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永生的父亲

振链老妈 2024-06-28 11:25:44

纪念父亲刘乃晏100周年诞辰

2024年6月26日,父亲刘乃晏诞辰100周年。

刘乃晏

父亲的音容笑貌、优雅举止无时不在我的脑海里,虽然他离开我四年了。

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记,时光带不走的,他的一本日记本,永远留在我脑海里。战争年代,他边打仗边做笔记,用残疾的右手写了一本日记。每当看到这本日记,我心中一阵阵酸楚,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不是正常的手写出来的。我问过父亲是怎么写的?父亲说,因为右手残疾手指伸不开,只能把笔握在手心里靠小胳膊带动写字。这本记载着战火磨难和父亲心血的日记本,承载着父亲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人生信仰,诠释了对党的忠诚,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牢记使命,奋斗终生。

父亲晚年吃饭右手时常夾不上菜,我和母亲帮他才吃上菜。他因战伤被评为二等甲级(现为五级)残疾军人,这是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致残的,几十年过来从来没有从父亲口中听到埋怨什么?他心里装着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国家和人民,落下残疾却无怨无悔,想起这些,我从心底敬佩父亲的崇高伟大。

敬爱的父亲,我十分怀念您,您带着受伤的右手,艰难生活了几十年,辛苦工作了几十年,费心关爱了我们几十年。

一、一生光荣从军的履历

父亲一生从军,从战士一步步成长起来,

在班、排、连、营、团、师、军、军区都留下了足迹。

刘乃晏手稿

我请求父亲给我写一份他的履历,90岁的父亲给我书写了如下履历:

刘乃晏1940年9月入伍, 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独立支队2营公务员、山东纵队蒙山独立支队2营5连战士、副班长,鲁中军区武工队副班长、班长、文化教员、副指导员,鲁中军区费东独立营宣教干事,鲁中军区警备2旅5团2营5连指导员(费东独立营编为该团3营),鲁中军区9师26团2营5连指导员,华东军区8纵23师68团迫击炮连指导员,8纵23师68团直属队政治协理员、组织股副股长,8纵23师68团1营教导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1950年1月华东军区26军77师230团政治处副主任,1951年4月志愿军26军77师230团政治处主任。1953年3月26军78师战车团政委,1953年8月坦克自行火炮283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1954年12月26军33师98团政委,1962年8月26军33师政治部副主任,1963年8月33师党委委员、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1965年5月毕业待命,1965年9月参加文登城关公社社教工作队,1965年10月26军工程指挥部副政委,1966年3月26军77师副政委,1968年6月77师政委,1970年8月26军政治部副主任、26军政治部党委副书记,1971年1月至1973年10月胜利油田军代表、革委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1年2月山东省委委员,1978年7月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党委副书记,1980年12月济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83年8月至1984年济南军区援建胜利油田领导小组副组长,1985年11月离休。

父亲一生五次立功,三次通令嘉奖:

1945年山东警备2旅通令嘉奖一次。

1946年鲁中军区9师通令嘉奖一次。

1947年土山集战役荣立三等功,年终再立三等功。

1948年淮海战役荣立二等功。

1949年上海战役荣立三等功。

1950年朝鲜长津湖战役荣立三等功。

1984年济南军区通令嘉奖一次。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父亲不知“死〞了多少次,他视死如归,始终坚持在作战部队特别是在一线连队战斗,先后五次负伤。每次负伤,痊愈后继续投入战斗,体内还有九个弹片和一颗子弹。

第一次是1945年8月,在临沂攻打王洪九战役中,时任鲁中军区警备2旅5团2营5连指导员的父亲,带领部队阻击敌人时被手榴弹炸伤。

第二次是1946年11月,在安丘战役中带领突击队攻打安丘西关守敌,被敌人暗堡射出的4发子弹分别打在右手、胳膊和右胸上,右手致残。

第三次是1948年4月,时任8纵23师68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的父亲,在豫东战役攻打开封时被炮弹炸伤多处。

第四次是在豫东战役中再次被炮弹炸伤,左胳膊受伤。

第五次是1948年10月,时任华野8纵23师68团1营教导员的父亲,在淮海战役中被敌机炸弹炸伤。

由此可以看出:父亲荣誉的背后是血染的风采,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出生入死,浴火奋战;在和平年代的岗位上,他恪尽职守,殚精竭虑。

