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孙继先中将被紧急调回国内予以重任,周总理:我给你两项特权

定哥讲历史 2024-06-16 17:10:52

1957年9月,孙继先将军抵达鸭绿江南岸,担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副司令。

当时,抗美援朝战役已经结束,但繁杂的战后重建、战备训练等工作,同样关系重大!这是党和国家,交给他这位开国中将的重要任务。

然而,正当孙继先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变故,不期而至。

就在同年10月下旬,志愿军司令杨勇,突然向孙继先传达了来自中央军委的命令:立刻回国,有紧急任务。

闻听消息,孙继先也很是诧异。自己刚到朝鲜才两个月的时间,怎么又突然让自己回国?

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党中央将要交给他的任务,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兴衰!为此,就连周总理都破了例,给了孙继先两项特权。

那么,究竟是什么任务?周总理给的特权,又是什么呢?

挺进大戈壁

回到北京,孙继先第一时间受到了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的接见。简单的寒暄之后,萧华便把这次的任务目标,告诉了孙继先,他说:

“目前,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粉碎他们的核讹诈,我们必须尽快制造出自己的导弹、原子弹。军委已决定抽调部队筹建导弹试验靶场,并决定由你负责筹建。”

搞导弹靶场?

得知了任务内容,打了一辈子仗的孙继先,顿感彷徨犹豫。

要说这导弹、原子弹,孙继先当然是知道的。他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毕竟,党中央下了最高指示,新中国掌握这种大杀器,肯定是指日可待。到时候,谁还敢欺负咱们中国人?

但是,党中央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他这心里头,却是一点底都没有。

聂荣臻元帅看出了孙继先的为难,于是他代表中央,语重心长地鼓励道:

“我们现在要走科技发展的长征之路,要爬尖端科学的“雪山”,渡新时期的“大渡河”,这是关系军队和国家未来前途的大事……是要下一番苦功才能攀登上去的,这个重要任务,对我们是一次新的考验,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好!”

听到老首长关怀的话语,孙继先内心顿时充满了干劲!二话不说,准备挺进大戈壁。

当然了,光有干劲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技术支撑。为此,党中央早就做好了周密部署。

1957年12月,以盖杜柯夫少将为首的苏联专家团,陆续抵达北京。这下子,孙继先信心倍增。1958年1月初,他就迫不及待地,带着陈锡联、王尚荣,以及苏联专家组成的勘察队。对陆上、海上的导弹靶场进行了选址。经过多方论证,最终,我国将内蒙古额济纳旗的绿园、青山一带的大戈壁滩,定为我国首个导弹靶场。

为啥要把靶场选在这里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此地荒无人烟,导弹试射能够无所顾虑。另一方面,这里是中国的“最深处”,别说美帝主义的间谍了,就连飞机,也飞不到这里。美国也就无法窥探我国的导弹技术发展。

但坏处,也是这两点。

额济纳旗的戈壁滩,环境恶劣远超想象。 一年到头狂风不断,整日走石飞沙。到了夏季,烈日炎炎,仿佛要把空气中的水分全部烘干。水在这里,真的比金子还贵重。以至于千百年来,从没有任何生命,敢踏足这片“死亡之海”。

可现在,却有一支队伍,要在这里建设一座庞大的设施工程。孙继先要面对的困难,远超我们贫瘠的想象。

在实地勘察之后,孙继先曾问过苏联专家,我国的导弹靶场,需要多久才能建成?

盖杜柯夫少将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至少十五年!”

一听这话,周围的人全都倒吸一口凉气。

但孙继先不信邪,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国没有十五年的时间,五年时间都没有!他亲自组织专家重新推断、论证。最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三年!

三年时间,一定要把靶场建起来!

就这样,一场永载史册的伟大“战役”,打响了。

埋在青头山

1958年10月,志愿军第20兵团,被急调回国。他们改编为“解放军第二十训练基地”,代号:第0029部队。在司令员孙继先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挺进了内蒙古的大戈壁。

这是一支身经百战的队伍,每个人都做好的充足的思想准备。但即便如此,当他们踏入这片“死亡之海”的时候,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里水资源的匮乏程度,远超人们想象。而运水进来的成本,又大的吓人。战士们舍不得喝水,嘴唇干裂,连唾沫都消失了。

这里的风沙,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咆哮。战士们必须用绳子绑着彼此,要是稍不留神,甚至会被卷进风沙,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消失了。

晚上想睡个安稳觉,更是一种奢望,大风能把帐篷整个“抢”走。更别说平时办公用的图纸、文具了。

环境如此恶劣,难怪苏联专家会说十五年才能建成靶场。

但,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是一支钢浇铁铸的部队!

