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为王羲之所书楷书。全帖60行,计1200多字。末题“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四日山阴县写”比《兰亭序》要晚三年,兰亭序有"永和九年",此帖真迹久已遗失。
《黄庭经》于宋代摹刻于石碑,法度工谨朴茂,气度飘逸,内容是关于道教养生修炼,得道升仙的经书,此帖雍容和穆,为小楷之上品。
下面是黄庭经宋拓本,用笔较细
传世刻本以字句分,有八字句本(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和七字句本(上有黄庭下关元。)之分;
以字画分有肥本、瘦本。两种相较,以肥本八字句本为优。
下图为唐人临本,后有董其昌书法题跋,
"唐临黄庭不言其为谁手,大都钟绍京为之。董其昌观"
下图是《黄庭经》明代拓本
关于黄庭经不同拓本,历代皆有评价,比较全面是王壮弘《帖学举要》:“余以《淳熙秘阁》本校,越州石氏本远不如《秘阁》本虚和淳古。”又谓:“所见宋拓《黄庭经》以沈氏鲽砚庐藏《秘阁》真本为最"。
从《黄庭经》可以看出,王羲之小楷书继承了钟繇书法特点,笔法已经创新了隶书的用笔特征,艺术成就胜于钟繇,从而创造了完美的楷书法则和范例,被后人称为"千古楷法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