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明朝宗室藩王拾遗集(2)-朱元璋第六子楚王朱桢,没错,神秘到史书里舍不得多记载半个字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38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12 分钟)
不经意间,留下的文字记忆总能唤起对于过往时光的追思。
以一句稍显文艺范儿的话语,开始今日文章的论述。两年多以前,省愚完成了明朝藩王选讲的所有内容,当时也怀揣着遗憾认为,对于很多人物其实并没有提及其故事。再者,有部分提及过的,也因为当时行文还显些许稚嫩,不能完全介绍清楚。所以,才有了这几年断断续续整理史料,准备将当时系列里没有能讲完的明朝宗室藩王进行补充。
本系列上一辑,鄙人介绍了朱元璋的外公。坦白承认,外公可不能算宗室,不过因为朱元璋后来将自己的外公追封为扬王,所以勉强算是异姓王。当然,最主要的篇章还是在于朱元璋在史书中记载其外公曾参加过崖山海战,是南宋灭亡的见证者。一番论述之后,省愚也看到了诸多指正,还请各位看官一如既往地指出鄙人的不足之处。
回到话题来,当初《明朝藩王选讲》系列中,鄙人详细介绍过朱元璋的次子朱樉及其支系,三子朱棡及其支系以及五子朱橚及其支系。又,因为朱元璋长子朱标的故事,鄙人专门编写《明兴宗朱标》系列为其大张旗鼓地宣扬故事,也专门为朱元璋第四子所谓《明成祖朱棣》在明帝系列中有过论述。唯独没有讲述过其第六子楚王朱桢的故事。
明楚王墓,躺着朱桢及其后代子嗣
当初最开始不选择讲朱桢的故事是因为即便是《明史》,对于朱桢的生平记述仅有312字,远远小于其五位哥哥的文字记载。换言之,当时的思维,认为朱桢一系似乎没有太多故事可讲。这几年过去,当重新整理史料后,才发现朱桢以及整个楚王支系有着太多的故事脉络。甚至从朱元璋也朱桢拟定的后代字谱中,便可推测出朱棣生母到底是谁的谜题。
这里面到底有着何等的奥秘呢?足够多的伏笔,让我们开始明朝宗室藩王拾遗集的讲述,今日主角,是为朱元璋第六子,明朝首任楚王-朱桢。
·子长,以楚封之
公元1364年4月5日,尚且在奋战的朱元璋家再次迎来新生命。在此之前,朱元璋已经用五个儿子和至少一个女儿。此番,由其妾室胡氏为其诞下一子。
胡氏的来历,在史料中并未留下确切的记载,据称,其有可能是后来担任定远卫都指挥使的胡泉的女儿。并且,有旁支史料显示,胡氏被朱元璋纳为妾之前曾嫁过一次,但不久后守寡,在时代浪潮的催促下,最终成为朱元璋的妾室。胡氏生年不详,不知其生下朱元璋第六子时年芳几许。仅知道,抱起这第六个儿子的那一天,朱元璋36岁,正是事业的巅峰期。在此子出生的同一年,朱元璋的正妻马氏还为朱元璋生下第二女,但不知此女与第六子谁更年长。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的前五个儿子皆为马氏所生。鄙人知道,此时肯定有朋友提出反对意见,咱别急,接着往下看。
此子出生之时,朱元璋兵攻克武昌,咱们都清楚,武昌这在当时是陈友谅的地盘。朱元璋闻讯甚喜,问群臣“武昌古何地也”,对曰楚,朱元璋说“子长,予楚”。与此同时,在给儿子们的命名仪式上,朱元璋给所有的儿子定为单名,木字旁,按照五行相生的概念,所谓“水生木”,朱元璋应该自认为水命。命名罢,第六子被命名为朱桢。
也就这样,一句欢喜下的承诺,朱桢等着被时代进行兑现。
·老丈人是定远侯王弼
就这样,等到了朱元璋在1368年良辰吉日下宣布建立明朝,称帝后,兑现曾经诺言的时候便到了。
公元1370年,朱元璋第一次分封诸子,时年6岁的朱桢被封为齐王,或许封王那一刹那,朱元璋忘记了当初拿下武昌的喜悦下的承诺。
随即,朱元璋命下铸齐王之印,三次铸造都失败,朱元璋记起昔日曾许封楚之事,改封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是为公元1381年5月16日,时年年满17周岁的朱桢携带家眷就藩武昌府。朱桢的正妻,是为定远侯王弼之女王氏,不过稍微有一点尴尬的是,朱桢此人应该是个情种,就在其就藩到达武昌府后的7天,当年5月23日,其十七岁便匆忙当爹了,长子朱孟熜出生。
可惜,朱孟熜的母亲却不是王妃王氏,至于其母亲到底是谁,史料未记录,大概率是府上一个未谙世事的女侍者。您说,这时候他的老丈人定远侯王弼知道后,会生气吗?理论上讲,王弼应该顾不上这些,这位在影视作品中几乎很少被提及的武将,虽说只封了侯爵,本质上他的战功卓绝可不比那些公爵差多少。另外,按照史料的推测,楚王妃王氏出生于1363年,较之于朱桢还大一岁,朱元璋这是给儿子选了一个能主内的姐姐。王氏嫁给朱桢以后,先后为其生下两子六女,最终在1397年34那年早于朱桢去世,死因未知,稍后细讲。
·朱元璋的儿子要学打仗
朱元璋的儿子封王后都是要学打仗的,在朱元璋为皇帝时期,也就太子朱标不用学打仗,朱标的弟弟们都离不开学习打仗技能的固定配置。而教授这些藩王们打仗的,自然是那些居功至伟的武将。
此番,轮到朱桢展现自己战斗技能的机会很快就到了。
