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吴国:地处蛮荒、历史中断,却为何能排在第一名?

今夜读青史 2024-01-14 13:42:44

有这样一个诸侯国,它地处蛮荒未化的东南边疆,与中原文明隔绝数百年;它也曾意图争霸中原,却在最巅峰的时候被人灭国。

但司马迁编写《史记》时,却将其置于三十世家之首,力压周公旦的鲁国和姜太公的齐国,这是为什么呢?

一切都要从一个人说起。

这个人名叫太伯(或是泰伯),他有个二弟叫仲雍,有个三弟叫季历。季历有个儿子叫昌,姓姬,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周文王。

按辈分,太伯是周文王的亲大爷。

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知道姬昌是天命之子,想先传位于季历,再传于姬昌。

于是,周文王的两位伯伯太伯、仲雍为了不让父亲为难,以采药为名出走吴山(即今天宝鸡县、陇县交界新街镇的吴山),再也没有回家。

古公亶父去世后,太伯和仲雍回来奔丧。季历想把王位还给太伯,太伯坚辞不受。几次三番之后,太伯与仲雍只好再次远走,来到荆蛮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江浙地区),与当地人一样文身断发,以示心志。

后来,季历被第28代商王太丁(纣王的爷爷)杀死,姬昌想让太伯回来继位,太伯仍是不受,并且在吴地建立了一个国家,名叫句吴。

这就是有名的太伯三让天下的故事。

太伯无子,死后将王位传给了二弟仲雍。

仲雍传子季简,季简传子叔达,叔达传子周章。

这个时候,武王伐纣成功,周朝替代殷商成了中华大地上的主宰。

为了安顿天下,周武王实行分封制,除将周昌因便封在吴地之外,另将周昌的弟弟虞仲亦封为诸侯,封地就在夏朝旧地,就是虞国。

吴国是爵位是子爵,虞国的爵位是公爵。

自此之后,吴国便好像凭空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记录。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直到公元前584年,即寿梦继王位的第二年,逃奔在晋国的楚国旧臣巫臣为报灭门之仇,怂恿晋国联合吴国夹击楚国,并让自己的儿子狐庸在吴国做官,教授吴人兵车战法。

自此,吴国与楚国开始了连年争战,多次击败楚军,国力日益强盛,也由此又开始与中原各国进行交流。

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卒,在位25年。

寿梦有4个儿子,老大诸樊、老二余祭、老三余眜、老四季札。

其中,季札最有贤名,寿梦想把王位传给他。

季札不愿做王,甚至跑到偏僻的地方耕田为生,才躲过“此劫”。

于是,老大诸樊继位。

13年后,诸樊卒,将王位传给老二余祭,依此类推自然就能传到老四了。

公元前544年,为与各国交好,季札代表吴国出访中原。他先后在鲁品评周乐、在齐归劝晏婴、在郑告诫子产、在卫赞美君子、在晋预言分政,以其博学的才华和见微知著的能力赢得各国称赞,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他出访时,曾经先拜访过一个小国--徐国的国君。徐君相中了季札的佩剑,但不好意思开口相求。

季札看在眼里,但由于还要出访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带着宝剑出使中原各国,当时未便相送。

等到出使回程,季札专门来到徐国,但徐君已经去世了。季札便摘下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墓前的树枝上。

随从人员疑惑不解。季札对他解释道:【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这就是季子挂剑的故事。

余祭在位17年,卒,传位给余眜。

余眜在位4年,卒,按常理终于该季札继位了。但季札又一次逃跑了。

没办法,大家只能推举老三余眜的儿子僚做了吴王。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逃到吴国,被公子光收为门客。

公元前518年,在吴、楚交界处,楚国卑梁氏的一个小女孩与吴国的女子争采桑叶,两家人一怒之下发生械斗,进而升级到两国战争,楚国灭掉了吴国的边邑。吴王僚大怒,派公子光夺取了楚国的居巢和钟离两个城池。

