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说:“这个人杀了可惜,留着是后患”,这人是谁?后来呢?

定哥讲历史 2024-06-16 17:11:01

1939年3月,执掌山西军政大权的阎锡山焦虑不已:他假意支持的共产党领导的牺盟会和决死队(山西新军),实力越来越大,群众基础越来越好。

为了防止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继续扩大,阎锡山召开了秋林会议,公开宣布:取消新军政治委员制度,文官不能兼任军职。

面对包括牺盟会特派员在内的167名与会者,阎锡山表示无奈:“这是蒋委员长的命令,我实在不能不执行。”

“文官不能兼任军官”,阎锡山的这一条主要想限制打压一位新军的骨干领导,并一直派心腹梁化之秘密监督他。

关于这位骨干领导,阎锡山曾对梁化之这样评价:“这个人杀了可惜,留着是后患。”

此人是谁?

阎锡山后来对他是杀是留呢?

能文能武的“娃娃将军”

这个令阎锡山头疼的人,是来自河南的韩钧。韩钧1912年出生于洛阳市新安县,从小聪颖好学。据《新安县志》记载,韩钧幼时的教书先生对他有这样的评价:“这孩子长大之后,文可提笔写字,武可带兵打仗,一定会升官发财,出人头地,绝对不会窝在这山旮旯里”。

虽然启蒙老师不吝夸赞,但韩钧后来的读书生涯中,是那种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好打抱不平、爱“闹事”、难管教,偏偏学习又好,实在拿他没辙。

在洛阳第八初级中学就读期间,官宦子弟霸凌穷学生,韩钧带头反抗,遭到了不公对待——校方惹不起世家,勒令韩钧退学。

退学就退学,成绩优异的韩钧又考入了省立洛阳第四师范学校。这期间面对世道的不公,国家和人民的苦难,韩钧还是探索革命的真理,并与同学一起创建了一个小小的革命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17岁这年,韩钧因为“参与学潮”,二度被学校除名。

年少的韩钧经得起挫败,他带着“少年中国”的理想和信念来到了北平,在中国大学当起了旁听生。那时节,东三省被日军侵略,韩钧组织爱国学生的抗日游行中,高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唤醒当局和国民的抗战救国意识,也因此被关进了草岚子监狱。

狱中的韩钧,仍不改抗争精神,他一面号召狱友以绝食等方式表示反抗和不屈,一面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俄语、日语。

于此同时,狱中还关押着一批中共地下党员,韩钧这样不屈服、敢反抗、一心救国的青年俊杰,正是我党需要的人才和力量。1933年,21岁的韩钧,在狱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6年,在狱中被关押4年而不改其志的韩钧,被中共北方局营救出来。重获自由的韩钧,马上投入到革命事业中,远赴山西参与统战工作。在山西,韩钧与董天知等同志一起组建了牺盟会。这是以阎锡山为会长,实际以共产党为主要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群众团体,韩钧在各组织中担任军政训练委员会政治部干事。

“七七事变”后,战火烧到了三晋大地,韩钧等共产党骨干力量组成了山西抗敌决死队,共有四个纵队,韩钧是第二纵队的领导者。

此时的韩钧,不过是个二十几岁的“书生”,却引起了阎锡山的重视。原因在于,韩钧能文能武。有钻研精神的韩钧,即便在狱中四年都没忘记补充知识,来日报国。虽没有在军中历练过,但他读书广博,各类兵法和西方军事书籍都有涉猎。早在学生时期的屡次“闹事”中,他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就崭露头角。

正因年轻有为,令阎锡山头疼的韩钧,后来被毛主席亲切地称为“娃娃将军”。

“摇摆不定”的阎锡山

要知道阎锡山究竟会如何处理韩钧这个心腹大患,我们先要了解阎锡山其人和他的行为逻辑。

阎锡山是在推翻清王朝时,参加武昌起义“出道”的。本就是山西人的他,出任山西都督,一贯以山西为自己的地盘,因此被称为“阎老西”、“山西王”。

作为活跃在民国历史舞台的重要军事人物,阎锡山并没有什么崇高的主义和理想,他的一切行为,都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保住他山西的地盘,稳固他在山西的势力。

出于这种独霸一方的军阀思想,阎锡山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摇摆不定,甘当墙头草。

