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岸英迁墓,一个朝鲜妇女拦下志愿军战士:这墓谁也不能动

定哥讲历史 2024-06-16 17:11:01

1955年,志愿军首长带领几名战士来到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牺牲地。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将毛岸英和与他一同牺牲的高瑞欣的遗骨,迁入即将竣工的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此时,距离毛岸英牺牲已近五年,志愿军战士们本以为烈士的坟墓已成荒冢,没想到坟上是新培的土,坟前有鲜花。

还未动手挖土,一个朝鲜阿妈妮就挡在坟前阻拦:“志愿军同志,这是我儿子的坟,不能迁走啊!我老了,就由我孙女看护这座烈士坟;孙女老了就由她的后代看护,我们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看好这座烈士坟的!”

志愿军首长对这位朝鲜老妇人解释要迁入烈士陵园,老妇人却听不进去,只顾痛哭:“他是我的儿子呀,我要看着他、照顾他一辈子,这坟谁也不能迁!”

这位把毛岸英当做儿子、为他守墓的朝鲜老妇人到底是谁?她为什么阻止志愿军迁墓?

毛岸英的遗骨最终是否葬入了烈士陵园?

问题的答案,要勾起一段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故事。

第一个志愿军战士

1950年6月,美国对我国台湾和朝鲜半岛这两个毫不相干的地区,同时采取军事部署,公然干涉中朝两国内政。毛主席在6月28日宣布:“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时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的毛岸英,积极向工友们传达党中央的号召:为反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作好准备。这时,很多工人都不知道,这位跟大家同吃同住、有活抢着干的“进城干部”是毛主席的儿子。

从苏联回国后,毛岸英不因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而搞特殊化,为人低调、乐于助人。听从毛主席“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指示,毛岸英很快投入到基层工作中,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当过领导的俄语秘书。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后,他更加决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发挥能量,曾说过:“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

然后很快他“食言”了,不仅改变了理想,还利用父亲的身份“走了后门”。他找到彭德怀,“嬉皮笑脸”地恳求对方:“彭叔叔,我求您办件事行吗?”

“听说您要招兵买马,我第一个报名参军,您把我带到朝鲜去行吗?”

彭德怀自然是不同意的,但架不住毛岸英“软磨硬泡”,无奈之下彭德怀请示毛主席,不料毛主席也同意毛岸英上战场。

10月,志愿军的队伍跨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朝鲜。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就走在队伍的前列。

闲不住的“刘秘书”

10月21日,毛岸英跟随志愿军司令部部分成员来到大榆洞。由于文化水平高、又懂俄语,毛岸英担任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在回忆起跟毛岸英共事岁月时曾说:“岸英同志在朝鲜工作时,他不分份内份外,什么都抢着干。他和大家打成一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另外,他正直稳重,很有风度,一看就是一个颇有上进心的年轻人。”

毛岸英的本职工作不算繁重,但他却把自己搞得特别忙。其他同志的工作,他都会抢着干。志愿军同志们都喜欢这个热心、和气的“刘秘书”,却没人知道他其实是毛主席的儿子。

不仅如此,毛岸英对把他带到朝鲜的彭叔叔也格外关心,既当成首长来尊重,也当成长辈来孝敬,在大家休息时,经常去看看彭老总是否安好。

为此,一向不苟言笑的彭德怀还对毛岸英发牢骚:“毛岸英同志,你夜里不要到我那里查铺好不好,我是老年人,觉少嘛!”

然而身处战场,这样和风细雨的同志相处毕竟短暂,本就闲不住的毛岸英更加忙了。敌军加强了军事部署,为了防止有敌特渗入到队伍和群众中,志愿军保卫部决定对大榆树洞附近的村庄进行摸底,一向爱抢活干的毛岸英也参加到这项工作中。

为此,彭德怀特意嘱咐他:“岸英,我军的士气很高涨,和人民军也协调过了,我看还要和大榆洞周围的老百姓处好关系。语言不通,做群众工作有一定困难,但可以用挑水、扫地等实际行动去沟通,热烈的感情是可以融化语言障碍的。”

异国“母子情”

就是在这次行动中,毛岸英结识了一位叫朴真真的朝鲜阿妈妮。

按照彭德怀“矿洞不太平”的指示,毛岸英来到了山沟一侧的矿工家庭聚集区。

一个小女孩看到配枪的毛岸英,吓得哭了起来。一位正在干活的老妇人闻声走过来,看到毛岸英后,居然用中国话说:“是志愿军同志呀!”随后端出热水给毛岸英喝。

闲谈中毛岸英得知,这位阿妈妮一家都是革命者。抗战时期,她曾跟随她的父亲在中国东北参加金日成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也正因如此,她才能说一口东北味的中国话。

