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西安虹吸,商洛拿出新方案

镐京笔记 2023-12-14 10:38:56

商洛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出现阶段性波动,尤其二产增加值,同比下降15.4%。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数据披露后不久,商洛公布《秦创原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

《商洛日报》对《方案》解读,“规避西安都市圈的‘虹吸效应’,加速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商洛流动,着力破解我市各类创新资源总量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引进转化不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对此如何理解?

一言蔽之,西安都市圈的内涵与出路,很大程度上在于科创协同圈!

如今,西安已经跻身全球科研城市及都市圈前20位。对于经济承压的周边地市来说,西安都市圈释放的科创动能,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但考虑到区域空间、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因素,探索差异化融合的边界,规避虹吸、错位发展、功能耦合,就成了关键。

基于秦创原“一总多区多平台”的发展格局,早前,咸阳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铜川“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已揭牌启动,并成果渐显。近期,商洛的融通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出台,又会呈现哪些看点和预期呢?

商洛经济阶段性波动

就2023年陕西前三季度GDP增速而言,除榆林(同比增长5.2%)、西安(同比增长4.6%)、铜川(同比增长4.2%)、杨凌(同比增长4.2%)增长态势明显外,其余城市的经济增速均在全省平均线以下,甚至多个城市出现负增长。

以商洛(同比下降1.8%)、宝鸡(同比下降4.3%)、安康(同比下降5.9%)为代表的负增长城市,均是在工业产值上“栽了跟头”,且大多是受到各地支柱及特色产业产值下降的影响。

商洛、宝鸡、安康2023年三季度统计数据

如商洛的三大主导产业,绿色食品同比下降18.2%,现代材料同比下降13.4%,现代医药同比下降46.2%。与矿产相关的现代材料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而由于2023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引发国际需求萎缩,矿产相关产品价格明显下降,从而引发蝴蝶效应。

同时,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上述三座城市前三季度的一二三产业投资的“箭头”也皆是向下。从商洛市具体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国有投资同比下降7.3%,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3.7%,且工业类型的投资同比下降18.2%,直接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个百分点。

如何进一步加强市场活跃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尤其是在工业投资信心,成为商洛急需解决的难题。区域观察人士指出,“商洛有待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投资渠道。”

作为全省经济基础最厚实、科技资源最富集、发展活力最强劲的城市,西安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而积极主动承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政策外溢和功能延伸的商洛,又在担心西安都市圈的“虹吸效应”。

这几乎是西安周边各地市都面临的问题,究竟破解之道在哪里?

寻求与西安产业结合点

据了解,商洛一直在寻求西商融合发展之路,主动融入西安经济圈,重点推进特色产业链发展。并于今年1月份,两地政府正式签署了《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商洛科技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开展西商融合存在现实的困难和挑战。”商洛市政协委员隋萍萍委员曾公开道明了这一现状。

11月中旬,商洛市出台《方案》,意在以秦创原总窗口为引领示范,结合商洛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打造秦创原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积极融入秦创原“一总多区”的发展格局。

当然,在融合过程中,商洛瞄准西安6大支柱产业的漏点和空白点,寻找与西安产业的结合点。重点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升级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新材料、健康医药、清洁能源、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6条产业链为核心。

通过建设秦创原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区,主动承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政策外溢和功能延伸,加速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商洛流动,共建西商“生产圈”“生活圈”“生态圈”,能够有效规避西安都市圈的“虹吸效应”。

譬如,把厂房从咸阳搬到商洛的山阳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和销售均在西安总部;而本就在商洛的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山阳建深加工厂房,在西安分公司正逐步布局研发生产。

公开报道显示,商洛市已建成5000平方米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孵化科创公司1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3家,推动以盘龙为“链主”企业的3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位于西安的陕师大等8所高校院所融通创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商洛市政协常委张卫军常委曾在会议中提到,“与西安的合作中,商洛寻求的是经济发展上的破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上的优化。” 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商洛在探索“西安孵化、商洛转化,西安研发、商洛制造”新发展模式上将更具有导向性。

融合差异的陕西科创圈

融入西安都市圈,几乎是西安周边地市突破经济困局的必经之路。

据媒体报道,11月22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创新指数研究国际研讨会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西安位列全球科研城市及都市圈第20名,排名首次进入全球前20。

新华社6月报道,西安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

日前发布的《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还提及,到2025年,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全面建成,承担实施一批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联手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 4.2%以上。

秦创原”一总多区”发展格局

对于经济承压的各地市来说,西安都市圈释放出的科创动能,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但考虑到区域空间、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探索差异化融合的边界,就成了关键。

基于秦创原”一总多区多平台”的发展格局,不仅商洛的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出台,咸阳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铜川“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也已正式揭牌、启动建设。

按照规划,陕西各地市将实现各地市错位发展、功能耦合,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力促陕西科技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

正如区域观察人士曾言,强化整体联动,不必去抢一个项目,没什么意思,杨凌就是旱区农业的创新引领区,铜川就是成果转化试验区,榆林就是能源革命示范区,强化差异发展。差异就是整体,没有差异就不是整体,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融合的前提是差异,不是差异这个竞争到时候就是自己搞自己。

2 阅读:3453
评论列表

镐京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