在孙继先的带领下,战士们克服了一切困难。没有水,就自己勘探、打井。风沙大,那就植树造林,抗击风沙!帐篷不顶用,那就挖地窖,住地洞。

孙继先作为司令员,他更是事必躬亲,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战斗。

他曾提出一个口号,叫:“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那是一次基地党委常委会,孙继先说:“这个口号是我提出来的,但不是我发明的。当年刘伯承元帅受命组建南京军事学院,提出‘死在南京,埋在紫金山’的口号,以示要建好军事学院的决心。我是效仿刘帅,提出这个口号,也表示我们建好基地的决心。”

在建造导弹靶场的时候,很不巧,又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十分艰苦,国家没有多余的经费,以至于,身在大戈壁的战士们,日子更是煎熬无比。

有的战士实在饿得受不了,提出了一个问题:叫“先上天还是先生活”。为什么肚子都吃不饱,不去种地生产,却要守着这片戈壁滩?

战士们不理解,孙继先作为司令,要承受的压力更是百倍不止。但他的信念从未有一刻动摇,他说:

“先上天还是先生活?二者不应对立起来。搞生产本身就是为了导弹上天,但是花钱要有个度,要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完成基地建设任务。”

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在那样艰苦的环境,寻常人能坚持下来就已经堪称伟大了。而孙继先始终乐观、始终斗志昂扬的态度,更是令人敬仰!

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孙继先将军一直尽心尽力。但他并不知道是,其实党中央对他的支持,同样是竭尽全力。

两个特权

为了帮国家减轻负担,早在导弹靶场建设初期,孙继先就号召战士们一定要节约粮食。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在待遇享受方面,更是从不提要求,能省则省。

他本以为,自己的工资已经够低了。但他万万没想到,有人比他还低。

一次,孙继先去中南海汇报工作,偶然间得知,自己每个月的基础工资,加上补贴,竟然比毛主席的工资还要高!

得知真相的孙继先,既感动,又惭愧。他当即回到基地,召开常委会说:

“今天不为别的事,只是请大家算一笔账。”

“二十基地除了享受11类地区(北京是6类地区)的工资外,国家还允许享受一定比例的边疆补贴。两项加在一起,与在内地工作的同志相比,差不多等于拿双份工资。如果我领取这双份工资,数额将超过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

“比比贡献,自己怎能和毛主席相比?”

孙继先的一番话,让在场众人惊愕不已,纷纷表示要减薪!于是孙继先做出决定,从基地常委到基层干部都不拿地区补贴,只拿基本工资,得到了一致赞同。

孙继先将军,以及第二十基地的同志们,他们所做的一切贡献,承受的一切辛苦,党中央都是看在眼里的。因此,对于第二十基地,党中央几乎是有求必应。

孙继先曾回忆说:“我那时是一个光杆司令,既没有政委,也没有副司令,那叫‘伸手派’:要人,要钱,要设备。为要人,我几乎踏破了总干部部的门槛。要了政委,要副司令,要各部的部长……”

还有一次,孙继先向国防部申请经费,当时恰逢困难时期,负责的同志犯了难,让他去找总理要。想不到,周总理看过申请报告后,当场就批了五个亿!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不仅如此,为了让孙继先回北京方便一些。周总理还给了他两个特权:第一是给二十基地专门配了一架飞机,第二是在中央警卫团,给孙继先配了一辆专车,可以不经请示,直接进入中南海。

在党和国家的鼎力支持下,孙继先以及第二十基地的全体同仁,终于赶在1960年年初,建成了我国的第一座导弹试验发射靶场。而此时,距离他们1958年挺进戈壁滩,仅仅只过去了两年零四个月!

堪称奇迹!

趁热打铁,国防科工委当即决定,在1960年5月-6月,进行第一次导弹发射试验。但此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苏联方面借口,不愿意提供导弹燃料。

难道中国导弹的第一次发射,就这样功败垂成吗?

当然不,在孙继先的极力建议下,周总理、聂元帅最终决定,用中国自己的国产燃料进行导弹试射。终于,1960年11月5日上午9时,在这个历史铭记的时刻,在聂荣臻、钱学森、孙继先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带着壮丽的火焰,腾空而起!

眼见这一幕,聂元帅激动地握住孙继先的手说:

“这是我军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我们有自己的导弹了!”

1962年3月,为新中国国防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孙继先,被调往北京,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

老将军始终不忘初心,他的一生,都在为新中国的伟大征程,燃烧着全部的热情。

1990年4月13日,孙继先因病离世,享年79岁。遵照老将军的遗嘱,他的骨灰被分成两份,一份撒在大渡河,那是他前半生铁马冰河的巅峰。另一份,埋在了额济纳旗青山头烈士陵园。和当年奋战在这里的英雄们一起,兑现了他“埋在青山头”的诺言。

参考文献:

2021-06-27 03:54·来源:中国军号,“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2014-11-05 09:34来源:中国军网综合,我军第一枚导弹发射始

2023-04-06 17:50来源·党史博览,毛泽东向他传授当好司令的“诀窍”,并一再鼓劲“尽量多学一点儿本事,把我们自己的导弹发射出去!”

菏泽日报,传奇将军孙继先

0 阅读:0

定哥讲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