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家千八百人的SaaS公司,拥有成千上万家客户。就算把人都累成狗,经营现金流也是时时捉襟见肘。而一家数十人的小公司,仅靠着少数几百家客户,却能活成SaaS公司该有的样子。
同为SaaS企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在我看来,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很多SaaS公司把基本商业逻辑搞错了,其实这用“SaaS单位经济学”很容易澄清。
所谓单位经济学,就是当我们分析公司成本与收入比时,所采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比如,对于软件业务,其核心单位是一笔“交易”,体现为合同额,也就是每笔交易所产生的收入。例如销售了多少套软件,执行了几个软件开发项目,或是签订了几份软件合同。这种把“交易”视作核心单位,是我们最熟悉的单位经济计算方式。
然而,对于SaaS业务,其单位不再是一笔“交易”,而是一个“客户”。而SaaS单位经济学所关注的,是针对每个客户所产生的损益,例如基于每个客户的续费或增购,以及每客户的获客成本。
如果你非要用合同额来衡量的话,那也只是该客户的ACV(这通常不能算作一个“大单”)。至于该客户能带来多大的终身价值,其实与ACV大小并无关系,而与该客户的生命周期长短有关。
这并不是说销售没用,而是说针对“交易”和“客户”,需要不同的销售方法,以达到获得“好”客户,带来持续收入的目的。
用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SaaS业务有两种不同的干法,杀鸡取卵,或养鸡生蛋。
这些年来,很多SaaS企业都在努力提升“人效”,认为只要提升了人效,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但SaaS行业提升人效有个特点,按照SaaS单位经济学原理,如果只是提升销售的人效,不但很难提升平均人效,更高的获客成本还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这也解释了很多SaaS公司的人效,为啥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
提升人效本身并没有错,而是提升的途径错了。实际上,SaaS企业提升人效,关键在于提升留存收入。同时,因为降低了获客成本,所以也增加了盈利的可能性。
因此,SaaS企业的经营重点,需要定期不断地盘点客户,而不是天天只统计销售合同额。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准确预测收入,使经营更具确定性,至少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毕竟,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新客户销售随时都可能滑坡。而只有现有“铁杆”客户,才可能是给你兜底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