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寒门贵子,最容易在这个地方栽跟头!

谋略这些事 2024-06-27 07:10:10
《资治通鉴》第七十二卷 魏纪四 曹魏·魏明帝太和五年(辛亥,公元231年) 【原文】汉丞相亮之攻祁山也,李平留后,主督运事。会天霖雨,平恐运粮不继,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又欲杀督运岑述以解已不办之靓。又表汉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违错。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于是亮表平面前后过恶,免官,削爵土,徙梓潼郡。 【译文】蜀汉丞相诸葛亮进攻祁山的时候,李平留守后方,掌管督运军需事务。当时正值霖雨连绵,他平担心运粮供应不上,派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喻后主旨意,叫诸葛亮退军。诸葛亮承此旨退回。李平听到退军的消息,假装惊讶,说“军粮充足,为什么就回来?”又要杀督远粮的岑述来解脱自己失职不办的责任。还向汉王上表,说“军队假装退却,是想引诱敌人”。诸葛亮出示李平前后亲笔所写的全部信函、书奏等,矛盾重重。李平理屈词穷,低头认罪。于是诸葛亮上表奏明李平前后的罪恶,罢掉官职,削去封爵和食邑,流放到梓潼郡。 【解析】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刘备白帝城托孤一定不陌生。 刘备托孤的可不只有诸葛亮一个人,还有一个被大家所忽略,这人就是李严。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李严。 李严是荆州南阳人,和老家山东琅琊但躬耕南阳的诸葛亮算半个老乡。 李严年轻在刘表麾下做事,做到秭归县令,在刘表死后奔逃入益州投在刘璋麾下,后来又做到成都县令。 这里插一句,为什么李严会逃跑?这里卖个关子,后面会提到。 从这两个履历可以看出,李严这个人才干还是很强的。 赤壁之后,刘备入益州,后来和刘璋爆发矛盾,李严和费观(荆州人)在绵竹投降刘备,,事后李严被刘备重用,担任犍为太守,在任上做过不少事情,在民生、平叛上有不少亮点。 但李严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都护李严性自矜高 意思就是自以为是、高傲难以相处,而整个《三国志》中,说人矜高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李严另一个是魏延,而两人性格都极为相似,与周边人际关系也都不是很好。 公元222年,刘备夷陵兵败,身体状况迅速恶化,立马招李严到身边并且让其担任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托孤诸葛亮和李严。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问题来了,诸葛亮是丞相总管内政,而李严是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镇守永安。 从这个安排可以看出刘备还是用了不少心思的。 诸葛亮作为托孤第一责任人自然毫无问题,但李严作为降将、资历不足,为什么却能够作为托孤第二人,还统管内外军事? 窃以为,李严的军事才能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脾气,容易得罪人、人际关系不行,这点才是刘备最看重的,不用担心结党,孤臣孤身一个反而是巨大亮点。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备死后,李严立马去了永安镇守。 永安也就是现在的重庆附近,主要面对方向是来自秭归的东吴。 但此时东吴和蜀汉已经恢复和平状态,军事压力并不大,让李严去镇守这个地方,多多少少是有点让其原远离都权力中心的意思,同时又弱化其存在感。 就冲这一点,李严作为托孤大臣肯定有情绪的,这也为后续事件的发生埋下伏笔。 公元226年,诸葛亮北伐,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李严拒绝,不想去。 彼时诸葛亮基本上长期驻守汉中没有回成都,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出师表》中成都朝廷的人事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就是因为诸葛亮不在。 而与李严的关系,也是在这个时候逐步恶化的,具体有三个标志性事件。 其一,李严多次建议诸葛亮进爵称王,被诸葛亮严词拒绝。 其二,在诸葛亮要求李严率军去汉中时,李严提出要划分五郡设置巴州并向出任巴州刺史,则相当于分家过,也被诸葛亮拒绝。 其三,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后,曹魏主动进攻汉中,诸葛亮让李严带江州驻军2万人支援汉中,同时还上表刘禅封李严为骠骑将军。 但李严却写信给诸葛亮说,曹魏的司马懿、都有开府的权力。 这是什么意思? 司马懿和陈群是曹丕的托孤四大臣之一,李严是暗示诸葛亮也要给他提高待遇。 诸葛亮没办法,只有妥协,让李严的儿子掌管江州防务,这等于是默许暗示了江州那片地区是李严的势力范围的意思。 李严得此才带兵驰援汉中。 