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景修的黄河可以八百年不改道?

一意 2023-04-26 09:43:14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统计,在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据黄河水利委员会)。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信非虚言。

然而自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治理黄河之后,至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决口改道,其间八百余年黄河基本稳定,中间未发生过改道的情况,决口的情况也很少发生。

王景治理后的黄河为何如此抗造?他又是如何治理黄河的呢?

史书上的记载非常简略: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后汉书 王景传》

大意是:永平十二年,朝廷要大修汴渠(当时黄河下游淤堵,河水侵入汴渠,造成汴渠泛滥,修汴渠就要先修黄河),把王景找来询问,王景应答如流,皇帝赞赏有加。因为王景曾经修治浚仪渠(汴渠自开封至黄河的一段,当时开封叫浚仪县),很有成绩,皇帝赐给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与河流有关的书籍以及一些钱帛衣物。当年夏天,调拨兵卒数十万,让王景和将作谒者王吴一起修河筑堤,从荥阳以东至千乘县入海口(今利津)一千多里,也就是现在所谓的东汉故道。他勘测地形,开凿山丘,挖除河道中的石滩,裁弯取直,防护险要堤段。疏浚淤塞河段,“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第2年夏天完工。耗资100多亿钱。竣工后恢复西汉时的管理制度,设河防官吏。

因为记述过于简略,后人不得不脑补许多细节来还原当时的情形,于是众说纷纭。对其中记载的“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解读分歧很大。

清代魏源认为当时黄河是像后来的缕堤、遥堤双重堤防模式,在缕堤上每隔10里建一水门,引浊水在两堤间放淤固滩,已澄清的水自下游水门回入河内。魏源在《筹河篇》中还提出将黄河改道由大清河入海,可以省去缕堤和水门,只筑遙堤即可,且永无后患。现在的黄河河道基本是按照魏源的主张走的,但是效果大家都看到了,依然成了地上悬河。

民国时期李仪祉认为是沿汴渠每10里建一座水门,武同举认为是汴渠有两处引黄水门相距10里。但是由汴渠到入海口千里之遥,汴渠修得再好也不会对下游河道有任何改善,依旧会成为地上悬河。

近年来的研究者认为:在黄河、汴渠沿堤每10修建一座水门,从工程量来说可能性很小,而且也无此必要。最可能的情形是在汴渠引黄处修建两处或多处引水口门,各口门间相隔10里左右,以适应黄河黄河主流上下变动的情况。仍未跳出前人窠臼。

在这里强调一点基本史实:自永平十二年夏动工,至次年夏竣工。连开河带筑堤前后一年而已,工程量断然不会太大,像魏源所说的两层大堤似乎不太可能。一年修一千多里河道,以当时的条件,河道宽度不会太宽,大堤也不会太高太厚。能八百年不淤高的河道也必然是不宽的。像潘季驯那样遙堤相去千丈、缕堤相去三百丈实属太宽,潘季驯束水攻沙的主张是不错的,但力度不够,后来不得不蓄清刷黄,经他修缮的黄河也没有像王景那样八百年不坏,根子或许就在束水力度不够上。依我之见,一百丈都嫌宽。

说沿黄河大堤每十里修一座水门工程量太大的人,一定是把水门理解成水闸了,魏源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退一步想想,如果去掉水闸人为节制的功能,只修一个门洞,是不是工程量会小得多?这个门洞越小是不是工程量就越小?

既然前贤都不得其真,那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即便是错了,也没什么。接下来我把我的理解说一下,供大家探讨。

王景时代黄河泛滥的区域在黄河南岸,他新修的黄河在北边,另起炉灶,不必受原河干扰,从一开始河水就在地表以下。黄河禹门口据说只有八十多米,一百米左右的宽度应该够用了。待水势稍涨,可从水门溢出。溢出到哪里呢?

前人畏河如虎,只想着防御水患,言水利者绝少。溢出的黄河水完全可以进入灌渠里,把两岸的灌渠全部连通,有多少水都可从容受之。

都江堰的宝瓶口宽度在二十米上下,黄河水门因为每隔十里就有一座,因此不必太宽,每座水门宽一米就足够泄水,也不会对灌渠造成过大的压力。

水门底部可设在地面以下一米的高度,也就是说当黄河水涨到离地面一米的高度时,就可以从水门溢出到灌渠中,每隔十里就有一座水门,水势随涨随消,不会对大堤造成太大压力。一般情况下,灌渠中的黄河水也会被两岸的农民迅速消耗掉。若遇到下游多雨的季节,当灌渠中的水高于离地面一米的高度时,也会从水门流到黄河里。这就是所谓的“更相回注”,不再有溃漏之患了。

