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40岁、50岁患上糖尿病,分别会减寿多少年?来看看研究结果

安恒远养护说 2024-06-19 12:57:0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接近30岁的小海是个上班族,每天加不完的班,看不完的报表,使得小海的工作压力很大,于是,小海几乎每周都有个四五次都要买些蛋糕、冰淇凌回来。

你可能会说,“一个大男生,这么喜欢吃甜食?”

其实,吃甜食并不分男女,况且,这是小海自小养成习惯,他觉得甜食可以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直到现在也没改。

小海的爷爷见自家的孙子整天都吃这些甜食,不禁有些担心“小海啊,你这些整天吃这么甜的,当心跟我一样的糖尿病呢。”

“爷爷,怎么会,只有你们老年人才会有这个老年病的,我就算得也不是现在呢。”

“胡说,现在也有好多年轻人得糖尿病,你这也不算小了。都有研究报道说了,每个年龄段都容易得糖尿病的,而且这得的年龄段不一样,对寿命影响也不一样,你可小心点吧。”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原因,糖尿病不再是老年病的专属,全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患上糖尿病。确实也如小海爷爷所说的,每个年龄段患上糖尿病,对寿命的危害也大有不同。

各年龄段患上糖尿病对寿命有何影响?

英国剑桥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对19个国家的151万余人进行联合分析,其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上:

相较于未患糖尿病人群,在30岁左右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缩短约14年、40岁左右的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会缩短约10年,而到了50岁被诊断为糖尿病其预期寿命约缩短6年。

对于参与研究的人员其中死亡原因最高的是心血管疾病,也是血糖升高较为容易危害的血管系统,占到总死亡率的30%-45%。

除此以外,糖尿病的消化、呼吸、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癌症也在损害着糖尿病患者的寿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血糖升高对于全身各器官。

系统都是极大的压力,似乎越年轻的机体,受糖尿病的影响越大。这在一 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血糖升高引起的长期代谢状况下降带来的累积危害。

目前,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年轻化的态势逐渐发展,已逐步颠覆人们心中关于糖尿病是“老年病”的传统印象。我们主要讨论的是2型糖尿病,而在过去的30年中,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早发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相比于1型糖尿病和晚发的2型糖尿病,早发2型糖尿病带来的危害更大。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曾对超过70万名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志愿者中发病年龄较小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等均有所上升,确诊年龄提前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全因死亡率增加约20%-30%、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约60%。

早发的2型糖尿病β细胞衰竭发展更迅速,胰岛素抵抗更明显,常伴有中心性肥胖,使机体甘油三酯升高,而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并发症风险更大,因此死亡风险也就更高,预期寿命相对较短。

就缩短预期寿命方面,丹麦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任何特定年龄阶段,确诊2型糖尿病的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且这种关联男性中更加明显。

以上研究无异于在提醒我们,糖尿病的预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尽早筛查和识别血糖异常升高,强化日常血糖管理,实现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对于保护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抓住糖尿病早期征兆,提前做好措施

除了糖尿病典型的多食、多饮、多尿及体重下降,糖尿病早期还有一些其他症状,虽不明显,但如果持续出现,也同样要引起重视,及时减缓病情发展。

1.眼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一些眼部病变、脑部病变等都会引起视力的变化,视力的突然下降,看东西模糊、重影,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等也可能是血糖的持续升高引起的。

研究指出,糖尿病初期血糖的升高会引起眼睛局部渗透压改变,造成眼睛肿胀变形,容易造成视物模糊。及时治疗、控制好血糖,视力是可以逐渐恢复的。

2.经常感到疲倦乏力

如果经常感到身体疲劳,上下楼时较为明显,没有精神,这同样是血糖升高的早期症状。

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少,葡萄糖的转运、代谢受阻,能量不能被及时分解利用,加上代谢产物的堆积,就容易出现身体肌肉酸痛、疲惫无力的症状。

3.反复感染、伤口愈合缓慢

血糖的持续升高会影响机体营养的吸收,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较低,容易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例如反复发作的阴道炎等,往往提示血糖的异常。

血糖升高会造成血液粘稠,阻碍血液流通,使得伤口经久不愈。如果上述这些症状,不能大意了,及时就医控制血糖,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血糖升高引起的全身性的病变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因此日常生活中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就是控制血糖,以此减少并发症风险,延长寿命。

掌握控糖秘诀,延长寿命可实现

首先,做到不贪嘴,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升高与饮食密切相关,生活中跟更需做好饮食方面的控制。饮食需要做到每餐“八分饱”,或者少食多餐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热量的摄入,达到控糖目的。

饮食结构更多样化,以少油少盐为主,减少精制主食的摄入量,更多地选择粗粮,搭配蔬菜、水果、蛋类、鱼类、肉类等,摄入多种营养物质,从根本上改善饮食习惯。

其次,要按时服药,时常自查!

糖尿病一旦确认一般往往都是需要长期服药,或者长期打胰岛素,以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

因此糖友们一定要把吃药养成习惯,及时、规律、遵医嘱服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加剧病情。

此外,服药期间还要定期自查血糖,一方面及时掌握自身情况,另一方面记录药物的降糖效果,如果控制不良还需医生根据病情及时换药。

最后,配合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很多早期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肥胖,体重降不下来,血脂较高,血液流速慢,血糖的转运和代谢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运动减脂,加快新陈代谢,对于降血糖有一定帮助。

适当的运动还可以增加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运动,控制体重的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一举三得。

近些年来,糖尿病全年龄段覆盖的趋势不断发展,这警示我们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改善饮食习惯,控制糖分的摄入,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Kaptoge, Stephen,Sun, Luanluan,Walker, Matthew, et al.Life expectanc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ages at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es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23 million person-years of observation[J].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2023,11(10):731-742.

[2]郝兆虎,邵海琳.早发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22,35(13):177-180.

[3]罗说明,张丹译.早发2型糖尿病,必须引起重视[J].糖尿病之友,2023,(10):38-39.

0 阅读:1

安恒远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