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想一个问题,通胀是不是又要席卷而来了?
我们看一下文华商品指数,这个指数从去年9月份见顶之后,一直在走震荡下跌的趋势,期间有过3-4次的反弹,持续时间也接近5个月了。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我有理由这样怀疑。
从基本面来看,也有一些好的刺激因素,首先去年国内经济很差,今年有了一些逆周期调节的动作,经济可能会出现复苏。
另外,2023年,央行资产负债表扩表4万亿,其中对存款性公司债权(约等于无锚)增加了4.2万亿。对比来看,2014-2022年,央行资产负债表8年规模扩大了7万亿,年均扩表不足一万亿。
另外,美元进入了降息周期,各国股市都还很不错,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都相对健康,特别是美国,又是大选年,继续维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意味着还得印钞。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又处降息大周期中,有重返通胀的可能。
从库存来看,2023年7月美国PPI见底回升、进入被动去库,12月库存总额同比0.44%,为过去17个月连续下行后首次反弹,前值0.31%;12月销售总额同比2.20%,短暂波动后保持上行,前值-0.82%。美国似乎已进入主动补库阶段。
国内工业企业实际库存同比,也是连续下滑很久了,早就进入了去库的阶段,下一阶段很容易进入补库阶段,从而带来一轮价格上涨。
最为重要的是,现在除了部分品种之外,其实大多数品种要么处在微利的状态,要么就处在亏损的状态。
比如,生猪陷入全行业亏损已经1年左右了,碳酸锂也从60万高位下跌到10万元左右。农产品的价格,也纷纷下跌,汽油的价格也处在比较低的位置,而美国还有几亿桶的库存还没有补,很容易就会反弹。
最近,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代表们表示,欧佩克+同意将目前的供应限制延长到今年年中,以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纸面上的减产约为每天200万桶。
为什么说亏损很重要呢?因为长期的亏损是不可持续的,任何企业都扛不住,所以亏损了以后,就会产生变局来减少供应,然后等需求复苏就会有行情。如果大家都还赚钱,就不存在淘汰落后产能一说了,毕竟大家都会扛过去。
那,是不是行情一定是转多呢?其实也不一定,有很多限制性因素。比如,国内房地产后遗症还是比较厉害,去年基建还有一些留存项目支撑,现在国家也意识到过度基建的问题,开始在这方面限制项目。
海外呢,不利的因素是高利率,一旦通胀有所反弹,利率就会形成严重的制约,所以,国内外政策都相对保守,短期可能难有大幅反弹,更有可能的是结构性的行情。
一些价格还处在高位的商品,可能会迎来下跌,而一些价格已经比较低的商品可能会反弹。总之,短期内,大宗商品,自己的基本上可能会更重要一些。
但,就现在的整个市场价位来说,还是要开始转变思路,过去5个月空头固然非常好,可是随着价格的持续下跌,大多数品种的多头性价比已经超过了空头。
记住,低位不做空,高位不做多!没有什么绝对的多与空,唯性价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