出土自明楚王墓
公元1385年,21岁的朱桢受命与汤和、周德兴领兵镇压铜鼓和思州的边民叛乱。这两处地名皆位于如今贵州省境内。信国公汤和是朱元璋的老大哥,江夏侯周德兴也是战功赫赫的人物,朱桢随这两位前辈前去平叛,表面上是朱桢节制两位武将,本质上应该是朱桢真正学习战场应变的实际操作。再者,边民闹事,这危险程度比北方大谟的蒙古军队要低多了,也是一次安全的历练。很快,便得胜归来。
这一段,也被清楚地记载在了《明史》中:“十八年四月,铜鼓、思州诸蛮乱,命桢与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帅师往讨。和等分屯诸洞,立栅与蛮人杂耕作。久之,擒其渠魁,馀党悉溃。”很显然,这里面,朱桢还用到了智取,也践行了擒贼先擒王的古训。
·洪武三十年,人生的转折点
对于朱桢来讲,他也有人生颇为转折的一年,即是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
此年,朱桢的大哥太子朱标早已薨逝,二哥秦王朱樉也已去世,三哥、四哥、五哥尚在,不过三哥的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明史》记载:“三十年,古州蛮叛,帝命桢帅师,湘王柏为副,往征。桢请饷三十万,又不亲莅军。帝诘责之,命城铜鼓卫而还。是年,荧惑入太微,诏谕桢戒慎,桢书十事以自警。”
此时,同样位于今贵州省的古州再次出现叛乱之事,不过当年倚重的伯父级别的汤和与叔叔级别的周德兴早已去世,朱桢需要自己为主将践行朱元璋儿子的使命,并且,朱桢还带着文武兼修的十二弟,即是镇守在荆州的湘王朱柏一起平叛。但是朱桢已经展现出躺平的模样,请来了三十万两白银的军饷,却不亲自莅临带军,朱元璋听闻后对其进行了严厉地责骂。
重新修缮明楚王墓
众所周知,在科学知识并不普及的当时,以星象占卜吉凶的事,时有发生。当年,荧惑入太微,荧惑即是火星,太微则是三垣的上垣,位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以五帝座为中枢的范围。按照当时星象学的解释,本质上讲就是火星与太微垣以及地球,三星连成一条直线,形成所谓“荧惑入太微”的假象。朱元璋由此下诏要求朱桢谨慎,朱桢随即写下十件事进行自我警醒。
可是,祸事还是来了,先是儿子,再是王妃。
未几,桢子巴陵王(朱孟熜)卒,帝复与敕曰:“旧岁荧惑入太微,太微天庭,居翼轸,楚分也。五星无故入,灾必甚焉。尔子疾逝,恐灾不止此,尚省慎以回天意。”至冬,王妃薨。-《明史·卷一百一十六》
庶长子朱孟熜与王妃王氏相继去世,不知此事对于朱桢造成何等的打击与心灵冲击,当还没有回过神,第二年,朱元璋驾崩,等待着朱桢与明朝的,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永乐年间,像消失的人一样
后来我们知道,朱元璋崩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然后不久,朱棣靖难。
朱允炆削藩未曾对这位六叔下手,根据现实推断,朱桢应该被认为不具备威胁性,大概与其是朱元璋庶出的儿子有关。其实朱桢一度还是具有较高的地位。
洪武年间,朱元璋设宗人府,管理宗室,长子朱标为太子,所以相应的宗人府职务顺延。次子朱樉为宗人令,统管宗人府;三子朱棡为左宗正,四子朱棣右宗正,五子朱橚为左宗人,六子朱桢为右宗人。但是建文朝后,大哥、二哥、三哥皆已去世,四哥朱棣在北平装疯,五哥朱橚被建文帝废黜,就朱桢完全没有存在感,史书没有半个字。
几年后,靖难之役结束,朱允炆失踪,朱棣即位,仅记载朱桢“进宗正”,整个永乐朝,朱桢看着自己的四哥当皇帝,自己过得怎样,根本不见记录。
明楚王墓石碑
永乐二十二年春,是为公元1424年3月22日,朱桢薨逝,享年59周岁,按照现代认知,差半个月满60周岁。葬武昌灵泉山。死后谥曰昭,故又称楚昭王。由王妃王氏为其生下嫡第三子朱孟烷继承王位。
·朱桢支系的字谱,解开朱棣生母的谜题
现在解答一个困扰多年的疑问。
当初,省愚在《明成祖朱棣》一文中也分析过,朱棣可能不是马皇后所生,原因很多。但是这两年,随着史料深入的探究,单纯从朱桢的后裔字谱便可分析出,非但朱棣能确认为马皇后所生,甚至朱元璋前五个儿子皆出自马皇后也是没有疑问的了。
朱桢后裔字谱为: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古时候对于嫡长子的重视度,有所谓“伯仲叔季”的排行,但是“伯”表示嫡出,比如三国孙伯符;相比之下“孟仲叔季”中的“孟”则表示庶出,比如三国曹孟德。
所以,朱桢的子嗣后裔以所谓“孟季均荣显”开头,侧面表现,其是朱元璋庶出儿子中的最长一位,应该是朱元璋的本意。换言之,前五个儿子均为嫡出。
所以,一个孤证结合古代伦理知识的常理判断,朱棣为马皇后嫡出无疑问。
那么楚王朱桢这一支系还有哪些故事呢?那故事就多了,咱们下一辑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