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被困匈奴19年,与匈奴女生了个儿子,他归汉后孩子怎么处理?

高干历史观点 2024-05-26 01:26:56

文|老达子

本文共3738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苏武牧羊这个词语几乎家喻户晓,在他流放的19年里,坚韧不屈,宁愿忍受痛苦和饥饿,也决不投降。苏武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坚贞不屈的精神,不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那他如何能在异国他乡依旧保持如此高尚的民族气节呢?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位匈奴女子,还与其结婚生子,那他在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又是如何邂逅的这位美丽的女子呢?

接下来老达子就一一为大家解答~

出使背景:汉朝与匈奴关系时好时坏

苏武准备出使匈奴时,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紧张关系严重。虽然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但彼此之间的紧张情绪无法忽视(当然,这种情况起初是由汉朝挑起的。汉朝派遣使者分别拜访单于和右贤王,意图破坏匈奴的团结,而匈奴当然会进行反击)。

双方甚至到了扣押使者的地步,匈奴留下了汉朝的使者郭吉、路充国等人,而汉朝也扣留了匈奴的使者。至于当时且鞮侯单于登基时将之前扣押的汉朝使者释放回去,并不是因为他对汉朝有多友好,而是出于他刚登基时的不安,担心汉朝会袭击他。

可以说,这只是权宜之计。在这种情况下,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解实际上非常脆弱,双方之间缺乏相互信任,这也为苏武使团后来发生的事件埋下了伏笔。

为了汉匈两国的友好,汉武帝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率领使团护送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并赠送单于一些礼物以示回应。

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常惠等人一起前往,还临时招募了一百多名士卒和斥候。

苏武——本可以躺平却开启了困难模式

苏武出生于公元前140年,是汉朝郡守苏建的儿子。他的父亲曾是大将军卫青的随从,据传闻,苏建还亲自向史学家司马迁口述了关于大将军卫青的事迹,这可能成为《史记》中有关卫青的重要来源之一。

苏武凭借着家族背景和自身才能,顺利地进入了官场,成为了汉武帝的随从,被任命为郎中。

苏武很会处事,情商也很高,因此很快就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并被派遣掌管马厩。他的职位和吴承恩笔下孙悟空的第一个官职——弼马温差不多。

汉武帝认识到苏武的才能和忠诚,于是派遣他出使匈奴,这也是苏武一生的转折点。

意外卷入匈奴内战,宁死不投降

苏武一行到达匈奴后,将带来的财宝献给了单于,并表达了汉武帝希望与匈奴和平相处的善意。然而,他们大失所望,因为新单于表现出傲慢无礼,与汉朝的期望完全不符。

就在苏武一行准备返回汉朝时,匈奴内部发生了内乱。有人企图劫持单于的母亲投降汉朝。其中一人名叫虞常,曾与汉朝副使张胜相识,于是他联系了张胜寻求帮助,并得到了同意。

然而,就在他们行动前一天,有人泄露了消息。单于派兵镇压,大部分人被杀,虞常被俘,同时也供出了张胜。

单于听说汉朝的使节参与其中,非常生气,派人来责问苏武。起初苏武并不知情,后来从张胜口中得知事情的经过。于是苏武说:“我辜负了朝廷的使命。”并试图自杀。

其他人吓坏了,将他抱上车,召来医生抢救。苏武半天后才苏醒过来。单于认为苏武有气节,每天派人来询问他的伤情,但却抓捕了张胜。

苏武伤愈后,单于召集众人审判此事。单于先杀了虞常,然后说:“汉朝副使张胜也参与了谋反,应该处以死刑。但如果投降匈奴,可免于死罪。”张胜于是投降了。

单于又说:“汉朝正使也有罪,应受牵连。”苏武反驳道:“我根本没有参与,也与他们无亲无故,凭什么要连累到我?”于是单于命令手下举剑,假装要杀苏武,而苏武一动不动。

之前投降匈奴的一个叫卫律的人劝苏武说:“我也曾是汉朝的侯爵,后来投降匈奴,单于对我很好,封我为王,麾下拥有数万人,我的牛羊遍野。如果你今天投降,明天你也能享受荣华富贵。”

苏武回答说:“你本是大汉的臣子,皇帝封你为侯,你却不顾朝廷的恩情,出卖主人求取荣耀,投降野蛮民族。我再也不愿见到你这样的人。”

苏武牧羊——19年的风餐露宿,丝毫不改气节

单于曾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来招降苏武,然而苏武坚决地拒绝了。面对匈奴的劝说无效,匈奴决定采取酷刑。那时正值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

单于命令人将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地穴,断绝了食物和水的供应,希望这样能够改变苏武的信念。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穴中遭受着折磨。口渴时,他用雪来解渴;饥饿时,他咀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寒冷时,他蜷缩在角落里与羊皮袄取暖。

经过多日的折磨,单于发现即使苏武濒临死亡,仍然没有屈服的迹象,只好释放了他。

单于意识到无论用软的还是硬的手段,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起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掉他,也不愿意把他放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将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附近去放羊。

在离别同伴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这里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地方,只有苏武一人和代表汉朝的使节以及一小群羊相伴。苏武每天带着使节放羊,心存希望总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

