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远行有风险,出行需谨慎!没事别瞎跑

自然密探 2019-10-21 23:43:13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从古至今就一直流传的话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及时,若是长年在外而家中有变故的话,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消息,一切都已经晚了。所以在讲究孝道大于天的那个年代,一般来讲,除非你本身就是经商,没有重大事情是不出门的。

出行的原因有三:

但是我们话又说回来,在古代而言,还是存在以下这几种情况是年轻人出门远行。第一个,就是进京赶考,因为当时的考试在京城,而那时候的交通可以说实在是不敢恭维,一个是交通工具落后一个就是道路不畅通,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秦始皇修建的驰道会被认为是功绩了(在当时实属难得)。所以,在偏远地方为了准时参加考试就不得不提早三四个月乃至半年的时间出发上京城了。

那第二个就是游学,这个起源于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这个道理。游学”,最早出现“游学”二字的《史记·春申君列传》称:“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北史·樊深传》中也有“游学于汾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的记载。

从《史记·孔子世家》我们可以明确的认为孔子就是当年的游学鼻祖,孔子周游各诸侯国长达14年之久,一生遍及卫、陈、鲁、宋、郑、蔡、楚诸国,现在好多地方都有孔子遗迹,就是这个原因。不只孔子,先秦时期的“子”级人物无一不是“游”出来的,墨子、庄子、孙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全都是著名“游士”。

第三种而言,那就是纯粹的出去浪了,这种人一般有着这样的特点就是年轻+有钱。多为当时的富二代与官二代。典型代表就是司马迁、郦道元与徐霞客了,他们一路走一路玩一路去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牛逼的是他们就在边浪边玩中各自留下了传世巨著。当然他们这个也是切实践行了知行合一的结果,这之中的成果无不是他们实地考察亲身见闻的总结。相比较现代人而言吧~出去纯粹是为了工作之余的放松,出行也是极度方便的没有那么多的烦心事,自然也就没有情感的共鸣了。情侣间的出行旅游某种目的似乎更加强烈而非是真正的在乎山水之间!

出现的方式有:

那时候吧出行的方式有马、马车、船、轿子和自己的双脚。远游是个烧金的事情,大大部分贫苦人家选择的是最后一种。而且吧那时候的马车也没有什么防震的措施,坐个马车可以把你颠散架了,身体不好的还真受不了,所以在旅途中一命呜呼的也不少。古代,出行不是一个很惬意的事情,关键的是你出远门需要准备的东西也是很多的。第一,就是盘缠,可以说从古至今钱从来是你出远门最好的朋友了;第二个就是,路引,具体参考西游记中唐僧的通关文牒,要是没有这个东西,你根本不被允许通行,毕竟,当时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第三个那就是地经,其实就是地图了,没有地图你走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也就等着荒野求生吧!

对于古人而言,综上所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远行有风险,出行需谨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