责人缺乏相关炼钢经验,初期采用了酸性法炼钢。这种方法虽在理论上行得通,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对高磷含量的本地矿石却显得力不从心。大量炼制出的钢材因磷含量过高,无法满足铁路建设的标准,导致大批量的产出物资成了积压库存。

在经历了初期的失败后,厂方急需转变策略。这时,张之洞的介入为钢铁厂带来了一线生机。张之洞决定向外借贷,通过不断的贷款和资金周转,他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厂的设备和技术。他曾三次前往英国,不仅学习和引进了先进的炼钢技术,还大量订购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耗资逾500万两白银。

随后的几年,汉阳钢铁厂在盛宣怀的管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技术更新。盛宣怀改进了生产流程,引进了更合适的炼钢方法,解决了高磷矿石的处理问题,这一切都是为了让钢铁厂的生产能够满足更高标准的需求。

到了1909年,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的技术革新,汉阳钢铁厂终于开始实现盈利。在这一年,厂区接到了粤汉铁路和京汉铁路的大量订单。

汉阳钢铁厂钢轨的制造与应用

在钢轨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操作着重型机械,将熔融的钢液倒入预先设定好的模具中。这些模具按照精确的尺寸制作,确保每条钢轨的形状、大小和弯曲度都达到设计标准。炼钢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钢材的物理和化学属性符合严格的工业标准。

随着钢轨逐渐成形,它们被送入冷却区域,通过水或空气快速冷却来锻炼其硬度。冷却后的钢轨表面光滑、坚固,接着会被送往打磨区进行精细的打磨和抛光,去除任何可能的毛刺或不平整,确保安装时的完美对接。

在生产完毕后,每条钢轨都会经过一系列的质量检测,包括抗压力测试和耐腐蚀性分析。合格的钢轨上会印上“汉阳钢铁厂1902年制造”的标识。

这些钢轨主要被用于铺设京汉铁路,这条铁路是当时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重要交通线路。钢轨的安装工程通常在清晨开始,以避开白天的高温。工人们团队协作,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从运输钢轨到现场,到用专用设备精确放置在轨道床上。安装过程中,工人们会不断检查钢轨的水平和直线度,确保铁路的安全和顺畅。

然而,这些钢轨也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在辛亥革命和后来的军阀混战中,许多铁路设施遭到破坏,包括汉阳钢铁厂生产的钢轨。铁路被迫多次修复和重新铺设,但由于汉阳钢铁厂生产的钢轨质量卓越,许多被破坏的轨道能够迅速恢复并重新投入使用。

顾必阶,曾任汉阳铁厂博物馆馆长,对该厂的历史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在一次与记者的交流中,他详细地介绍了汉阳铁厂的生产历史,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段历史的尊敬与自豪。

记者与顾必阶的对话发生在博物馆内,周围陈列着各种来自汉阳铁厂的历史文物。顾必阶在解释这些铁轨的重要性时,他指向一张展示图,图中详细标注了这些铁轨在中国铁路历史上的分布和使用情况。他强调,每一段铁轨都是“活着的传奇”,它们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同一天,记者也采访了《武汉通史》的主编皮明麻。作为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皮明麻对汉阳造铁轨的珍贵和意义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在采访中提到:“汉阳造的钢轨至今还能在四川的铁路线上运行,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它说明了武汉工业曾经的辉煌,每一根都是无价之宝”

孝感发现:历史铁轨的重见天日

2021年1月5日下午,孝感市的市民丁文哲先生在老京汉铁路桥的抗战旧址散步时,偶然在一条干涸的河床内发现了两根珍贵的铁轨。这些铁轨来自远古的汉阳铁厂,一根标有“1900年汉阳铁厂造”的铭文,而另一根则显示“1911年汉阳铁厂造”。这两根铁轨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条繁忙的铁路线,但在二战期间被日本军队炸毁,铁轨因此被遗忘在了河床内。

这两根铁轨各有7米长,保存状况良好,尽管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霜。铁轨的重量非常大,使得任何一次移动都成为一项挑战。当孝感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接到消息后,他们迅速组织了一支小队前往现场。由于铁轨的重量和体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得不使用专业的搬运设备,包括滑轮和钢丝绳,来确保这两根历史见证者能够安全地被转移。

在搬运铁轨的过程中,博物馆团队显示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和尊重。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铁轨从河床中抬出,避免对铁轨造成进一步的物理损害。整个过程中,围观的群众被这一历史时刻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讨论着铁轨的来历与历史意义。

孝感县博物馆的馆长张耀明在现场向记者介绍了这两根铁轨的重要性。他解释说:“这些铁轨不仅是我们地方历史的一部分,更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见证。它们的发现对于研究洋务运动时期的现代化起源具有重大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张耀明还强调,这些铁轨的保存状态之好,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独特的物质证据。

最终,这两段铁轨被成功转移并送往孝感县博物馆,博物馆计划对这两根铁轨进行进一步的清理和保护。同时,博物馆安排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旨在深入探索这些铁轨的制造过程、使用背景及其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

参考资料:[1]李海涛.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之历史平议[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5):103-108

0 阅读:8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