二、驰骋疆场浴血奋战

父亲刘乃晏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刘乃晏

把青春的足迹留在鲁中抗日战场上

父亲在鲁中地区参加了五年抗日战争,先后参加了1941年冬季“反扫荡”斗争和大青山突围战,在八路军武工队坚持开展敌后斗争,参加了临沂攻坚战。

刘乃晏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他的抗战故事有许多,既惊险又传奇,因篇幅所限,我仅列举部分题目:

一次受了“批评〞的战斗, 第一次和部队失散,第二次和部队失散,一次出人意料的伏击战,完成给指导员秘密送饭的任务,夜晚攻打观上,大顶子山突围战,在梧桐沟掩埋大青山牺牲的烈士,送袁也烈支队长去山东纵队开会,去武工队开展敌后斗争,冒雨护送机密文件,帮助群众保卫麦收的战斗,张家岩、竹园脱离险情,桃花庄惊险突围,抓住泄密的坏人,帮助遇难战友解围,为鲁中军区筹措五千元伪币,活捉日军翻译官。

父亲经历了1941年冬季日军5万多人40多天对沂蒙山区进行的大“扫荡”,虽两次与部队打散,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历经磨难找回部队,这是一段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抗战经历。大青山突围战为掩护连队突围和部队失散,他反复思索怎么去找部队?他一个人面对敌重兵“清剿〞,他盼天黑,可天真的黑下来倒有些畏惧了,他从来没有这样害怕过。这蒙山,山连着山,夜幕空旷,林海苍茫,狡敌暗伏,凶险重重。面对险境,17岁的父亲流泪了。这里离他家只有十几里路,回家不难,可回家不成逃兵了吗?父亲想不能这么做,他得去找部队,一定要找部队,就是死了,也是抗日死的,值得。想出了头绪,父亲有了信心。背负着使命和信仰,带领6名战友(途中3名牺牲,1名负伤)历经十几天磨难找回部队,可谓历经苦难铸忠魂。

他晚年有时吃饭时,时常勾起大青山和部队失散找回部队的回忆,讲几句和部队失散吃不上饭摆脱日伪军“清剿〞的故事,当时,他每天面临生死的考验,从黑暗走向光明,坚持到最后看到胜利,这一段生死磨难让他终生难忘,始终忘不掉的。

从1942年1月起,他在鲁中军区八路军武工队,经常到敌占区开展发动群众、打击敌人、搜集情报、筹措物资、保护粮食等斗争。在敌占区坚持三年打游击,面对强敌,虽险情不断,经常“死里逃生”,但敢于斗争,和战友们坚持抗战直至胜利。

刘乃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员,父亲怀着这种理想信念,顽强坚持战斗,即使在1942年以前抗战最艰难的时期,父亲和许多战友仍然坚守信念,坚持抗战到底。

刘乃晏

甘洒热血打江山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跟随鲁中军区9师、华野8纵、26军参加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转战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5省市,行程数万里,参加了一系列著名战役,历经大小战斗几十次。

刘乃晏三级解放勋章

解放战争中父亲经历过多次生死险情,滴水泉东山战斗是其中一次。1946年1月,为了掩护鲁中党政军机关转移,时任鲁中军区9师26团2营5连指导员的父亲刘乃晏,带领一个连死守在淄博滴水泉东山阵地,与敌军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11点多,敌人多次进攻虽然都被打退,但连队也伤亡惨重,一百多人只剩下不到二十个人了。父亲带领这支二十人的小部队,面对凶敌,越战越勇,勇敢顽强地在滴水泉东山阵地上坚持战斗,这场恶战打到中午12点时,敌人火力越来越猛烈,打得父亲和战友在阵地上滚动身体,根本不能抬头,只能找机会抬头举枪消灭敌人。战至最后,阵地上只剩下父亲和三名战士,弹药也寥寥无几,最后一次打退敌人冲锋,完成了掩护鲁中军区党政军机关撤退的任务,父亲他们撤下阵地。假如再不撤,一个连就全军覆没,就会全部牺牲在滴水泉东山阵地上。

刘乃晏纪念章

父亲先后参加了淄博保卫战、章丘文祖战斗、攻克安丘战斗、孟良崮战役、菏泽土山集、沙土集战役、许昌战役、洛阳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