但李严这个行为性质极其恶劣,等于是借机要挟诸葛亮要权要地位。 也正是如此诸葛亮才会在处置李严的时候说这样一句话: 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 诸葛亮也知道李严的心思,不得已为大局妥协忍让,没想到只换来李严的得寸进尺。 而诸葛亮真正想要对李严动手,还是在其第四次北伐时。 诸葛亮让李严负责粮草运输,但因为下大雨,运输不利,导致粮草逾期。 李严担心诸葛亮追究责任,估计也是猜到了诸葛亮对他的心思,怕借这个事收拾自己,于是就让人假传刘禅旨意让诸葛亮退兵。 诸葛亮不明就里就真的退了回来。 李严则装做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还说粮草充裕干嘛撤退,斩杀督粮官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还上表给刘禅为诸葛亮解释说撤退是为了诱敌深入。 李严以为自己这些事天衣无缝,又免了自己的追责,又给诸葛亮说话免责卖他人情。 但诸葛亮并不吃这一套,或者说诸葛亮早就防着李严,于是把李严书信什么的全都拿出来,直接弹劾把李严官职一撸到底。 可以说诸葛亮处置李严这事性质非常恶劣。 李严作为托孤大臣之一,存在如此私心、性质极其恶劣,你让整个蜀汉集团上下以和面目示人? 原来你们都是这么个玩意,还嘴上说恢复汉室,恢复个鬼哦。 诸葛亮处置李严虽然有理有据,但无论理由如何,都会被别有用心者看做蜀汉集团高层的政治斗争,是诸葛亮在排除异己,甚至对政局稳定产生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对诸葛亮的影响更大。 不过就像以前我在文章里面说的,一个事件的爆发,并不是你现在看到的,而是背后一系列的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因为这个事情而点燃。 就如同斐南迪大公遇刺爆发一战,德国闪击波兰爆发二战,道理一样的,这些都是你表面看到的,真真的矛盾还有一大堆。 可以这么说,李严被诸葛亮处置,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的结果。 还记不记得之前提到的,李严做秭归县令的时候,曹操攻取荆州,李严立马逃跑入益州,为什么他会如此? 因为李严的性格问题,得罪人太多,一旦他也跟着投降,极有可能会被搞死,就算不死也别想做官。 逃跑是唯一出路,而不投靠刘备,盖因为他当时也不看好刘备能成事。 【闲扯】看到李严其实感触蛮深的。 李严不算士族,充其量算寒门,他也是有才能的人,靠着自己一步步干上来,可以说是蛮励志,但李严的结果其实并不是很好。 一个人如果一路成功过来,可能有时代和运气的成分在,往往你未必能学到什么。 但一个人成功过后又再次失败了,这才更值得品味。 比如李严这样的。 李严的问题在哪里?在他的才能。 你可能会问,怎么有才能也会错?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好或坏的东西,任何东西辩证的看,都存在好或坏的两面性。 人的才能才干也是如此。 但问题,并不是才干本身,而是你有才干因此而产生的心态嬗变。 比如,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厉害,于是瞧不起别人。 比如,认为自己有才能,于是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某种待遇。 比如,认为自己聪明,认为自己做事天衣无缝,可以玩弄别人与股掌之间。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好比说,你李严有本事不假,但还有比你更有本事的来制你。 如李严这样,我以前也经历过,因为自以为有才就目中无人,后来被社会毒打了就明白了。 也见过很多如李严这样的人,因为有才干,在单位里谁都不鸟,怼天地怼同事怼领导,被搞得要死。 古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但我说,有才无德反噬自身。 在金庸大师的故事中,常常说招数要有心法,空有招数,却无心法,只是徒有皮毛,威力也十不存一。 而人的才能与才干也是如此,我们都在一门心思的向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或学点什么东西。 但如果没有对应的心态心境来辅助,恐怕学的这个东西,最终也未必帮的上自己。 尤其是底层爬起来的寒门子弟。 我太明白寒门子弟想爬起来有多难,能爬起来的大多都是对自己狠、极拼命的那种。 而如此也带来非常明显的问题,激进、锐利、锋芒毕露、不太考虑他人感受,容易刺痛他人。 尤其是从底层爬起来,回顾自己历程,那种感觉一定会产生自傲、自矜的感觉,然后在人际关系中体现出来。 而往往这种感觉出来的时候,恰恰是底层寒门事业到达了一定平缓期。 这个阶段就如同修仙小说里面渡劫的所要面对的心魔一样,你克服了,后面一路坦荡,你克服不了,要么止步于此,要么万劫不复。 所以说,寒门子弟崛起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并不是资源、机会,而是心境心态。 你可以学到武林秘籍的招数,但心法却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个才是最要命的!
2 阅读:147

谋略这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