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的无奈:不管他们如何励精图治,都改变不了被北方统一的局势

高干历史观点 2024-05-27 22:16:35

文|老达子

本文共4565字,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前言

从557年陈霸先称帝起,到公元589年隋朝灭亡陈朝,共经历了五位皇帝,历时32年。纵观陈朝的这几位皇帝,无论是在治国能力还是个人操守上,都较南朝的大多数皇帝更为出色。

那为什么说即使陈朝的几位皇帝如何励精图治,也无法逆转陈朝被北方统一的历史潮流呢?今天老达子带大家一起回顾下陈朝这32年的历史,探究一下陈朝的结局无法逆转的历史原因~

宇文氏成功篡位灭魏案例让陈霸先蠢蠢欲动

公元534年,宇文泰以杀害孝武帝元修并立元宝炬为帝的行动,开启了西魏的历史篇章。然而,宇文泰一直渴望亲自登上皇帝的宝座,却始终觉得时机未到。

公元551年,元宝炬病逝,宇文泰本明明可以轻易称帝,却因胆怯而让位于元钦。尽管对这个决定深感后悔,但宇文泰顾及女儿宇文氏已成为元钦的妃子,也还算满意。

可是元钦对宇文泰独揽朝政心生不满,企图除掉他。然而,消息走漏,宇文泰派人让元钦喝下毒酒自杀,而宇文氏也随丈夫一起饮下鸩酒,令宇文泰夫妇备受悲痛。

宇文泰本想趁此机会篡位,但经过推算,魏朝的寿命还有35年。于是,宇文泰只能立元钦的弟弟元廓为帝,并耐心等待几年。

然而,宇文泰突然患病,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成为皇帝,而他的两个儿子又年幼无法指望,于是将侄子宇文护召来,传授政务,并将大权交给他,终生怀有遗憾离世。

宇文泰去世后,元氏宗亲见时机成熟,企图消除宇文氏的势力。大冢宰宇文护得知消息后与大司寇于谨密谋,决定先下手为强,篡位行动即将开始!

第二天早上,宇文护和于谨率兵冲进皇宫,将参与密谋灭除宇文氏的元氏朝臣全部抓获,并迫使魏帝元廓禅让皇位。元廓含泪交出玉玺。

宇文护兑现了宇文泰的期望,拥立他的儿子宇文觉为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当时是公元557年。

至此,自道武帝拓跋登基以来的魏朝历经149年,共有11位皇帝;东魏仅有一位皇帝元善见,统治17年;西魏共有三位皇帝,统治时间为13年。

宇文氏篡位灭魏并建立起周朝的消息传到南朝梁的都城建康,丞相陈霸先对此十分羡慕,因为他也怀有篡位灭梁称帝的野心。

陈霸先建立陈朝

陈霸先,字兴国,出生于公元503年,吴兴郡长城县下若里。少年时期,他怀抱雄心壮志,热爱阅读兵书并精通武艺。由于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逐渐成为梁朝备受瞩目的军事领袖。

在平定侯景之乱之后,梁元帝萧绎在治理时任命王僧辨担任太尉,负责守卫都城建康。同时,他还任命陈霸先为司空,领导扬州牧,驻守京口地区。

然而,梁帝萧绎不久被西魏于谨所杀,陈霸先和王僧辨推举晋安王萧方智继位。但由于萧方智年幼,全权受王僧辨控制,引起了陈霸先的不满。

当北齐皇帝高洋计划在南梁设置傀儡皇帝时,王僧辨重立萧渊明为帝,而陈霸先则反对此举,率兵进攻都城。在激烈的交战中,王僧辨败退,向陈霸先求饶,但陈霸先拒绝原谅,并亲手将其刺杀。

随后,萧方智再次登基,陈霸先掌握了朝廷大权。高洋得知推举的皇帝萧渊明被杀,大为愤怒,派兵进攻梁朝。同时,王僧辨之死激发了他的女婿吴兴太守杜龛和弟弟吴郡太守王僧智等人的报复心态,率领三吴之兵讨伐陈霸先。

面对内外交困,陈霸先在百姓的支持下振奋士气,成功击退了北齐的进攻,并派侄儿陈茜平定了三吴,从而化解了梁朝的危机。随后,他得知宇文氏篡位灭魏的消息,加快了篡权步伐。

最终,公元557年,陈霸先被封为陈王,施加压力迫使小皇帝萧方智禅让,终于登上皇位,建立了陈朝,结束了梁朝的统治。

简单回顾整个陈朝的32年历史

公元557年,陈霸先创建了陈朝。当时杀死王僧辩只是创立陈朝的一个关键步骤,并非全部。陈朝确立为南朝正统并稳固统治大约花费了五年时间。

在这五年间,陈霸先和陈蒨两位皇帝进行了多次征战,剿除异己,最终成为南方的合法统治者,也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言,陈朝"得国之正"。