刘乃晏

面对强敌敢于“亮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奉命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6军77师230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先后参加了二次战役、四次战役、三十八天阻击战、平津淮阻击战役。

刘乃晏三级国旗勋章

第二次战役中他和部队参加了下京里、下碣隅里、古土水等战斗,完成800多名伤员护送任务。

刘乃晏纪念章

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他和部队参加了佛舞山、永康战斗,还有长达十个半月的平康、金化、淮阳阻击战中,和部队一起坚守鸡雄山、五圣山、西方山、斗流峰和三打釜谷里,历经大小战斗若干次。

朝鲜战场上,留给父亲印象最深的是,天寒地冻,饥饿交迫,炮火连天,飞机滥炸。一次,他和警卫员小伊在路上捡到了一辆胶轮车,车上装有一百多斤咸盐,他要带回去给部队同志们吃。他们走着走着,突然在父亲脚下的路面上打来一颗子弹,冰碴四溅,他抬头仰望,一架敌机冲他们而来,俯冲扫射,他们多次向侧面躲开敌机扫射,最后钻进树林,他们与一架敌机打了20多分钟的“游击战〞,化险为夷,推着盐车回到住地。

在著名的鸡雄山阻击战中,父亲三赴鸡雄山,亲自动员组织部署230团1营2连坚守鸡雄山,打出国威和军威。《人民日报》记者陆朝其等2位记者,赴朝鲜前线采访了父亲,因为他三赴鸡雄山,掌握了2连不少战斗故事和英雄事迹。《人民日报》以《红石山》为题,报道了鸡雄山战斗的惨烈场面和2连的英雄事迹。战后,2连被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为“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

刘乃晏

三、和平年代再立新功

新中国成立,国家进入和平年代。父亲秉持“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在保卫国家建设国家中,不断创立新功,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最好的答卷。

(一)恪尽职责守好祖国东大门

1951年父亲跟随26军抗美援朝回国不久,参加了26军第二届英模代表大会。

不久,26军进行了整编改装,父亲所在部队驻守在山东胶东半岛,担负起保卫祖国、保卫首都,建设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光荣任务。

刘乃晏

从步兵部队来到坦克部队

1953年1月,部队进行换装,26军每个师配属一个坦克团,他从步兵77师230团来到78师坦克团担任政委,父亲担任正团职务12年。

1953到1955年,先后在78师坦克团、181师坦克团工作两年多。在78师坦克团期间,他和全团指战员接受了严格的坦克装备训练,每天和战士们一起,进入坦克学习驾驶和操炮,经过训练,学会了驾驶坦克和火炮射击,可以单独驾驶坦克。根据坦克部队的训练任务,他组织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指导部队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尽快形成战斗力,做好随时执行军事任务的准备。

1955年3月12日,接上级命令,26军78师坦克团归属60军181师,同时,该团还担负着为南京军事学院训练学员的任务。他带领坦克团从山东来到江苏南京转隶换防。在181师坦克团,他努力工作,搞好团结,顺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一个月以后,接到上级命令,让他又回到26军。

带领部队完成海防守卫和国防施工任务1955年4月,他任26军33师98团政委,除带领部队完成海防守卫、军事训练和国防施工等任务外,还根据上级要求,协助地方参与经济建设。

他和团长带领98团,日日夜夜守卫在文登一带沿海边防线上,给人民以安宁,给祖国以安稳。98团除正常的军事训练,还承担了国防施工任务,主要是构筑沿海防御阵地体系,历时4年多,他和团长带领部队先后在烟台市(现芝罘区)、乳山县(现乳山市)、文登县(现文登市)等地进行国防施工任务。

刘乃晏

从部队来到师机关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一直在团单位担任政治委员,从事和完成了部队政治工作任务。1962年7月,他到33师任政治部副主任。

1963年根据毛主席关于新式整军运动的指示精神,他深入部队进行了“两忆”、“三查”活动的开展,和师机关推动部队开展了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活动,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

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

1963年8月,父亲离职近两年在政治学院系统学习,亲耳聆听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和几位副主任的授课。

参加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父亲1965年5月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在烟台待命期间,接到通知风尘仆仆赶赴文登县,参加当地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期间,吃住工作在农村,当时对工作队要求很严,伙食不能超标,工作不能懈怠,每天工作非常紧张劳累。