以后只需要每年在枯水季维护一下水门,疏浚一下灌渠就可以了。

王景的黄河大堤能抗八百多年,除了水门减少大堤的压力之外,可能还和另一项技术有关。黄河大堤在汉朝有金堤的叫法,或许就是后世的金刚堤,金刚堤通常用三合土筑成。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录了制作三合土的方法:“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 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 经筑坚固, 永不隳坏, 名曰三合土”。将石灰一分混入河沙,加上黄土两分混合,掺入糯米汁、羊桃藤汁,搅拌均匀能制成三合土,夯实坚固后可以永久不坏。

11 阅读:6023
评论列表
  • 一意 13
    2023-04-26 10:09

    王景(约公元30年—85年),字仲通,山东即墨县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历任河堤谒者、徐州刺史、庐江太守等。

  • 一意 11
    2023-04-26 10:17

    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明朝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世界水利泰斗。他提出的束水攻沙的治河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用户23xxx44 回复:
    现在的小浪底不是采用他这个方案嘛[笑着哭]
    一意 回复: 用户23xxx44
  • 2023-04-27 11:58

    黄河淤沙含金量高几个点那就能挖到底

  • 2023-04-26 10:12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1]。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著有《海国图志》等。

  • 2023-04-27 16:12

    我估计他当时整的可能河道窄,流速快,只要水量大很难淤积,可能后期遇到旱灾,水流放缓河床抬高。

    一意 回复:
    黄河水量季节差很大,如果没有水门的话,丰水期很容易漫堤
  • 2023-04-27 08:25

    当年,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治黄时可能参考过文中的做法。

    高俊 回复: 蛋不是这么扯地
    看来,你至少是地委书记。
    蛋不是这么扯地 回复:
    他只是一个县委书记
  • 2023-04-27 17:51

    东汉后期到唐朝都没几个个太平年,人口少,所以问题少,自唐后黄土高原生态恶化,到北宋在华北平原大力开田,黄河终于一发不可收拾的崩了,元明清三代都没修好,建国后才终于修好了。

    monan 回复: 一意
    就是唐朝太平了几十年,唐朝建都长安使陕西人口大增导致黄土高原生态恶化,自唐以后就没有大统一王朝建都西安,西安一带粮食养不了一个国都也是主要原因。
    一意 回复:
    唐朝还可以吧
  • 2023-04-27 19:14

    南宋都不管黄河了,还南宋故道

    用户23xxx44 回复:
    南宋管得了被金国占领的国土?你真看得起赵跑跑[笑着哭]
    一意 回复:
    在这里南宋就是个时间概念,南宋虽然衰微,犹为华夏正朔,所以把那段时期称为南宋时代。和它实际管辖的地域范围无关
  • 2023-04-27 08:28

    西汉哀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贾让应诏上书,献治河三策,影响深远。后来贾让和王景一起被供奉于嘉应观。治河三策的中策就是在河北多开灌渠,从黄河上开水门引水灌溉,如此可以兴利除害,能保数百年无虞。 王景十里开一水门或许就是借鉴了贾让的中策。但是贾让立足的黄河是地上悬河,所以水门必须是人为节制的水闸。王景新开的河行于地下,似乎没有这种必要。 我向来是推崇都江堰那样自然分流,而排斥人为节制的。总觉得人为参与控制的东西都很难长久,不如立好规则然后顺其自然。 贾让的上策立足点也是顺其自然,他建议把河北常受水灾的地方的百姓迁出来,然后从黎阳遮害亭把黄河挖开,使其改道北流,这样以后一千年都不会出问题,还不需要任何维护成本。

    用户14xxx21 回复:
    人很难忍受大片财富闲置不取用吧,千年太久,久到很多人都会忘记灾难会发生。稳定的环境也势必会造成人口繁衍,要求扩大生存空间。否则的话我们最安稳的应该是生活在河洛之间,也就是中华民族源头之地,不向外走。[呲牙笑]
  • 2023-04-27 17:21

    大禹治水还管了几千年呢

  • 2023-04-27 23:10

    现在可以在枯水期用挖沙船嘛,前面的不用管,主要就是出山西黄土高原之后的这几段,每年往下挖个两三米,用不了几年就可以挖到和地面持平了[得瑟]

    一意 回复:
    理论上可以,但是工程量太大,黄河下游的长度是786千米,如果挖一百米宽三米深,用天鲸号来挖一刻不停也要六年时间。更何况黄河水浅,大型挖泥船根本进不来
  • 2023-04-27 18:26

    还是小浪底厉害

一意

简介:期待万吨巨轮从海上直接开到兰州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