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清朝宗室王公选讲3-从儿子被选为皇帝到自己走向人生尽头,低配版的六位帝皇丸-奕譞,其人生最后十余年的动向变迁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29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9 分钟)
上两辑,咱们介绍了清朝的首任醇亲王奕譞,光绪的亲爹,宣统帝的亲爷爷。按照传统的比较戏剧性的说法,奕譞算是低配版的“六位帝皇丸”。
奕譞在道光、咸丰与同治时期,相对来讲经历了一个从年幼到成熟到观世态变迁再到做出一点不同的递进变化。当然,咱们先不评价他所作所为是否合理,单纯评价这个人,在当时的周遭环境中,因为自己显赫的地位,随着时间的变化着实是成长了。
奕譞图
但是,最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四嫂,也是他的大姨姐慈禧力主选中他的儿子载湉为皇帝,自此以后,奕譞的生活,或者说奕譞的人生皆因此而改变。省愚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形容这件事情对于他的影响,从载湉被选为皇帝到奕譞去世,17年的时间。这十七年,奕譞经历了什么,对于后世产生了何等的影响?这里是您一直以来都关注的“读史知未来-省愚杂谈”,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奕譞光绪年间的经历变化。
从历史的细节中找寻过往的真相,为未来的迷茫增添一丝多样的参考。准备好了吗,起飞!
·家变成了潜龙邸
奕譞一生有七个儿子,长子载瀚,两岁夭折;次子载湉,即光绪帝;三子出生第二天夭折,未命名;四子载洸,五岁夭折;五子载沣,宣统生父;六子载洵,享寿64岁;七子载涛,享寿83岁。
换言之,载湉便是奕譞实际意义上的长子,加之载湉的母亲是奕譞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也即是慈禧的亲妹妹。所以,慈禧力主选择载湉过继给咸丰帝为嗣子,承继皇位,这也能延续慈禧继续掌握朝政的阴谋。说是阴谋,其实也就是摆在桌面上的,当时当世,没有人敢与慈禧在这种问题上进行斗争。
公元1875年2月25日,当时实际年龄为3岁6个月又11天的载湉即位,是为光绪帝。按照当时的习惯,将其表达为时年四岁。光绪即位后,奕为了自保,辞去了所有官职,只负责照料毓庆宫皇帝读书事务。毕竟,此时的载湉还是一个不怎么能够把话说清楚的孩子,所谓的皇帝宝座,无非是背后的既得利益者获取的利益的前排木偶罢了。面对这一切,作为父亲的奕譞是心知肚明的。
作为皇帝的亲爹,奕譞当时并未获得铁帽子王的爵位,在其小心翼翼并且唯唯诺诺的人生履历中,存在着几乎没有下限的承受慈禧给予其的所有压力。在百般推辞之后,奕譞才在光绪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87年接受了王爵“世袭罔替”的恩典,意为子孙世代可以承袭王爵,不必按例降级。
这位是谁?评论区见答案。
按照清朝制度,原来的醇亲王府,即是所谓光绪帝出生的王府成为了“潜龙邸”,奕全家人都应搬出。于是慈禧拨款十六万两银子,修缮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奕譞。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奕譞全家搬到这座“北府”。这座所谓的“北府”也便是如今的醇亲王府,比较戏剧的是,北府后来成为溥仪的出生地,再次成为潜龙邸。
·胆小
如果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奕譞最后这十多年的心态,鄙人会选择“胆小”二字。
1888年,光绪帝大婚。按道理皇帝结婚即算成年,掌握权力时日长久的慈禧应归政,然而慈禧并不愿意,于是就由心领神会的奕譞带头,请求太后继续“训政”。此时的奕譞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还是为了保住儿子的性命?后来的事实证明,即便如此卑微与怯懦,他的性命自由老天爷来收,他那当皇帝的儿子最终也成为慈禧手下的受害者。至于光绪帝被慈禧毒死的事实,想必本文的所有读者应该都没有异议吧。
当年农历二月,慈禧太后颁懿旨,公开斥责官员吴大澂要求尊崇奕的请求,称奕对“深宫派办事宜。靡不殚竭心力。恪恭尽职。每遇优加异数。皆再四涕泣恳辞。前赏杏黄轿。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严畏殊常。非徒深宫知之最深。”不得不说,这属于奕譞与慈禧二人之间演的一出戏,其实他们并不需哟演戏,尤其是慈禧,这段话实则让人无法理解。吃相本来就很难看,却还要刻意修饰,就愈发显得难看。