刘乃晏

回到老部队77师

父亲1965年10月任26军工区副政委,同年12月到烟台77师任副政委,1968年8月任77师政委。父亲八路军部队的血脉就在77师。

参加了“三支”“两军”工作。1967年至1970年,父亲主要在福山县(现福山区、栖霞县(现栖霞市)等地“支左”,曾担任福山县革委会主任,他和部队指战员一起为制止武斗、稳定局势、恢复生产做了大量工作。

完成了整党工作任务。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整党工作的指示,从1968年至1970年,77师各级党委和支部都进行了整党建党。党的“九大”之后,部队开展了学习新党章活动。他坚持原则,按上级要求组织部队抓好党建教育,做好党建工作,不断提高了77部队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组织部队开展冬季野营拉练。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指示,1969年冬和1970年冬,他和师长带领77师领导、机关组织带领所属部队开展冬季野营拉练,在胶东大地,冒着寒冬,苦练杀敌本领,提高了在实战条件下,部队走、打、吃、住、藏等能力。

刘乃晏

来到26军军部

1970年8月,接上级命令,他告别77师,来到莱阳26军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军政治部党委副书记,在这个职位上干了8年,担任正师职务12年。

军党委让他分管组织工作和保卫工作。“文革”结束后,让他主管落实政策工作。他经常和军政治部的同志深入部队了解党建情况,有序推进师团营连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让党指挥枪的原则在部队深深扎根,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他经常带领军机关保卫部门的同志,到部队检查指导保卫工作,保卫工作关键在基层,他把主要精力放到基层连队,把预防工作做到前边,把工作做牢做扎实。在军政治部,他负责部队工作,几位副主任中,他下部队是最多的,几年时间,跑遍了全军6个师所有连队。

刘乃晏

离开野战部队到大军区机关工作

1978年7月,父亲调任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政治部党委副书记,1980年1月任济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之前,军区后勤部有四位副政委,他任职时,只有他一名副政委,由此,大量的政治工作任务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当时军区后勤部下辖3个分部,还有军区总院、青岛一疗等10个师级单位,辖44个仓库、14个医院、2个疗养院、3个军代表机构、12个培训机构、9个修理机构、1个汽车团、1个工程团、2个野战输油管线队、9个干休所等共125个单位,共计20271人。后勤部队单位多,驻防分散,遍布山东各地。后勤部队干部多战士少,业务技术干部多,承担财务、军需、卫生、军械、军事交通、车船、油料、基建营房、物资、生产等工作,还有后勤战备建设、部队基层后勤建设等任务,可以说,任务头绪繁多,人员思想复杂,军区后勤部除正常的政治工作以外,还有“文革”落实政策工作尚未完结。面对这么庞大的后勤部队,这么多的工作,他深感自己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丝毫不能懈怠,尽心尽职做好工作。面对大量繁重的思想政治工作,他紧紧依靠军区后勤部政治机关,夜以继日努力工作,抓好后勤部队政治建设,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推动后勤部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为此,他经常处在紧张的状态忘我工作,带领军区后勤部机关有关人员,常年奔波于山东大地,下部队下基层考察干部,调查研究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处理突发情况等。

(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不遗余力

抓好团结发展生产

1971年1月至1973年10月,他被26军党委派去胜利油田“支左”,担任胜利油田军代表、党委核心小组组长和山东省委委员。在油田“支左”,主要任务是稳定形势,搞好团结,发展生产。他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领导班子团结,他从大局出发,从抓好“一班人〞团结入手,坚持五湖四海一家人,一碗水端平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派性。他和油田总指挥刘佩荣(曾任陆军1军政治部主任、四机部副部长)等油田领导,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密切形成了工作合力,使领导班子成为油田坚强的领导核心,大家把时间精力全部投入到油田建设开发中去,使各项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左一刘乃晏

