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是中国古代中,最后的一位丞相;胡惟庸之后,丞相这一职务,就此消失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也许对胡惟庸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是如果将胡惟庸和朱元璋串联在一起,那么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起来。
胡惟庸是明初四大案,也就是洪武四大案之一的主要人物,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胡惟庸的死可以说改变了政治上的格局,使得一直以来分散的皇权完全回归到了皇帝的手中。
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并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诛杀了开国功臣李善长、陆仲亨等,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诸多要员也纷纷被株连。
胡惟庸案耗时长达10年,前后被诛杀者超过了3万人,而且无一例外全是朝廷重臣及其家属。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胡惟庸个人档案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在公元1355年,胡惟庸在和州投身于朱元璋的麾下,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
洪武六年,也就是1373年,胡惟庸凭借着李善长的推荐,被任命为右丞相,大约又是过了四年之后,这个时候的胡惟庸已经坐上了左丞相的位置,位居百官之首,身份地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官场上,只用了七年时间就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可以说胡惟庸的人生仕途是顺风顺水,妥妥的人生赢家。然而就是这样顺风顺水的人生,没有给胡惟庸带来任何一点的磨砺,使得胡惟庸内心变得不可一世,忘记了自己的本分,慢慢地开始嚣张跋扈了起来,更加过分的是逾越了君和臣之间的权力。
《明史》记载,胡惟庸在坐上了丞相的位置之后,凭借着朱元璋对他的重新,从一开始的小心谨慎,后来却变得非常的放肆,行事更是肆无忌惮;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有的朝廷官员想要上奏朱元璋,揭露胡惟庸的恶行,但是却不知道奏折根本到不了朱元璋手上。
胡惟庸在朝堂之上排除异己,也给了很多小人可钻的漏洞,于是胡惟庸大肆敛财,更是利用自己的权利提拔亲信的人数高达数万人。
败露经过,下场凄惨关于胡惟庸落网,有两个说法
其一:在洪武十二年(1379),九月,占城来朝进贡,而胡惟庸联合右丞相汪广洋等一干人决定将此次贡品给昧下来,并且隐瞒着朱元璋。但是天下没有不露的网,很快事情败露,胡惟庸等人行的事情被一个太监告发给了朱元璋。
勃然大怒的朱元璋立刻就召集大臣,开始问罪;胡惟庸等主谋一看事情不好,就想着将事情推到别人身上,让他人背黑锅,但是这个锅可不好背,于是你推我我推你,让朱元璋本就恼火的心里更加的火上浇油,于是将所有人都捉起来关入地牢。而就在这不久后,右丞相汪广洋就被处死。朱元璋更是借此机会,下令调查胡惟庸及其六部堂属的罪行。
不久后,有人承受不住折磨,自首并上告胡惟庸谋反。。明太祖随即下令逮捕胡惟庸、陈宁和涂节等人,并以“枉法诬贤”“擅权枉法”“蠹害政治”罪加以处死。
其二:洪武十三年(1380)的正月,胡惟庸称自己旧宅子中的井中突然涌出来醴泉,并且报告给朱元璋说这可是天降祥瑞的征兆,并且邀请朱元璋一定要到自家宅子中去看看。朱元璋在听后,决定前往,但是在走到西华门的时候,太监云奇紧紧拉住缰绳,着急的都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拼命的指向胡惟庸家中的方向。
朱元璋见此大感不妙,于是立即返回宫中。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中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朱元璋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朱元璋还下令不放过胡惟庸的同党朋友等,其中就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共李善长等大批开国功臣都受到株连,而这一次的事件,牵连致死的人数达到了三万多人。
后世争议作为明初四大血案之一的胡惟庸案件,起因就是胡惟庸有着谋反的心思和行动。而在后世的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许多的专家也都抱着怀疑的态度。
关于胡惟庸的案件,其实早就已经决定了其下场,只是名声不同罢了。胡惟庸作为权倾朝野的丞相,他的存在和他所行的事情,早已经注定他和朱元璋之间只能存在一人,而结果是朱元璋胜利了,那么关于此事,说胡惟庸是走阶梯不慎坠亡的,也只是看朱元璋高不高兴而已。
那么,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借口,这个案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还有就是陪着朱元璋一起打下天下的开国功臣之间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废除了开国元勋的势力,大大加强了皇帝专制集权。
胡惟庸案中总共死去了三万余人,起初直接是株连了胡惟庸的九族,其后胡惟庸的党羽也一并不能够幸免,在胡惟庸案中基本上是铲除了明朝开国元勋的势力,另外有一些野史中的记载是多达六万人!无论是在胡惟庸案中死去了三万人还是六万人,无疑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足以看出朱元璋决心铲除异己的决心,对于巩固中央皇权的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