公元559年,陈霸先去世,留下了一团混乱的局面。陈蒨不是陈霸先的儿子,只是侄子,而陈霸先的儿子陈昌则被西魏俘虏。陈朝曾多次试图换回陈昌,但未果。

陈霸先临终前将皇位传给陈蒨,而西魏意图挑起内乱,放回陈昌。陈蒨采取果断措施,封陈昌为衡阳王,并命人沉没了他的船只。随着陈昌的溺亡,陈蒨彻底解决了问题,从此再无后顾之忧。

陈文帝陈蒨在位七年期间,为陈朝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平定了陈朝内乱:先是击败了王琳,又逼退了北周的军队,并且收服了其他几个割据势力。至此,南方除了依赖于北周的西梁外,全部地区都被陈朝统治,陈朝成为了南朝的正统。

公元566年,陈文帝陈蒨逝世,传位于太子陈伯宗,陈顼成为摄政。三年后,陈顼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是为陈宣帝。

陈宣帝在位期间,派吴明彻收复了淮南地,但五年后未能夺回淮北,反而被北周俘虏。北周攻入淮南后,陈朝再次失去了长江以北的领土,失去了与北朝平分天下的优势。

自东晋时起,南方朝廷就重视淮河防线,但北齐夺取淮南后,陈朝收复并不困难。然而,北周强大的威胁使陈朝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领土逐渐丧失。

三年后,陈宣帝陈顼去世,太子陈叔宝继位,成为陈后主。由于国家已经亡于隋朝之手,他并没有被给予谥号。然而,长安县公杨广在位时,为他起了一个荒谬的谥号——“炀”。虽然这个字后来成为杨广的专属品,但从字面意义上说,“炀”可以形容陈叔宝的统治方式。他确实放纵自己,沉迷于酒色、诗文和音乐。

然而,在历史的最后时刻,作为一个皇帝,他的罪过也不过如此。说实话,陈叔宝的行为确实荒淫无度,但并不足以导致国家灭亡。

与北齐后主高纬和北周宣帝宇文赟相比,他的统治还算稳定。虽然他不能称为一个标准意义上的“亡国之君”,但陈朝毕竟是在他执政期间灭亡的。

为什么说陈朝难以改变最终被北方统一的局势?老达子认为有以下三点:

1、缺少可以逆风翻盘的的帝王

南朝陈的帝王,如陈武帝、陈文帝和陈宣帝都可谓雄主一代。在吕思勉看来,陈武帝甚至比李世民还厉害;而陈文帝和陈宣帝也算是南北朝时期中上水平的君王,表现相当优秀。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或者北方诸侯混战的时代,陈文帝和陈宣帝若能守住长江以南并有所发展,或许仍有机会取得成功。然而,要想在绝对劣势下逆袭成功并翻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

相比之下,北魏的孝文帝和西魏的宇文泰改革后,北朝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远非十六国时代可比。此时的北方,胡汉融合,门阀团结,充满了蓬勃生机,发展势头良好。

2、人口不足,导致兵员与财税上不去

南北朝时期,长期的战乱使得人口统计相当困难,据估计总人口约四千万,这还不包括门阀士族隐瞒的户口。那么,南朝陈的人口究竟有多少呢?

“宣帝勤恤人隐,时称令主,阅其本史,户六十万。”——《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在史料记载中,记录陈宣帝时代的人口约60万户,而到了589年,南朝陈灭亡时,被编入户籍的人数只剩下50万户,按照每户五口计算,大约有250万人。

在北周、北齐和南朝并存的时期,北齐的实力最为雄厚,人口最为众多。即便在周武帝灭亡北齐之时,经历了高氏家族的残害和战乱的摧残,北齐的人口也接近两千万,比北周还要多。

随着北周和北齐的整合,隋朝崛起取代了他们,人口达到三千多万。这一数字甚至比唐朝建国时期的人口还要多,显示出隋朝的明显优势相对于南朝。

如此人口上的差距,足以反映出南朝与北朝的实力差距。

3、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割据势力威胁,自身发展缓慢

陈朝建立初期,面临内忧外患。南方动荡始于梁武帝侯景之乱,北方的北齐和西魏也趁机侵略领土。此外,国内各路割据势力与陈朝勾结,消耗了国力。其中最大的割据势力是王琳,他与北齐结盟,与陈朝形成对峙。

