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防治城市内涝,万不可依赖河流,因为上游来水就有可能把河道填满,甚至可能会倒灌入城市,比如某年的武汉。更不可依赖下水道,我们的下水道一般只能应付日常,面对强降雨带来的城市内涝就无能为力了。
因为北方少雨,沟塘时常处于无水状态,大多填平建了房子,很难复原。即使复原,没有水也是碍眼。城市的景观河为了保水,大多做了防渗处理,很难容纳太多。
那么强降雨带来的大量积水应该往哪里去呢?
我的建议是:把城市不参与承重的区域(比如绿化带,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或者也可以利用一下)底下掏空,做成一个深度15米左右的渗水池,然后就像建房子一样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支撑,四周框架之间的墙体用可渗水的砖块填充,上面浇顶,顶上或者可以留半米左右的高度填充泥土用来栽花种草。
虽然这些区域不参与日常承重,但是也必须达到城市道路承重标准,因为总会有一些不守规矩的车辆会闯入这些区域。
渗水池顶部还可以布置城市的各种管线,最好中间再做个走廊,方便人员走动维护管线。
渗水池和地面之间不要留明口,防止异物进入。只需要在边缘铺上足够深度的渗水砖就可以了。两侧渗水砖的渗水速度足以消化降水。
如果按照不参与承重区域的面积为城市面积的十分之一计算,15米的深度足以消化超过100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还可以快速补充地下水。
下凹式立交桥通常是内涝重灾区,附近应该优先搞起。
这次河北水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个城市都不能自行消化区域内的降雨,只是依赖永定河泄洪,而因为北方长期少雨的原因,永定河的疏浚工作也很不到位,最终造成处于下游的涿州承担了所有。如果每个城市都能建成地下水缓冲库,使降水大部分化作地下水留在本地,永定河的泄洪压力会小得多。再不然多修几条直通渤海的地下泄洪通道也能分担不少,现在中国是盾构机大国,搞这种工程应该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