公元前515年冬,楚平王去世。第二年春天,吴王趁楚国大丧之际,派公子盖余和烛庸带兵围攻楚国的六、灊二城,没想到却被楚国截断了后路,大军被困楚境,无法回国。

于是,公子光趁着吴国内乱外困之际,指使刺客专诸以献鱼为名将吴王僚刺杀,自己取而代之,便是吴王阖闾。

阖闾是老大诸樊的儿子,觉着当初四叔季札不愿意继承王位,自己的父亲是老大,最先继位,按理应该传位给自己才对。所以一直偷偷地收买人才,图谋不轨,终于如愿以偿。

公元前512年,伍子胥“七荐孙子”,将“兵圣”孙武推举给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三年,伐楚,拔舒;四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六年,大败楚军于豫章,取居巢。

公元前506年,即吴王阖闾九年,与唐、蔡联兵伐楚,一举攻入楚都,为伍子胥和伯嚭报了杀父灭门之仇。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出兵伐越,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南)战败,伤重而死。其子夫差继位,励精图治,誓报父仇。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听说勾践先发制人,于是带领精兵在夫椒(今江苏太湖洞庭山)大败越军,乘胜将勾践围困于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南)。

后来,夫差听信太宰伯嚭之言,接受了越国投降,也为自己留下了心腹之患。

公元前489年,夫差趁齐国新君初立、大臣内斗之际出兵伐齐,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另一说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大败齐军,并向鲁国索取百牢(即一百份牢。牢,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

此后数年,吴国多次出兵攻占齐、鲁的土地,并开凿了邗沟(即今淮扬运河),连结长江和淮河,用以运输粮草军士。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意欲称霸,带领全国精锐沿水路北上,于晋国、鲁国等在黄池(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南)会盟。

越王勾践知道吴国兵力空虚,率领5000精兵偷袭得手,攻入都城,掳走了监国太子友。

夫差获知消息后,为了不让与盟诸国发现国内有乱,处死了七名报信的人,强忍怒气与晋国在会上争当老大。

夫差说:“在周朝中,我的祖宗才是老大!”

晋国说:“在姬姓诸国中,我才是真正的老大!”

两国各不相让,最后还是吴国没有沉住气,让晋国当了盟主。

但事实上,此时的晋国六卿当政,早已没有了百年前的霸主实力。吴国虽然没有登上盟主的宝座,其实力已隐然居于各国之上,是真正的霸主了。

由于长时间在外征战,士兵都很疲惫,再加上国内又被越国扫荡一空,黄池会盟之后,夫差决定引兵回国,并送上厚礼向越国求和。

公元前478年,越国在充分准备之后,再一次进攻吴国。吴王夫差率军在笠泽(又作囿,今江苏吴江一带)迎战,三战三败,仅带少量残兵逃入姑苏城(今江苏省苏州市)中。

此后,吴国又多次被越军击败。公元前473年,姑苏城破,夫差被围困于城西姑苏山上。

吴王派人向越国请和。勾践不允,但同意不杀他,让其居住在甬东(今浙江东部舟山岛)。

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不忍受辱,拔剑自刎,吴国遂亡。

太伯三让天下,赢得当地百姓纷纷归顺,在吴以仁立国。后来,延陵季子淡泊权力,三避王位,出使各国,以仁心卓见赢得诸侯尊敬,提高了吴国在中原的影响力。

然在前期,吴国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路人角色,直到春秋末年,在孙武、伍子胥等外来才俊的帮助下,才异军突起,南服越国,西破楚都,北伐齐鲁,与诸侯争霸。随即又被越国打败,数年之内身死国灭,就像烟花一样乍然绽放,又转瞬间归于宁寂。

自太伯算起,吴国共传25世,前后600余年。但在这六百多年中,中间却有500年的历史湮没于尘海之中,至今难觅只字片语。

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吴国的历史中断这么长时间呢?

参考文献:《史记·吴太伯世家》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爱好者,愿与你一起品读历史,分享人生!

0 阅读:3

今夜读青史

简介:品读历史,分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