慈禧还出示奕在光绪元年(1875年)所上,提前反对官员可能在光绪帝亲政后鼓励推崇皇帝亲生父母的奏折,以示“自古纯臣居心。何以过此”。
·拒绝一切引火烧身的名号
奕譞这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几乎每一年,对于其来讲,都有着身份与称谓上的变化。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奕譞监理军机,总理海军衙门事务。虽说这个职务看上去具有较大的权力,但是本质上讲无非是慈禧以及背后利益集团的提线木偶而已。咱们前文分析过,奕譞本人怯懦,小心翼翼,处处提防,处处维护着自己不知道什么需要被维护的物象。所以,再高的职位对于他来讲,本质上讲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
因为是皇帝的亲爹,奕譞理论上获得更多的物质封赏似乎也顺理成章。在19世纪末期,全世界走向文明的重要关头,居然还有着这般无法细想的桥段,着实令人很难想象。这些封赏在于,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奕譞受赐御书“懋德嘉绩”匾额、赐食亲王双俸;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赐乘杏黄轿;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前文提及,王爵世袭罔替;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受赐金桃皮鞘戎服刀、增护卫给帑修第;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赐死后配享太庙;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此时奕譞已经去世一年有余,寝庙制祀典用天子之礼。
看着挺奇怪
奕生性谨慎,生前拒绝接受“皇帝本生父”的尊封,死后才获得了“皇帝本生考”的尊荣。
换言之,奕譞一生都避免引火烧身,事实上,他又能做什么呢?光绪帝作为奕譞的儿子,其最后十年的遭遇表露,所有避免引火烧身的行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儿子是皇帝因此带来的父子二人的遭遇,他们并不是慈禧的对手,或者说,无法与慈禧及其背后硕大利益集团的对手。因此,奕譞一辈子都成了慈禧身边一个跪得笔直的角色,着实可笑。
·讨好慈禧是他的唯一
奕譞十分了解慈禧,因而一生小心侍奉慈禧,故不同于六哥奕䜣而官途一帆风顺。奕譞经历了同治帝之死、慈安太后暴卒后,更加谨小慎微,兢兢业业,把取信讨好慈禧视成唯一的本分。
他负责建设海军的时候,为了让慈禧太后有安享天年之地,动用以北洋水师名义筹措的经费修建颐和园。在颐和园工程最紧张的阶段,正值直隶省和京师遭受特大水灾,御史吴兆泰因为怕激起灾民闹事,建议暂时停工,因此夺官,“交部议处”。比较可笑的是,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颐和园完工,他也在这一年去世了。
动用军费讨好一个老太太,奕譞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这是他影响后世历史变迁的一个重大举措,也让人认为去难以被原谅。
讨好慈禧,成了他的唯一使命,着实可悲。
·从打油诗看性格特征
奕譞写过一首打油诗,水平基本上也就是大街水平,倒是能窥探其性格特征。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
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
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
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奕譞也许真的不爱财,但是,他那怯懦与隐忍搭配不合时宜的讨好,让历史很难对其给予一个正向的评价。随着历史波涛汹涌的流逝,如今人们更多的还是只记得住他家出了两个皇帝,却一生毫无建树。他只是他,满清这座高楼最后的几位扶楼者,并且他扶得并不好,对于那个罪恶的时代,早点结束才是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