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老公,难度系数最高的皇帝(十二)

开扯吧 2022-06-21 13:40:06

作为过来人看咸丰皇帝,不少人都有一个疑惑,就是咸丰为什么不早一点重用曾国藩呢?

曾国藩多厉害,湘军战斗力那么强悍。如果太平天国刚造反就派曾国藩剿匪,或许太平天国就不用打这么多年了。咸丰真是有眼无珠,不识人才啊。

作为后来人,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质疑。但是你想要理解历史发生过程,就要当时的背景,和当时的局限性,咸丰皇帝也是有自己的算计。

这个算计就是,要不要重用汉人。 如果皇帝重用汉人,或许一场大战匪患很快结束,但是他们必然大权在握,对满人朝廷是一种威胁,如果他们再带领汉人造反,结果就是万劫不复。

如果你不重用汉人,腐败懒散战斗力低下的八旗绿营兵,旗人,在太平天国面前实属不堪一击。你去看看战果,从1850年围剿太平天国开始,打了三年,不但没有剿灭匪患,而且势力越来越大。

出广西,打到湖南湖北,顺江而下1853年占领了南京,改名天京竖起大旗。在大清国建立了另一个稳定的政权,和大清朝廷遥遥相望啊,如此下去谁能保证大清不会亡国啊。

估计有人说这还用选嘛,当然重用汉人了,不然马上就要亡国了,利弊如此明显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这种事放在纸面上很容易做决定啊,放到现实中可就不一样了!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女孩找对象,她自己条件一般。但是谁不想找一个高富帅做老公呢,二十多岁就开始找,要求多,眼光高。然后找了五年,按照她的要求,一个合适的都没找到。姑娘就开始反思啊,是不是要求太高了,条件降低一点,不要帅了,个子高又有钱就可以了。然后又过了三年,还是找不到符合条件的男朋友。

可是时间不等人啊,八年就这样过去了,姑娘三十了,从少女变成了剩女。周围亲戚朋友都跟着着急,家里父母也天天发愁,自己虽然装作若无其事,但是心里也很焦虑。这是怎么回事呢,要求都一降再降了,为什么还找不到呢。接着又过了两年,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去参加各种相亲,最后找了一个老公,不高不富也不帅,终于把自己嫁出去了。

通过这个故事你会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给自我设限,增加实现目标的难度。随着事情的发展越来越坏,以前自我设置的条件,只能逐条废掉,回归根本。

咸丰也是如此,他自己也知道指望旗人剿匪成功,就和那个找高富帅的姑娘一样,几乎没戏。但是他又不甘心汉人掌权,随着太平天国的发展,最后还是要靠汉人才能剿灭太平天国。

这期我们讲千古第一完人,享有半个圣人之称的曾国藩。

当然了很多人都看过他的故事,所以他的生平这里就不多做讲解了,我们主要讲一讲曾国藩人生中的两段经历。

前面我们讲了,1853年太平天国天京定都了,洪秀全称万岁当皇帝了。满清的朝廷也有明白人,指望现在的军队估计是灭不了太平天国,朝廷还得另想办法。

然后就有大臣提议,全国发展团练,利用地方武装作为剿匪补充力量,共同剿匪。咸丰皇帝就采纳了这个建议,任命了43个在籍的官员,在当地举办团练,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42岁的曾国藩因母亲去世,在家服丧,丁忧守孝三年期内。皇帝老子一份手谕就发到湖南长沙,国难当前大局为重,提前结束丧假,为国出力,命令曾国藩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

古话说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在那个时代,42岁的应该是一个社会阅历丰富,为人做事井井有条,成熟稳重的年龄段。

而曾国藩的42岁却不是这样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一个不讲规矩的愣头青。

不信你看看他那几年的表现,1850年咸丰刚上台,有模有样的学圣君,让臣子给他提议。

你们大臣都说说我有什么缺点,有那里需要改正的,提一提啊。

这种事就是做个样子,新领导给大家一种平易近人,很好接触的印象罢了。作为下属的,你随便写几条,配合一下就行了。

领导不注意休息了,领导不按时吃饭了,领导不够严厉了,这种无关痛痒的内容。

曾国藩老实人,认认真真地写一份奏折,指出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第一,皇帝只喜欢做表面文章,不重实际。第二,把精力都放在小事上,不注重国家大事。说白了就是皇帝就是糊涂蛋,分不清轻重缓急。第三,刚愎自用,听不进臣子的意见。

咸丰皇帝看到曾国藩的奏折,肺都气炸了,火冒三丈,奏折直接就摔在地上了。马上命人把曾国藩抓起来,长了几个脑袋敢这么说皇帝,疯了吗?