他在胜利油田工作时,时刻牢记党中央的嘱托,多出油,快出油,他把抓好生产,提升产量作为头等大事。和油田“一班人”,科学规划,精准组织。经过努力,新发现了孤岛油田和河口油田。国务院要求他抓紧时间开发建设。他在油田领导班子会议上下达了死命令,必须集中力量,克服困难,在孤岛上打出油井来,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否则,就等于打了败仗,对不起党和人民。他带领油田的广大干部职工,不怕艰苦,顽强奋战,经过努力,终于打出了油井,逐步建成了孤岛油田。后来,又克服困难,开发了河口油田。通过开发,胜利油田年原油年产量由1971年的400万吨,上升到1973年的1200万吨,成为全国继大庆油田之后的第二大油田,他为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父亲在油田“支左”两年零十个月,工作努力,团结奋进,取得一定的业绩。当时,燃料化学工业部对胜利油田工作十分滿意,于1972年在胜利油田召开了“文革”后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作会议,燃料化学工业部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康世恩同志到会作了讲话。

1973年,父亲到济南找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汇报“支左〞情况,杨司令员对父亲说:“文革”搞得地方比较乱,有些地方造反派整人很厉害,我们在地方“支左〞吃过这方面的苦头,你别在地方了,赶快回部队。于是父亲回到26军。

再赴油田支援建设

1983年根据中央领导胜利油田大力开发建设新的油田的指示精神,胜利油田要求部队予以支援,通过国务院、中央军委,协调济南军区派部队援建。军区把支援油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迅速组建领导机构,并安排相关部队完成援建任务。

右二陈福胜、右三白斌、右四刘乃晏

1984年,济南军区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加强对油田援建工作的领导,军区成立了援建胜利油田领导小组,军区副司令员白斌为军区援建胜利油田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为军区司令部顾问周水朵、陈福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瑞萍和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刘乃晏。并安排26军76师、炮8师和46军136师一万两千名指战员支援胜利油田建设。

左二张瑞萍、左四周水朵、左五刘乃晏

父亲和援建领导小组成员一起,明确规划任务,努力工作,精心组织,抓好协调。带领援建部队全体干部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疲劳,经过一年多艰苦奋战,帮助油田修好道路,建好水库,完成基础设施工程任务,为开发新油田创造了条件,他和援建部队圆滿完成了任务,受到济南军区通令嘉奖。

几次让父亲去石油部和胜利油田

父亲先后在胜利油田工作近五年,深得国务院分管领导和石油工业部的信任,他们几次让父亲转业去胜利油田和国务院石油部门工作。1973年时任燃料化学工业部革委会主任的康世恩在北京参加第十次〞党代会期间,约父亲谈话,让他转业到燃料化学工业部拟任政治部主任,父亲没有同意,他不愿意离开部队。

1983年7月,石油工业部部长唐克和胜利油田党委书记李晔分别约见父亲,让他转业去胜利油田工作,国务委员康士恩和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都同意。接着国务院出函给总政治部,总政治部同意并委托济南军区征求父亲去油田工作的意见。济南军区副政委潘启琪找父亲谈话,征求他去油田工作的想法。父亲讲了不去油田的理由,一是文化知识不高,二是专业水平不够,三是年龄偏大身体不好。谈话结束时,潘副政委对他说了一句话:“你已经离休了,来征求你的意见。如果没有离休,你转业到胜利油田,总政就下命令了。”

其实父亲对胜利油田有感情,对部队更有感情,不愿意离开部队,最舍不得是那身血染风采的军装。

四、让我难忘的父亲故事

苦难的童少年历练了坚强意志

父亲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双侯镇东梭庄,1924年6月26日,他出生在这里。

父亲十岁出头就学会了种菜,风里来雨里去,从事各种农活。

1931年由于生活所迫,父亲跟随家人背井离乡闯了关东,在吉林桦甸县山区的一个地方,父亲的叔叔和二弟弟,无钱看病先后死在他乡。

有一年春天无粮主要靠吃野菜,连院子榆树的叶子也吃光了。遮衣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难以为继了,我爷爷整夜睡不着觉,坐在床上一袋接一袋地吸烟,唉声叹气,我奶奶不断地重复说:“这日子怎么过呀?”父辈们为吃饭穿衣犯愁的事情,给父亲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父亲经历了贫困交加的苦日子,他时常说挨饿吃不饱饭的日子真难熬啊。

父亲14岁时,地主说父亲踩了他家豆子,把父亲按倒在地痛打了一顿。父亲联合几个穷人孩子,把地主家的牛放跑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父亲那时就开始了反抗压迫。

令父亲最遗憾的是,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他想读书,但没有钱去读书。一次父亲路过学校门口,听见里边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他非常羡慕的向教室里边观望,被老师呵斥赶走,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乃晏

