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坑杀”和“活埋”有什么区别? 对于“坑杀”一词,望文生义,可能以为是“活埋”,其实坑杀并不等同于活埋,基本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 就拿我们熟悉的秦赵长平之战为例,秦将武安君白起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挖出可以活埋四十万人的大坑的。而赵军即便缴械投降,但面对死亡也不可能不加以反抗,就等着被秦军活埋,因此坑杀并不是活埋。 坑杀也作“阬杀”,是指古代军队打仗时,战胜方将敌军杀死后,再将他们尸体堆积起来的一种行为,之后覆土夯实形成高冢,这种行为又被称为“京观”,是古代军队作战的一项惯例,目的是为了起到震慑敌军的作用。 “阬”字原义是指高大的门楼,另外字义是将敌方或者降敌伏击斩杀,其基本字义同“坑“,因此“阬”与“坑”可以借用,所以往往会写作“坑”。 史书上“坑杀”中的“坑”一般都是指在斩杀敌军或战俘,之后在覆土形成高冢,以此显示军威、威慑敌人,而不是挖坑活埋战俘。 “观”与“阙”相通,也有门楼的意思,“京”字本义是指建在高处的房屋,用作形容词是指高大。古代军队打仗,战捷陈尸,必筑高冢,以为藏尸之地,故取名“京观”。 因此“坑杀”和“京观”的意思差不多,而不是从其字意理解的“活埋”。 @历史紫陌阁,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古代“坑杀”和“活埋”有什么区别? 对于“坑杀”一词,望文生义,可能以为是“活埋
东世说历史
2023-02-10 15:04:06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