抗战中,她的父亲和丈夫都牺牲了。朝鲜光复后,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回到家乡。而此时,美帝国主义挑起战火,阿妈妮效仿中国的杨家将,把自己的儿子儿媳、女儿、孙子都送到了朝鲜人民军的队伍里,自己带着小孙女过活。

朝鲜族妇女爱穿白衣,毛岸英想起自己故去的母亲杨开慧也爱穿白衣服,顿时觉得这位阿妈妮很亲切。一问年龄,这位阿妈妮出生于1901年,跟自己的母亲同岁。

自此后,毛岸英如果有空,就经常到朴真真家里帮忙干活。而朴真真也越来越把毛岸英当成自己的孩子,遇到敌机轰炸,朴真真会马上跑到林子里找毛岸英,并把他带到自己家的防空洞里。

在防空洞中躲避空袭的时间,毛岸英常和朴真真拉家常,最爱听的就是朴真真讲述抗日战争的经历。一次,朴真真讲到她被伪军抓捕,打得浑身是血都没有屈服。毛岸英想起了自己顽强不屈的母亲,想到小时候跟妈妈在牢里度过的苦难日子,不由得对这位阿妈妮喊道:“妈妈!”

之后的一次空袭中,毛岸青发现朴真真的房子被炸着火了,赶过去时,屋里传来哭声。毛岸青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火海,救出了朴真真的孙女。那一次,朴真真感激地抱住毛岸青道:“我的好儿子!”

壮烈牺牲

1950年11月25日上午,四架敌机袭来,朝大榆洞司令部扫射、轰炸。作战室中弹,顿时火光冲天。正在指挥抢救受伤人员和重要物资的彭德怀发现,毛岸英在作战室里没有逃出来。彭德怀焦急地朝着火势越来越大的作战室大喊:“岸英,你快跑出来……听到没有,快跑出来呀!”

然而毛岸英没能逃出来,牺牲时仅有28岁,和他一起牺牲的,还有作战参谋高瑞欣。

次日凌晨,中央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接到了关于毛岸英牺牲的电文,思虑再三不敢直接呈给毛主席,于是呈给了周总理。两具烈士遗体惨不忍睹,难辨彼此。作战室的同志回忆起毛岸英个子较高,身上有一块德国造手表,一块斯大林赠送的手枪,这才分辨出谁是谁。由于当时战事焦灼,彭德怀下令,就地掩埋烈士遗体。当晚,彭德怀亲笔写下电文,将此事上报中央。

周总理想到毛主席在战争中失去了多个儿女,近期又患了重感冒,于是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暂时压了下来。直到1951年元旦过后,周总理才以信件的形式将噩耗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闻讯,吸了两支烟,声音沙哑地叹道:“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随后,毛主席良久沉默。

那一刻,毛主席或许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离开韶山冲,曾偷偷在父亲的账簿里夹了一首题为《呈父亲》的诗:

孩儿立志出相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理解毛岸英甘洒热血的一腔抱负,也在无人处,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惜子之心。

结语:

1955年,直到朴真真阻拦迁墓,志愿军才知道,这位朝鲜阿妈妮,一直带着孙女做毛岸英的守墓人。

几次沟通无果,志愿军告诉了朴真真,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

朴真真想起,当年在防空洞,她问毛岸英:“你远离家门,跑到几千里外的朝鲜打仗,你的父母放心吗?”

毛岸英回答她,母亲被敌人杀害了,父亲一直在搞革命,很支持他来朝鲜。

没想到自己的恩人,竟是毛主席的儿子!朴真真不再阻拦,她擦干眼泪,拉着孙女对着毛岸英的坟墓庄重地三鞠躬。

1958年12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12月28日,满载英雄的列车抵达北京站,早已有各地赶来的群众等待着用鲜花和掌声迎接。

当夜,菊香书屋的灯亮到很晚,毛主席一直含泪望着毛岸英的照片。身边的工作人员劝毛主席早点休息,别再想了。

毛主席叹道:“怎能不想呢?他是我的儿子啊!”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毛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但他的英魂在鸭绿江边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着中朝人民的友谊,镌刻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参考文献:

2017年12月04日 09:54:43 来源:中国新闻网,彭德怀建议将毛岸英安葬于朝鲜 周恩来批示:同意

2023年12月30日08:46 来源:中国军网,为有牺牲多壮志

2007年08月02日 10:30 来源:人民网,闻听毛岸英牺牲 毛泽东静默吸完两支烟后开口

0 阅读:52

定哥讲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