淡泊名利努力工作

1955年12月父亲被授予少校军衔,同时领到了“自由独立勋奖章”和解放勋奖章”各一枚。授衔前,军首长曹普南找他谈话,说他从资历和职务上看,应定为中校,但受名额限制,中校给一些资历较老的团级主管领导了。或许是战争年代大难不死的刻骨铭心,让父亲对功名利禄有了一定的淡泊。他给军首长的答复是,和战争年代牺牲战友相比,他是幸运者,无论组织上授予什么军衔,已知足,无条件服从,不背思想包袱,不影响工作。由于工作努力,1965年取消军衔前,他一次授衔、两次加衔,1958年晋升中校军衔,1962晋升上校军衔。

1971年,济南军区拟提升父亲正军职务,军区工作组专门考察了父亲,因各种原因没有提升。但父亲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工作。父亲是个讲原则的人,为坚持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父亲晚年和我说过几次,提不起来无所谓,正师离休就是了。后来他提为副军,任正师已12年了。战争年代他多次死里逃生,由此把功利名禄看得十分淡泊,我理解了父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几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第一次,1958年8月8日至9月6日,济南军区党委召开一届二次全会,父亲参加了这次会议。8月9日,正在山东视察工作的毛主席,在济南市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合影。

第二次,1958年12月26日至1959年1月12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广州市召开第五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父亲和26军政治部主任魏伯亭参加了会议,毛主席接见与会代表并合影留念。

第三次,1965年,父亲在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期间,和全体学员到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接见。

第四次,1968年,在北京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接见济南军团以上领导干部,父亲也在其中。

1976年,毛主席逝世,他和济南军区团以上干部赴北京,参加毛主席追悼大会并向遗体告别。

2011年,济南军区通知父亲随时任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赴朝鲜访问,考虑身体原因他没有参加。2015年,通知父亲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也是身体原因未成。

父亲自1946年右手负伤后,由于当时治疗水平有限,手术后手只能呈握手形态,手一直伸展不开,功能基本丧失,对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夏季右手无法净都有味道。直到1960年,父亲在解放军总院右手做手术取出一块弹片,手指才可以伸开了,但姆指、食指和中指功能基本丧失,用手写字很是勉强,坚持不了很长时间。即便这样,父亲认为足矣,坚持工作坚持学习好多年,离休多年了还在坚持撰写战争年代回忆文章,撰写战斗故事等革命传统材料,到军队和地方有关单位宣讲革命故事和光荣传统。

五、大爱如疆的父亲

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卫祖国,建设国防,无私奉献,父亲为“大家“舍了“小家”,常年不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他虽在部队担负着繁重的军队建设任务,但十分牵挂我的母亲和子女们。

五六十年代我家在烟台,我4岁时患病报了病危,父亲为此操碎了心,他晚年和我说过好几次。我大弟患病,父亲只要从部队回来就带他多次找中医直至治好。我小弟得病父亲把他接到部队医院完全治愈。

五六十年代父亲(12级后为11级)每个月工资197元,不喝酒不抽烟,除按月给老家父母寄去50元外,剩下的钱用于我们兄弟的生活。父亲对我说,他在北京政治学院上学时,可以吃三类灶,他却吃二类灶。他告诉我:“在北京节假日外出,我吃顿饭只花几角钱,一份白菜豆腐,一个馒头,一碗小米餙饭,省着花把钱用到你们身上。〞父亲战争年代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伤,流了那么多血,最有资格“吃香的喝辣的〞,他却省吃俭用,父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爱我们是如此的无私,父亲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大如天。

我在烟台26军幼儿园时,母亲在青岛工作,周日父亲把我接回家,周一抱着我去幼儿园,一进幼儿园大门,我就大哭起来,一个劲地嚷着要回家。他耐心地哄着我,我不哭了,这才把我放在幼儿园,他还不放心,在一边看着我,直到我和小朋友玩起来了,他才悄然离开去部队工作。

