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老公,难度系数最高的皇帝(六)

开扯吧 2022-06-02 18:24:34

咸丰帝一上台就耍了三板斧,一广开纳谏开启积极的新局面,新氛围。二干掉不中用的老顽固,比如前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人。三,提拔自己的势力,组建自己的人组成的班底。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第三件事用人才是最重要的,而咸丰做的也是最差的。如果我们今天认真地去揣摩咸丰这个人,你会发现他的很多政策都是有问题的,不能落地。不知道是他对国家官僚体系真实情况不了解,还是自己能力不足。

比如说有一次咸丰让沿海官员筹防,因为洋人搞事情嘛,我们也得有所准备加固海防。下面就官员也很听话,皇帝让办的事还有什么说的,领旨照办吧。

但是到了具体去办这件事的时候,又犯了难,为什么呢?第一筹防就得去筹钱啊,皇帝让地方官去筹钱,你皇帝诏旨一下,几行字就把事给交代了,但是没有执行方案啊。找谁筹,筹多少,一概没有。如果找老百姓收钱,容易激发民变,老百姓都被搜刮殆尽了,穷鬼一个没钱,出了事朝廷还要拿你地方官之罪。

你找商人收税,收多少,谁来收,也是问题一堆,还得找人专门研究这事,也很麻烦。

这还不算完,就算现在钱收上来了,怎么加强海防,是练兵还是买船,还是搞装备升级,统统没有细则,没有方向,最后地方官一合计,别瞎折腾了象征性的搞一下回复一下皇帝就行了。你看,看起来是一件好事,重要的事,最后根本无法执行。

这里还要说一个名人曾国藩,他对咸丰的评价还是比较准确的,一是精于小节,疏于大计。二是徒尚文饰,不求实际。三是刚愎自用,饰非拒谏。“此三者,辨之于早,只在畿微之间;若待其弊既成而后挽之,则难为力矣。

大致的意思就是,皇帝只是把精力放在一些放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却少有长期的规划。第二,喜欢做面子工作,不务实。第三,刚愎自用,骄傲自满,假装让群臣进言,实际有拒绝大家的建议。大家可以给我提提意见啊,给点建议,我虚心接受但是肯定不改,就是态度。希望皇帝尽早解决啊,如果让这些弊病形成习惯后再改变,恐怕就很难以解决啊。

为什么曾国藩要对咸丰说这么狠的话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咸丰一上台就广开言路让大家上奏折。曾国藩一看这新皇帝不错啊,这是要澄清吏治,奋发图强重振朝纲之势。然后曾国藩就多次就认认真真的给皇帝做PPT,告诉他国家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建议,从不同的方面给咸丰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应诏陈言疏》,《议汰兵疏》、《备陈民间疾苦疏》、《平银价疏》等,财政啊,军事啊,官僚体系什么的,一封一封地递上去,期待咸丰能够认真对待。

要是能给个回信说小伙子写得好,深得朕心,朝廷要重用提拔你,那就更好了对吧。也不枉我点灯熬油,通宵达旦筹谋划策写奏折的辛苦付出啊。

当然了这都是曾国藩的期待,你猜咸丰皇帝是怎么回复的,两个字表达就是 已阅,三个字,知道了。

然后就扔进废纸篓了,几封奏疏都是这个结果。如此三番之后,咸丰帝有表现出了不耐烦,直接说这事我自己知道怎么办,岂容你们得你们臣下议论改变?“朕自持之,岂容臣下更参末议。”

身为领导,你这不是出尔反尔么?你自己要求臣子建言献策,然后臣子提建议,你给扔纸篓,有不同意见你就发火。

就你这德行,你要不是皇帝早挨揍了知道么? 可问题是,他是皇帝啊,曾国藩你给咸丰来一个狠的,奏折的名字为《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就上面那三条咸丰的缺点。咸丰没等看完,就把奏折直接摔在地上了,火冒三丈大叫来人,把曾国藩给我办了。