当他饥饿时,他挖野草捕兔子充饥;当他感到寒冷时,他依靠与羊一起取暖。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身上的旄牛尾装饰掉落殆尽,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变得花白。

在贝加尔湖边,苏武以牧羊度过了长达十九年的时间。这十九年间,还发生过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美丽的邂逅:苏武与匈奴女子的相识相恋

在那样的环境下,苏武过着孤独而艰辛的生活,没有可以倾诉的亲友,也没有可以寄托希望的渴望。然而,他始终不忘自己是汉人,一个大汉使者,每天穿着官服,手持节杖,提醒自己的身份和职责。

他常常凝望南方,祈求有一天能回到故土和故国。

就在这种情况下,苏武遇见了一位匈奴女子。这位女子是单于的侄女,也是被派来监视苏武的人之一。

她被苏武的气质和风度所吸引,对他产生了好感。她经常与苏武聊天,送他食物和衣物,并表达了对他的爱慕之情。

苏武虽然对这位女子也有些好感,但他不敢轻易接受她的爱情。他明白自己是汉人,不能与匈奴人通婚;而且他还有一位妻子在汉朝等待着他。

然而,这位女子却不放弃,对苏武说:“既然你被困在这里,就不要再想着回去了。在这里,我会陪伴你,你将不再孤单。如果你愿意娶我为妻,我将永远忠诚于你,侍奉你”。她还把手中的一块玉佩赠予苏武,作为他们定情的象征。

苏武听完女子的话,深感动容,认为自己不应再拒绝她。他想到自己已被困在此地,无法预知何时才能回去,即使回去了,也不知道妻子是否还在等待他。与其如此,他不如接受女子的爱情,给自己一个温暖的家。

于是,他答应了女子的求婚,并将自己的节杖作为回礼赠予她。从那时起,他们成为夫妻,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爱情的结晶

苏武与匈奴女子结婚后,不久迎来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是苏武和匈奴女子的混血儿,既有汉人的血统,也有匈奴人的血统。他继承了父亲的高大身材、英俊面容和明亮眼睛。从小起,他展现出聪明伶俐的天赋,喜欢学习和思考。

苏武对他深感疼爱,将他视作自己的骄傲和希望。他给他取名为苏通国,寓意着希望他能成为一个通达四方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通国逐渐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品格。他不仅精通骑马射箭,还精于诗文和兵法。他对汉朝的历史和文化充满兴趣,常常向苏武请教并虚心学习。

他对匈奴的风俗习惯也有深入了解,能够与匈奴人和谐相处。他备受匈奴人的尊敬和喜爱,被赞誉为“苏通国单于”,意味着苏武之子的单于地位。

尽管生活在匈奴之中,苏通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汉人。他对汉朝怀有深深的敬仰和向往,渴望有一天能回到祖国。他也对父亲苏武的坚贞不渝感到无比敬佩和钦佩,希望能继承他的志向和精神。

独自归汉,宣帝给匈奴施压,匈奴才同意归还其妻儿

在汉昭帝登基之际,汉朝与匈奴的关系逐渐缓和。汉昭帝想起了曾经失踪十几年的苏武使团,于是请求匈奴放行。然而,匈奴却百般阻挠,声称苏武已经去世,双方纠缠不清,直到公元前81年,苏武才得以返回家乡。

遗憾的是,由于单于的阻挠和匈奴身份的原因,苏武的妻儿无法随他回家。曾经百余人的使团,最终只有十人幸存,这些老者虽已不再年轻,却蹒跚着回到了汉朝。

当时的苏武已年届六旬,汉昭帝听闻他的故事后备感动情,赐予他丰厚的金银财宝,并封他为典属国。其他幸存者也得到了不少赏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此后,苏武一直努力寻找方法将自己的匈奴妻儿接至汉朝,但多次向单于提出请求均未果。更不幸的是,他的汉人儿子苏元竟参与了谋反并被告发。不久,苏元全家遭到杀害,幸好苏武才回来一年,皇帝裁定他不可能参与谋反,放他离开。

这一事件让苏武更加心灰意冷,没料到最终会有这样的结局。然而,在公元前74年,事情开始有了转机。刘洵登基为宣帝后,得知苏武孤身一人,询问他是否有后代。苏武急忙提及自己的匈奴儿子。

宣帝随即与单于进行交涉,要求归还苏武的妻儿。在压力之下,匈奴最终答应。然而,抵达的只有苏通国,苏武的妻子在他离开后不久便已过世。

深感悲伤的苏武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教导他读书写字,培养他的武艺。随后,苏武向皇帝求情,为苏通国争取一个郎官的职位,期望他能够自力更生。

不久之后,苏武病重,已是八旬高龄,最终未能挺过,离开了人世。

老达子说

苏武的生平充满了不屈的精神,他在国事上威武不能屈,在家事上富贵不相忘,留下了一个令人钦佩的传奇故事。他的坚韧和勇气,鼓舞着后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不朽英雄。

苏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逆境和挑战,坚持信念、不屈不挠,就能战胜命运。历史上的每一个不朽传奇,都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0 阅读:0

高干历史观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