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已经结束了,各个上市券商的2023年年报也基本都披露完毕。从最终结果来看,中信证券以600.68亿元的营收稳居第一,华泰证券365.78亿元第二、国泰君安361.41亿元第三。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等依次排列,这些公司的营收均超200亿元。归母净利润中信证券以197.21亿元排在首位;华泰证券127.51亿元位居第二,国泰君安93.74亿元列第三。但是增速方面中小券商普遍较好,只是2022年绝对数太小,几乎没什么意义。例如红塔证券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倍以上,但公司2022年的净利润只有3852.51万元。
大型券商中光大、申万宏源、华泰都表现不错,净利润增长速度都达到两位数。可惜这几家公司2022年都是利润出现较大下滑,因此2023年数据上有所增长,但含金量却不高。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净利润同比下滑均超过10%,海通证券净利润同比减少超80%,这样的数据可能才更能反映出2023年最真实的样子。
证券公司的三大传统业务,经纪、投行、自营,因为市场行情不佳在2023年都承受了较大的压力。2023年A股IPO融资规模为3589.71亿元,同比下降31.3%;A股再融资规模为4027.08亿元,同比下降39.8%。在这样的背景下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也明显下滑,国元证券下滑73.53%,中原证券、方正证券的下滑幅度均超60%。中金公司下滑47.16%。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的投行收入均下滑超20%。
经纪业务就别提了,由于股市下跌,交易量大幅度下降,经纪业务收入出现较大的下滑。能提一下的就是自营业务收入有提高,中信证券218.46亿元、华泰证券116.70亿元和中金公司105.56亿元、国泰君安91.25亿元、申万宏源89.74亿元、中国银河76.58亿元、中信建投68.42亿元、招商证券67.30亿元。
最传统的三大业务实际上都不怎么样,为什么有些券商却能够利润上升了呢?老办法,开源节流。开源是金融产品的销售,在以前的年份基金的销售特别是权益类基金的销售是各个券商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2022年开始市场开始走软,基金的表现越来越差,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热情逐渐消退。券商作为重要的基金代销机构,在权益类基金的销售业务中以前可以拿到很大一块蛋糕。除了以维护费名义拿到的管理费分成,还有远超普通客户交易标准收取的佣金,同时还有销售费用收入。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在内的多家头部券商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实现增长。华安证券以超过100%的增幅,在已披露数据的券商中名列榜首。中金公司2023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产品保有规模约为3500亿元,规模连续4年正增长。中国银河2023年公司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连续4年增长,2023年月均值达2036.26亿元,较2022年增长6.15%。国泰君安2023年公司金融产品月均保有量2423亿元,同比增长13.3%。2023年在权益类基金销售收入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券商抓住了机会,卖ETF!原因很简单,ETF作为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只有券商才能进行销售,其他的机构只能销售与其挂钩的联接基金。
但是这种增长也不可能长期出现,因为市场现在热捧ETF,但是如果时间拉长投资者发现也一样赚不到钱,哪里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来长期买进呢?翻看了很多研究机构在多家券商发布年报后撰写的研报,实际上还是老调重弹。无非是有并购做大的可能,再或者是仍有继续高增长的机会。不知道他们是为了吹捧而吹捧还是当局者迷,事实上券商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辉煌。
在过去券商被称作牛市发动机,每逢牛市来临成交活跃券商收入大幅度增加,利润出现飙升,股价也会大涨。但是随着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券商也不断发展,现在券商的情况和以前有了巨大的不同。以中信证券为例,2015年营收560亿元净利润198亿元,2023年营收600亿元净利润197亿元,而2015年是历史上著名的牛市,那一年也是利润非常高的一年。2023年各方面指标其实和2015年非常接近,但是目前市值2800亿元,当年市值却高达4500亿元。
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当企业逐渐壮大之后,增长已经逐渐下降甚至倒退。由于佣金水平大幅度下降,即便牛市再来给公司创造的经纪业务收入也并没有那么大的增量。同时整个行业在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积累了非常多的隐患,在当今的严监管背景下,是为当年的冒进买单的时候了。
对于券商行业未来的发展,投资者应该认识到:1、券商高速发展利润暴增的概率越来越低,牛市发动机恐难再现。2、整体市场未来会更稳定,指望牛市带动股价走高并不现实。3、券商的体量已经很大,相互间并购主要发生在大型券商和小型券商之间。4、券商间的合并未必就是好事,当初申万合并宏源,现在反而还不如当初的申万。5、相比投资价值,券商现在投机价值可能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