父亲是一个有修养的军人,对我们从来没动过“粗”,我们兄弟三个,从没有挨过父亲的打骂,从小到大,只要有不对的地方,父亲都是耐心地说服教育。

父亲不仅是我做人的榜样,也是我读书的榜样。父亲有两个书箱,走到哪带到哪学到哪。我每一次去父亲的部队,总会看到他办公室的两个书箱,满满的全是书,几十年来,这两个书箱跟着父亲走遍胶东大地。1966年上六年级时因故停课,我来到父亲部队77师,白天几乎见不到父亲,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见到父亲,那个时候又忙部队稳定工作,又要参与地方“三支两军”工作,晚上还要读书。其实,我的父亲,从小就没上过一天学,是一个地道的文盲。1940年参军后,跟2营教导员李怀德(曾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政委)学认字,无论在哪个单位,他都拜有文化的战友为师,每天只要不打仗,利用战斗间隙,学会4个新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下来,能认识几百个字,会读报写日记了。由此,在他的部队流传着刘乃晏背着石板行军的故事,当时没有纸张,父亲找来一块石板,在石板上反复练字,行军时就背着走。1949年解放上海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还拜警卫员伊培根为师学习数学。父亲90多岁时,经常倚在客厅沙发上,默读唐诗宋词,他老年读书的画面,经常浮现于我的眼前。

刘乃晏

父亲不仅关心国家和军队的发展,还十分关爱青少年的成长。他把宣讲革命传统,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20世纪90年代前后,应济南军区、军区后勤部和地方大专院要求,他多次去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学院、济南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给青年师生宣讲革命传统和战斗故事,对年轻人进行红色传统教育。山东师范大学聘请父亲和山东省委原书记苏毅然、济南军区陆军学院原顾问孟方等为校外政治工作顾问。

刘乃晏

根据济南军区联勤部安排,他先后给济南军区联勤部驻济十多个单位宣讲战斗历程和战斗故事,对部队干部战士进行传统教育。他离休以后,坚持义务宣讲革命传统十多年,宣讲近百场次。每次讲完课,宣讲单位都要安排宴请和赠送礼品,都被他谢绝。父亲对我讲过:“每次出去宣讲革命传统,从来不吃人家的饭,不受人家的礼,这样,心里踏实。”他体现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应有的品格风范。济南军区领导得知此事后,非常赞赏他的做法。有一年,特意委托济南军区联勤部部长张宗林,代表军区首长专门宴请他,答谢他发扬老八路精神,一身清风、弘扬正气、宣讲传统的革命精神。

父亲一直把人民群众作为再生父母,他说:“战争年代,我多次负伤,都是靠人民群众抬着担架,把我运送到医院救治的,我的生命,是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让我重生的。〞

2004年,他被济南军区授予先进离休干部,后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并奖励1万元。四川省汶川发生大地震,他把奖励金1万元捐给了灾区人民。还有,干休所每次组织捐款捐物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不知捐了多少钱物。

家乡是父亲一辈子魂牵梦萦的地方,对养育他的故乡山水和亲人始终怀有感恩之心。2012年,他从退休金拿出10万元,为家乡山东临沂革命老区沂南县双垢镇东梭庄村南河边上建了一座桥,村民们高兴地称之为“将军桥。”

一直以来,父亲在我心目当中,不仅是一名文武双全不怕死的英雄战士,而且是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智慧、有爱心的好父亲。

自2015年始,我和大弟弟及家人轮流来部队干休所父母家“值班”,小弟弟在外地,节假日也会来陪伴父母,并带来上乘礼品孝敬老人。父母和我,还有大弟弟,都有过军旅生涯,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照顾这两位军旅“老兵”,作为解放军“新兵”,照顾军队老前辈、老战士义不容辞。

2019年春节,我和爱人来父母家,父亲笑容满面地连说好几次:“我今年春节最高兴的事,是宇红来了。〞

父母当年为国家为人民打江山,流血流汗奋战沙场,今天,我们陪伴、照顾父母,也是承担国家和军队照顾老军人、老革命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父亲离休后,始终以一名老党员、老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革命意志不褪、精神不减,继续发挥余热,为军队建设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弘扬了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父亲刘乃晏母亲赵秀珍

2020年3月9日,亲爱的父亲刘乃晏不幸逝世,享年96岁,走完了他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父亲一生的功德,永远记存心中。

父亲人格与信念的伟大,是我永远怀念热爱父亲的源泉。

父亲在战火中永生,在我心目中亦永生。

刘卫平

2024.6.16写于父亲节

0 阅读:1

振链老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