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心理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麦子历史 2023-03-02 21:01:42
引言:

面对教育这个千古不变的难题,以前的人们单纯地将教育的问题归类到学校之上。大多数人都会热衷于寻找师资优良的学校,却往往忽视了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升,父母也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性格、能力等方面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家庭心理教育成为孩子们懵懂时期的启蒙者,是认识世界的钥匙。而父母是否能够将家庭心理教育进行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心理能否健康成长。

一、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培育好家庭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面对越来越高发的心理疾病,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在成倍增加。大家都渐渐知道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其中家庭教育开始渐渐被人们提起并对其深入探究。

在以往的社会中,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承担了孩子长大成人不同方面的问题,家长们也乐于将孩子放置在学校中,让老师们对孩子进行不同方面的培养。

但随着家长们的文化水平提升,也开始渐渐意识到单纯的学校教育对一些问题鞭长莫及,无法单凭学校培养出一个各方面优良的孩子,便开始重视家庭心理教育。

家庭心理教育主要指的是关于孩子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及时给予正确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将孩子培养成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在家庭心理教育中,每个成员都是需要受到教育的一员,但是父母因为在年龄、阅历等方面的积累,需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对尚未认识世界的孩子给予辅导。

孩子们处于学习的阶段,往往会受到家长们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之前成长为与父母极为相像的人。

正如同一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便是包含了这种父母和孩子关系的道理,家长们需要成为一个类似于表率的作用,对孩子进行引导。

家庭教育不同于较为正规的心理辅导,没有理论化的知识进行指引,而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需要父母言传身教。

例如,一些常常吵架的父母会容易使心理较为脆弱的孩子变得更加内向,孩子在日积月累中面对高压的生活环境,十分容易受到创伤甚至诱发心理问题。

特别是身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往往更加依赖父母,渴望关心和认可,却又同时希望离开父母的管理,获得更加自由的生活。

这段时期,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父母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便显得格外重要,一旦有所缺失便会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

而父母也应当抛弃以往的刻板观念,从自身的行为上寻找一些问题,需要更加深层次地进行理解和沟通,关注孩子的行为,减少对孩子过度的指责和控制。

父母应该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样做下来,那么自然而然地会减少双方之间的误会,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家庭氛围自然也会更好。

二、做好家庭教育,掌握正确方法

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们也需要进行认真学习和研究,更加重视问题的所在,抛弃以往陈旧的观念。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具有难以更改的独特性,一旦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较为恶劣,即使孩子接受了十分优良的学校心理教育,也无法磨灭从小形成的影响。

毕竟在学校之中,学生群体较为庞大,无法关注到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而每个孩子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不同的措施以疏导和匡正。

父母作为世界最亲近孩子生活的人,更能感觉到孩子成长的变化,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积极地面对生活。

家庭教育的种类往往十分多样,但其主要目的却只有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教会孩子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物,使孩子不至于因为一些挫折变得一蹶不振,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家庭教育不是父母对孩子的说教,而是父母在生活中对一些小事的处理,对人际关系的适当把握等,孩子们将父母的行为看在眼里,从而进行学习模仿。

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从琐碎小事中传达自己正确的观念,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接受,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帮助养成独立的人格。

同时,父母还可以进行一些特别的活动对孩子心理教育,比如到不同的地方观赏与生活环境不同的风景,拓宽孩子的视野,更好地认识世界。

也可以通过一些相互协作的游戏提高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养成如同朋友般的家庭关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和误解。

为了更好地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父母也应当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父母拥有一个健全向上的人格,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正确适当。

父母首先需要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时俱进地学习心理知识,提高对自身的约束力,先让自身的人格变得健康又独立,这样才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教育。

亲子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第一步。父母需要培养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抛弃以往高高在上的视角,更加尊重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苦闷,不随意调侃孩子。

只有培养了完善的亲子关系,才能为日后的社会人际交往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孩子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人际关系。

父母还需要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正如同古代的孟母三迁般,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心理倾向造成影响。

所以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开放乐观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慢慢地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暗示。

除了外部的环境影响,家庭内部的影响也十分关键,其中成员的情绪是否稳定,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是否和睦会给予孩子相应的情绪价值。

三、肥沃土壤育孩童,阳光灿烂花盛开

当下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们担忧,青少年自杀人数的居高不下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家庭的影响在自杀原因中名列前茅,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

只有当父母越加重视相关问题,从根源上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培育,这样才有可能可以解开孩子的心结,让孩子的心理问题减少。

在孩子人生的历程中,性格形成阶段是从出生到成年,而这段时期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便导致了父母对孩子个体心理健康拥有关键性影响。

当父母真正实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但能够培养孩子的人格品质,可以更好地预防一些心理疾病的发生,减少当下青少年的消极思想,帮助青少年正确面对人生。

当家庭驾驭的实施开始走上正轨时,这一代青少年势必会拥有一个更加强健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拥抱来自生活中的风浪,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同时,面对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高压的工作对生活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人们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麻烦事”。

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缺少相关的心理教育,在传统的刻板观念中人们较为轻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心理健康对人的影响慢慢被发现。

家庭教育对于祖国的下一代开始发挥作用时,可以帮助矫正现存的一些较为落后的封建观念,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与时俱进地培养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当家庭教育在各个地方发挥积极作用时,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也会随着培养逐渐提高,祖国的下一代会更加热情地进行生产和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结语:

家庭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关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当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时,家长需要更加重视相关问题,学会正确恰当的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理上的难关,培养良好的人格。

随着家庭教育的慢慢开展,家庭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和谐,这样孩子的心理问题才会被慢慢解决,社会环境才能变得更加开放包容。

参考资料:

《心育论》

《心育教育活动论》

《心理学与生活》

《人格心理学》

0 阅读:17

麦子历史

简介: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