中原大战期间,他与李宗仁、冯玉祥结盟反蒋。中原大战失败后,阎锡山又转而效忠蒋介石政府。

国共二次合作时期,阎锡山表面上对共产党采取支持、联合的态度,实则处处防范共产党在山西的军事力量扩大。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牺盟会和新军在阎锡山眼皮底下迅速扩大,俨然已有称为独立政治力量之势。短时间内,新军已有50多个团,4个纵队的主力部队,又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人数和武器数量都超过了阎锡山的旧军(晋绥军)。

在《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中回忆道:

“到1938年年初,山西全省的105个县中,有710个县的县长由牺盟会和决死队的干部充任其中绝大多数为共产党员”

觉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受到了威胁,阎锡山在1938年6月,第一次古县会议上焦急吼道:“抗战以来,我们抗光了,八路军扩大了,再加上牺盟会、决死队和共产党合作,今后还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吗?”

当年9月,阎锡山召开第二次古贤会议,提出了“实行说服行政”、“整理地方无力”、“严格执行纪律”等十条原则,实际上就是为了加强对牺盟会和决死队的控制。

惯于指鹿为马、扭曲事实的阎锡山,还在当次会议上极力抹黑共产党。共产党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被阎锡山称为“有武力而不抗敌、图谋扩张势力”。共产党团结、改造旧军政人员,阎锡山斥为“挑动阶级斗争”。就连共产党惩治汉奸,也被阎锡山污蔑为“越权处罚”、“私没家财”。

阎锡山种种倒行逆施之举的根源在于时局变化。此时的日本改变了侵略政策,这样阎锡山觉得山西的地盘上,日军不足为虑。而当前最要防范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于是“联共”变成了“限共”。

腹背受敌,险中突围

1939年3月,阎锡山召开秋林会议,讨论取消占地动员委员会、限制牺盟会活动、缩小专员权限等带有“私欲”的政策,遭到了薄一波、续范亭等同志的抵制。

阴谋被揭穿、目的未达到的阎锡山,开始穷凶极恶、变本加厉地限共。

阎锡山最先“下手”的,就是他口中“杀了可惜、留着是后患”的韩钧。

1939年12月1日,阎锡山对日军发起了“冬日攻势”。军事部署如下:

由韩钧领导的二纵队于12月5日实行突击,而阎锡山自己的旧军则做预备队,在新军后出发。

韩钧带领决死队二纵队按指令抗敌时,阎锡山的旧军有鬼子不打,却在后方朝二纵队开了枪。

腹背受敌的韩钧愤慨难当,立即致电阎锡山:

“总座伯川先生:六十一军欺我太甚,甘做汉奸。学生与二纵队万余健儿,为总座争一伟大胜利,兹定于12月12日誓师。此后半月内,恐无暇报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生对恩师报告之最后一言,胜利的结果将见。受教学生韩钧敬扣虞印。”

字字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却字字表达了韩钧对阎锡山卑鄙行径的斥责和坚决抗日的决心。

阎锡山立即以“韩钧反了”为由,通电全国讨伐韩钧所带领的新军。这一次,阎老西下了血本,出动了6个军的兵力猛攻新军。

可以想象,前有日军,后有旧军,韩钧所部那一仗打得多么艰难。然而他还是在历经二十多天的苦战后突围成功,带领部队转移到晋西北,是为“晋西事变”。

突围的决死二纵队,归属于八路军一二〇师建制,随后又参加了反扫荡和百团大战。率军突围的韩钧,在西北军成立后,担任决死二纵队司令员、党委书记,兼任八路军第八军分区司令员。

1949年,韩钧担任中共北平市委委员,满怀热情地投入到首都的发展建设事业当中。然而他没能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1949年3月23日,韩钧因疲劳过度突然去世,时年37岁。

牺盟会、决死队,听听这滚烫的名字!那些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从建立之初就报以誓死抵抗侵略者的决心。

而如阎锡山之流,趁战乱之机佣兵自用独霸一方,把山西当做他的私人王国,为了维护一亩三分地内的个人利益,不惜倒行逆施。

韩钧英年早逝,阎锡山逃到台湾后倒是活到了77岁高龄。

然而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英年早逝的抗日功臣,会被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倒行逆施者,会被每一个翻开史册的人唾弃。

参考文献:

2021-09-26 15:36,来源:洛阳党史方志网,韩钧

2017-10-23 14:38:42 来源:中国论文网,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史话

0 阅读:8

定哥讲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