陈朝派兵抵御王琳和北齐的进攻。在激战中,陈朝成功击败王琳和北齐军队,俘虏刘伯球等敌方人员。同时,陈朝消除了其他割据势力,使国内局势趋于稳定。

然而,陈朝仍面临着多个割据势力的威胁,这些势力虽然表面上服从朝廷,但暗地里不受控制,严重威胁着陈朝的统一。

陈朝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发展生产,在经济和政治上逐渐增强国力,实现社会的安定。陈文帝在位期间,基本消除了国内割据势力,为陈宣帝伐齐积攒了实力。

陈文帝临终前,指定陈顼、到仲举和刘师知等人共同辅政。然而,陈顼试图掌握权力,清洗朝中亲信势力。密谋失败后,到仲举被废黜并赐死,刘师知也被处决。陈顼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陈朝消除了文帝留下的亲信势力,稳定了国内局势。然而,在宣帝即位前不久,发生了欧阳纥叛乱事件。欧阳纥是陈初开国功臣欧阳颜的儿子,他担心成为地方割据势力,最终举兵反叛。陈朝成功平息叛乱,并铲除了欧阳氏家族在岭南的势力。

尽管陈朝在内外动荡中逐渐稳固了政权,但其国力的发展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4、疆域太小,屡次北伐败多胜少,反倒消耗了国力

在南朝宋建立初期,其疆域十分广阔,包括河南、山东、淮北、淮南、荆州、襄阳和四川等地。这使得南朝宋几乎实现了统一,除了河北、陕西和山西仍在北魏的控制之下外,其他地区都属于南朝的疆土。

侯景之乱期间,北齐夺走了淮南,西魏(后来的北周)攻取了四川和襄阳。不久之后,宇文泰率军南征,消灭了梁元帝,并夺取了荆州。

陈霸先作为侯景之乱中的胜利者,建立了南朝陈。然而,南朝陈的疆域仅限于三吴地区,而且由于战乱导致人口稀少,经济也陷入了困境,已经无力与北方朝廷抗衡。

即使与三国时的东吴末年相比,处境更加糟糕。值得注意的是,东吴还能够控制荆州,并几乎全部沿长江而据有,具备了与西晋争夺霸权的一定实力。

北方向南方进攻主要有三条路线:川蜀东征,沿河南、陕西进军襄阳和荆州,以及经由徐州进攻淮南。南方若想立足,至少需要控制荆州和徐州,并建立起战略屏障,但南朝陈却一无所得。

由于困境和实力的薄弱,南朝陈只能向北朝称臣,甚至连合法的正统地位都没有。然而,陈武帝、陈文帝和陈宣帝都不愿坐以待毙,而是励精图治,寻找机会。

在陈武帝之后,陈文帝消灭了上游的王琳,并两次击败北齐南征,重新控制了岭南地区,使得南朝陈能够站稳脚跟。陈宣帝也两次北伐,从北齐手中夺回了淮南,但很快又被北周夺走。

陈宣帝两次北伐时的主帅都是吴明彻,他被列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具备相当的才能。然而,由于南北力量悬殊,吴明彻也无能为力,而陈宣帝也经不起消耗战。

在夺取淮南的同时,陈宣帝还试图夺取淮北,争取战略纵深,然而结果并不成功,甚至连刚刚收复的淮南也再次失去。

578年,吴明彻第二次北伐时成为北周俘虏。4年后,陈宣帝驾崩,此时隋朝已建立了2年。7年后,隋文帝发动南征,陈叔宝成为俘虏,南朝灭亡,中原再次实现统一。

南朝君王们努力图治,然而基础实力太过脆弱。以三吴之地对抗北方充满活力的北朝,南朝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即便给予南朝陈一次“淝水之战”的机会,击败了南征的隋军,也无法扩大战果。等到杨坚休养生息后,南朝同样无力支撑消耗战。

老达子说

伟人曾言,人定胜天。对于陈朝而言,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存在,但是微乎其微。陈朝需要一位类似汉武帝那样的君王进行革新,但历史无法假设。

南朝统治的基础是士族门阀,他们可以是支持南朝的中流砥柱,也可能成为南朝的破坏者。士族门阀不会容忍出现类似汉武帝的人物,因为那将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陈朝不会产生汉武帝那样的人物。

尽管陈朝也有统一天下的愿望,几代帝王在军事和内政方面有所成就,但只是奉行轻徭薄赋、勤俭治国等儒家标准。然而,这些细节上的改变无法改变整个时代的走向。

毕竟,南北分裂已经超过四百年,南北朝之间的差距已经不仅仅是国家治理的问题,而是时代大势的问题。这种大势是北朝几百年来多代人的努力和积累。



0 阅读:1

高干历史观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