别说是皇帝了,就是现在一个普通公司的经理也受不了这个啊。被下属说虚伪,糊涂蛋,肆意妄为,不就是说这个领导,智力不合格,能力不合格,人品也不行嘛?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理由当领导呢?可见咸丰皇帝对曾国藩有多恼火。

好在有人帮曾国藩解围,给咸丰说了不少好话,才让咸丰消了气,这事才算翻篇。

后来咸丰也不计前嫌,又请曾国藩在湖南老家搞团练。表现的对曾国藩也很是器重啊,我皇帝放权给你,好好办,如果遇上什么问难题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奏疏。这叫专折奏事职权,皇帝老子给你戳着,放心大胆地去干吧。

咸丰皇帝如此器重信任于我,我一定不负皇帝圣恩,忠君爱国报效国家,剿灭匪患替皇帝分忧啊。

曾国藩就去组建湘军练兵去了,咸丰皇帝坐在北京看战报天天打败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然后就不停地下圣旨催促前方,没参战的赶紧参战,没有追击的赶紧追击,行军路上的迅速到达,防守的赶快进攻。别的事他也干不了啊,说是圣旨,其实就是一道道的催命符。

曾国藩也不例外,咸丰让他赶紧出战,尽快剿灭太平天国。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这皇帝就是瞎指挥,这刚拉起来的队伍都是新兵哎,训练不好拉到战场就是送人头啊。

曾国藩这个实在人又老老实实地给咸丰回了信,说我现在还不能去打仗,必须等我要把兵给练好了才能出战。 我宁愿现在承担抗命之罪,也不愿意以后在战场上落下一个畏敌不前的坏名声。 皇帝就这么硬刚,四十多岁的官员,说话就是这么耿直。

好在咸丰这次没生气,感觉这家伙说的也有道理。带着一群没有训练的草民去战场,确实也没啥战斗力,体会到了真实情况也就没在追究,同意了曾国藩的主张你就先好好练兵吧。

练兵剿匪,忠君爱国,是每个臣子的责任啊。曾国藩就想如果正规军朝廷绿营兵,一起操练那不是剿匪更快么,所以就拉上绿营兵一起操练。 问题是国家正规军绿营兵根本看不起湘军,一帮土老帽还要给我们一起操练,我们丢不起那人,不练。

但是大敌当前消极待战,要是被皇帝知道也不会轻饶啊,绿营兵也没办法只能极不情愿地跟着操练。

练归练,可是心里却堵着气呢。绿营兵就特别的仇恨湘军和曾国藩,不是你们这些混蛋,老子日子过着舒坦着呢。现在好了天天操练,操练,累的孙子是的,都是你们害的。然后就有绿营兵找湘军撒气,有一天几个绿营兵,在外边就把湘军给揍了。 曾国藩听说了这件事,就要抓住行凶者治罪。绿营兵的将领就在后面给他们撑腰,让他们去找曾国藩理论,起哄捣乱。

曾国藩一看是找事对吧,一份奏折就把绿营兵的将领清德给告了,咸丰皇帝很快就把清德给革职查办。

普通人听起来很过瘾对吧,坏人就应该被整治啊,曾国藩干得没错啊。现实中就是没情商,你这就是打小报告啊。现在不管公司,还是别的什么组织,很多人都很痛恨打小报告的人,有问题我们自己内部解决嘛,你打小报告算怎么回事。然后身边的人都孤立你,不信你去看,一般打小报告的人,人缘一般都不太好。

作为一个十几年的官场老人,能做出这种事情,让人匪夷所思啊。

但是这还不算完,后来江西巡抚陈启迈也一样。曾国藩到了江西,陈启迈负责江西财务,湘军的军费就要江西巡抚提供了,陈启迈就不愿意给钱, 理由是曾国藩很有钱,湘勇个个都很有钱,自从参加湘勇后,在老家又是置田产,又是建房子的,哪里还用他们拨款;曾国藩的家更多了,把皇帝的银子都搬到自家去了。

曾国藩就气了个半死,后来1856年陈启迈擅自调动湘军入鄂镇压石达开部,又打了败仗,曾国藩一怒之下就,上书参其六大罪状,陈启迈革职。

经过这几番操作,周围的同事谁还敢跟你做朋友啊。愣头青,不讲规矩啊,玩归玩,闹归闹,你这一言不合告家长的毛病谁受得了,所有小伙伴都躲你远远的。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理解不了,虽然不厚道,但是他没错啊。这些王八蛋难道不应该应该被处罚么,我支持曾国藩这么干。

那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你这么干是没什么错,但是没有人情味。这里讲一个和曾国藩同时期的胡林翼的故事,他机会算是和湘军将领里,和曾国藩齐名的人物。

胡林翼和曾国藩的命运差不多,他在湖北剿匪也被湖广总督官文折腾。两个人也是不对付,而且这个官文非常贪财,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来二去,胡林翼还就找到了官文收黑钱的证据,二话不说就写了奏折要向咸丰告官文的状,临发出去之前给自己的幕僚阎敬铭拦了下来。

