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七十二卷 魏纪四
曹魏·魏明帝青龙元年(癸丑,公元233年)
【原文】公孙渊知吴远难恃,乃斩张弥、许晏等首,传送京师,悉没其兵资珍宝。冬,十二月,诏拜渊大司马,封乐浪公。
吴主闻之,大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踊如山。不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就令颠沛,不以为恨!
【译文】公孙渊自知吴国相距遥远难以信用靠,于是斩张弥、许晏等人首级,送到京城,全部吞并了吴国的士兵及带来的金银财宝。冬季,十二月,颁诏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为乐浪公。
吴王听到消息勃然大怒说:“腾年已六十,人世间的艰难困苦,还有什么没经历过,近来却被鼠辈所戏弄,令人气涌如山。如不亲手斩掉鼠辈的脑袋扔进大海,就再也无颜君临万国,即令为此亡国颠沛,也决不怨恨!
【解析】三国时代虽然说魏蜀吴并立,但在辽东还有个公孙家从汉末就一直存续,因为对曹魏态度非常恭敬,曹魏也没动心思去灭了他。
毕竟辽东苦寒,等天下统一了,收服辽东也不过传檄而定。
但在辽东公孙家家主公孙康去世后,新的话事人公孙渊不老实,一改原有的对曹魏策略,和东吴孙权眉来眼去。
对东吴孙权而言,他在扬州一线和曹魏打来打去没啥进展,而这个时候公孙渊勾搭上门,孙权一看觉得有戏,想着要不在曹魏后面安插个钉子,三边(蜀、吴、公孙)一起发力,说不定能搅动局面。
于是孙权、公孙渊持续眉来眼去。
对于勾搭辽东这事,东吴内部反对声音很大。
辽东远又弱,并不能够成为干扰曹魏的一颗棋子。
再说,辽东长期奉行尊曹魏策略,其内部定然是大批人倾向曹魏。
公孙渊上位又不正,现在调整策略与曹魏交恶,肯定是内部一塌糊涂。
但面对公孙渊向孙权称臣,孙权很上头,立马派人,也就是上面材料提到的张弥、许晏去册封赏赐。
公孙渊虽然没想象到孙权反应这么积极,面对孙权册封的燕王,公孙渊也知道一旦接受,东吴方面必然大肆宣扬,逼自己和曹魏关系破裂,到时候曹魏盛怒必然派兵横扫辽东。
但面对孙权的财物,公孙渊只觉得金银可爱、财宝动心,眼睛都晃不开了。
公孙渊表示,面对糖衣炮弹,不要躲,糖衣吃掉,炮弹打回去。
乃斩张弥、许晏等首,传送京师,悉没其兵资珍宝。
把孙权的人宰了,又把东西吞了,还把孙权的人送给曹魏表忠心。
一鱼三吃,玩的这叫一个漂亮。
孙权很受伤,表示自己60多的老头子,什么风浪没见过,被你这屁崽子如此耍,我很生气,我要灭了你,不然誓不为人!
“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踊如山。不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就令颠沛,不以为恨!”
孙权生气可以理解,毕竟被如此打脸,只要是个人都会如此。
但孙权的叫嚣经不起任何推敲。
打仗这事打得就是后勤和军事素养。
你孙权在合肥一线都推不动,还只能搞一些小伎俩,足见这战斗力是一比吊糟,你现在想搞远距离投送登陆战,你能投放多少?
就算你把辽东打下来了,你后勤补给怎么办?
孙权就是无能狂怒。
但孙权下面的臣子都“慌”了。
有一个算一个都出来劝谏,比如,陆逊、薛综、陆瑁等人。
虽然说是劝谏,但不见得完全都是出于公心。
东吴和曹魏不一样,其内部对士族的依赖程度更高,不少部队就是士族的私兵,或者说私人财产。
孙权要打辽东,怎么可能就他自己的嫡系部队去?肯定是各家都要出人出钱出粮。
可家哪愿意把自家安身立命的资源跟着孙权去瞎折腾呢,自然是要劝的呀!
但你换孙权思考这事就不一样了。
钱被吞了,还能赚,人被宰了,也没办法,但脸打了,你孙权作为江东之主,你能忍气吞声一点表示都没有?
兄弟们可都看着呢!
一定要发怒、一定要表示出不把公孙渊宰了誓不罢休的态度,这样才符合你江东之主的身份。
但辽东能不能打,孙权心里面比谁都明白,肯定不能打呀。
尴尬的地方就在这里,我既要表态,又不能真打,所以孙权需要有人来劝他不能打。
陆逊、薛综、陆瑁等人轮番上阵劝,就是在给孙权台阶下。
这样在世人眼中看起来,不是我孙权不想打,我也想打,但下面人拦着我啊,我也没办法。
这就是俗称的,既要当婊Z,又要立牌坊。
是你们让我别打的,既然我按照你们说的做了,那这事就翻篇了,要谁再提这茬就是在给老子不快活!
反正这事就这样糊弄过去了。
【闲扯】之前文章提到过一个观点,要给领导找台阶下。
现在我倒觉得,其实领导有的时候和上面材料的孙权一样,如小孩子一般,要哄。
这话怎么说?
一来,你要给他糖吃,给他看到好处。
二来,你和他讲道理没用,你更不可能让他按照你说来做,只有顺着他才会按照你说来搞。
三来,你还要照顾领导的情绪价值,稍有不小心他就对你没好脸色看。
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所以啊,有的时候领导发神经有毛病,你也别顶他,你就把他但小孩子一样哄。
实在不行,你就把他当你儿子女儿一样哄,耐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