咸丰气坏了,姓曾的的你好大的胆子,大逆不道。后来在旁边大臣也劝,这曾国藩性子直,不懂为官之道,人还是很忠诚的,也是替皇帝你分忧着急。而且这谏言的事也是你提的,臣子进言了,你现在又要杀人,显得皇帝没有风度。好说歹说,最后曾国藩的脑袋才算保住了。

可能大家都觉得这咸丰不厚道,曾国藩是忠臣,这么说其实并不全面。马云就说过一句话,新员工不要一进公司就提批判性意见。咸丰作为皇帝有他自己的考量,臣子所提的意见他也要综合考虑,不可能都会直接采纳,马上实行。一个大帝国制定国策,到付诸实行中间是需要很多步骤的,从现在眼光看曾国藩说的确实没错,而咸丰应对也不全错。

但是从这件事也看出咸丰的老毛病,不务实不落地。

太平天国在1850咸丰其实就已经知道了,咸丰皇帝任命大名鼎鼎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兼广西巡抚,赶往广西剿匪,林则徐当时65岁已经重病缠身,又坚持抱病前往赴任,走到广东普宁时,疾病发作,一代名臣殁于此处。

不了解咸丰的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要让一个六十五岁的重病老人来担此重任呢?那是剿匪唉,行军劳顿,风餐露宿就是没病,普通老人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主将身体不行,军队哪里还有士气打仗呢?

因为咸丰用人非常的矛盾,比如那个被他上台就革职的耆英,后来居然还能再度启用,统领江南大营,当然仗打得也是一塌糊涂。还有后来被用曾国藩也是,希望曾国藩剿灭太平太国,又不希望曾国藩掌大权,所以前期曾国藩经常和地方督抚闹矛盾。有兵权没财权,处处被人掣肘,一个没有后勤的将军,这仗你怎么打?

在去剿匪的路上林则徐病死了,但是太平太国却是烈火烹油一般,剿匪还得继续啊。

接着咸丰就派出了曾任兵部尚书的李星沅,为钦差大臣接着剿匪。而且给他强力支持,从各地抽调士兵13600名赶赴广西作战。 咸丰和他爹道光不一样,不抠门该花钱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李星沅一月三号进入广西桂林,史料记载到4月26号,朝廷就往前线发放了160万两白银,咸丰自己又从内务府划拨银子一百万两支援前线。

咸丰也是铁了心,下来血本的剿匪。自己的千秋伟业刚开启,怎么能让一个小小的民变给阻挡了呢。他以为只要兵到位,钱到位小小造反有什么搞不定的呢,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结束战斗,听到胜利的好消息。

而实际上朝廷对实际情况一无所知,1951年1月11日就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洪秀全带领的队伍总人数已经是两万多人。他们攻城略地,兵锋正盛,而且队伍在飞速的壮大,而咸丰从各地抽调的士兵都是前往广西的路上。

当时的清军已经烂到地了,很多地方将官都是虚报人头领兵饷钱,很多地方士兵很少操练,一边当兵一边上班,摆个摊,剃个头,磨豆腐卖豆汁,做小生意,种田都有。

地方召集了就来集合,开完会该干啥干啥,平常和普通老板没什么区别,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和如狼似虎,充满欲望夺地盘的平天国军队怎么比。

根本不用做什么推演,你就能知道结果。清朝的正规军被打得稀里哗啦,大败仗接着小败仗,丢的城池一座连着一座。剿匪的官员听到太平天国打来的消息,马上就是准备逃跑,毫无抵抗之力,生怕跑得慢了就被太平天国砍死。

这时候的咸丰端坐皇宫,夜以继日处理着前方送来的奏折,盯着呈上来的战报,第一时间给与回复。做到奏折不过夜,当天来当天回,最英武的皇帝恐怕也不过如此了。

如此励志的咸丰,万万没想到,他只是在看前方这些混蛋官员编的假新闻,蒙骗皇帝的假情报。初看起来好像是取得了大胜利,后来仔细一推敲就是败仗。看起来是好消息,一琢磨才发现就是被匪追的大撤退。

很快咸丰不得不开启,对剿匪第二个阶段的新安排。

1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