他告诉胡林翼,你不要和他闹翻,没必要。你一份奏折上去,皇帝肯定会把他干掉,但是还会派人来,来的人知道你打小报告,估计还会和你斗,问题根本没解决。他爱财你就一年给他一些钱,双方关系也和谐很多。上报战功的时候,你把他名字写前面,皇帝夸奖你的同时,也会夸奖他领导有方。这样一来,你工作变的顺利了,和领导关系变的和谐了,他还会帮助你,不是挺好么。

胡林翼一听是这么个理,攻城拔寨武将的功劳官文你是拿不走的,这是我的功劳。你拿走的是当领导的奖励,我干得好你沾光,我干不好你啥也捞不到。

胡林翼要集中所有的资源为自己所用,建功立业,建立自己的不世功勋。不是把精力都用在官僚的争斗上,来一个混蛋领导你参倒一个又能如何,你那里还有精力干自己的事。周围的官员都孤立你,没人配合你,你这工作是没法干的,最终啥都干不成。

从此之后胡林翼就和官文的配合非常默契,后来还有人在官文面前攻击胡林翼,官文就说:你们比胡林翼会打仗?他走了你们谁去上战场?以后谁敢再说胡林翼的长短是非,按造谣罪论处。

你看这就是同一问题,胡林翼和曾国藩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的不同后果。

当然了现在社会是,教育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人人平等按规矩办事,不能搞人情关系那一套。这事绝对正确,我是绝对支持的,如果我们要变得更美好,更高效就应该是这样的。

下面要说但是了,我们的生活中可是有大量的人情世故啊。公司里经理就是莫名地针对你,村里村长就是找你麻烦,老板就是特别喜欢喊你加班,等等这些真实现象就存在,你怎么办?

举报他们,辞职换一家公司,暴力解决?很多人都这么想的,或许也是这么干的,也无所谓对错,都是一种处理方式而已。

如果你换一个思考方式,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就是算你自己的账,比如你来到一家公司是来学习的,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还能有点收入。

如果你算一下取舍,你委屈求全搞好了和领导的关系,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学习到了有用的东西,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这笔账很划算。那你还纠结什么呢?马上去委曲求全。

如果你就是为了一月的五千块钱,老板还TM天天刁难你,又学不到什么东西,还重复劳动提升不了什么能力,何必为难自己呢?其他五千块工资,好说话的老板很多的啊,为什么要跟这种老板耗时间呢?

大家都知道韩信的胯下之辱,你如果是韩信你怎么办,杀了那个欺辱他的屠夫么?

那你得算账啊,你估计会被抓起来,或者会被砍头,你未来就没了。

韩信毫不在意,他要好好把握时间,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没必要在一个混蛋屠夫身上浪费时间。最后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奇才,称王封侯。利弊得失很明显,现实中很多人是算不明白的。

算自己的账,当怂则怂,当换则换。所以为什么古代士大夫向来从容不迫,波澜不惊,因为没必要啊,该服软的时候服软,干不了就不干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暴躁得起来呢?

如果只有前半段的曾国藩,别说成为千古第一完人了,能有善终就不错了。

后来曾国藩也觉悟了,遵守官场规则,该送礼送礼,该请客请客。清朝官员的哪些贪污腐败,他也不在不再是揭发检举,而是选择遵守规矩。每年给京官们致送炭敬,出京时给京官们送了一万四千两的别敬。因为军费报销,还给户部送过八万两“部费”,后来朝廷说不用报销了备案一下就行了,但是曾国藩还是很守规矩地给了这笔钱。

前段时间我看有人写了一个段子,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中国古代的王朝,不管强弱都是对要给周边邻国钱。

比如说大宋和辽国,辽国实力强,澶渊之盟大宋要向辽国进贡,每年给辽国钱。

唐朝,明朝,我们国家强大,周边国家来朝贺,需要进贡。我们得回赠,这叫赐,赐远远大于贡,我们强大,周边邻居还是获利的。

以前很不理解,为什么我们强大还要给周围附庸国送钱,看完曾国藩或许你会明白了。

都是人情世故啊,花一点小的代价把关系搞好,其实有数不清的好处。

大家可以相互做生意,进行文化,商品的交流,增加繁荣。 这钱花的划算。

关系好了,边境不再紧张对峙,军事上的开销会降低,老百姓税赋压力轻一些,生活会轻松很多。 当然防守不能放松,

如果真的有一些地方发生战争,这些附庸国还可以给你帮忙。漂亮国现在不就是,有一帮小弟天天跟着帮忙么,美国制裁谁他们就跟着,打谁也跟着。

还有就是如果战端一开,其实这个成本是更高的。

除非威胁到了核心利益,和原则,不得不撕破脸。大多数时候都是能和好就尽量的和好,哪怕是你不情愿的呢。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所以不管是个人,公司,还是国家,从实际出发算好自己账,利用各种资源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最后只有一句话啊,把你周围的一切力量,想办法转换成对你有利的资源,目标就是不断地提升你自己。

把自己发展好才是最终目的,其他的不过是因势利导而已。别人的对错好坏,好恶那是他的事,怎么能让他们变的对你有利,那才是你事。

1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