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同情岸青,他从小就和哥哥流落街头,吃了很多苦。”
解放初期,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曾多次和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这样的话。身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他是称职的,将新中国带出了旧时代的泥潭;但身为一个父亲,他却有让自己一生都无法释怀的遗憾。对于自己的次子毛岸青,他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怜惜。
毛岸青命运多舛,他的一生严于律己,成就斐然,不愧于伟人之子的名声。但是另一方面,他又饱受病痛折磨,只能止步于研究工作。更为让人怜悯的是,他的病痛,并非天生,而是来自一次让人遗憾的意外。
1923年,毛岸青出生。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中国正经历着历史的阵痛期,各种思潮交汇的同时,军阀混战不止。为了民族的解放,他的父亲毛主席离家组织起义,为武装斗争争取力量。而他的母亲杨开慧,只能承担起家庭和幕后支援的重担,一边从事地下工作,一边照顾三个孩子。
1930年,杨开慧回家探望母亲,却不想中了敌人的圈套,被捕入狱。湖南军阀何健开出条件,只要杨开慧能登报脱离党组织,就给她一条生路。但杨开慧意志坚定,丝毫不为敌人的诱惑所动。最终在这一年的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
母亲死后,毛家的三兄弟,被父亲托付给了叔叔毛泽覃抚养。毛泽覃慎重考虑之下,将他们送到了上海,让他们进入了专门照顾革命领导子女的大同幼稚园生活。三兄弟在此生活了一段时间,其间因为一场意外的疾病,三弟毛岸龙夭折了。
1931年,原中央特科行动队负责人顾顺章叛变,大同幼稚园随即停办。毛岸英、毛岸青兄弟,被接到了红色牧师董健吾的家里,和他的孩子一起生活。一家人虽然感情融洽,但是随着革命进入低潮,董健吾的生活也陷入了困窘。为了不给“董叔叔”添麻烦,在一天夜里,毛岸英带着弟弟,偷偷地离开了董家。
之后的几个月,兄弟二人流落上海街头,想尽一切办法干活儿糊口。他们帮黄包车夫推过车,帮人扛过行李,也送过报纸。总之,就是一切能挣钱的活儿都干过。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毛岸英曾经幽默地说过:“除了扒窃和给资本家当儿子,我们什么都干过了。”
然而,也就在此时,毛岸青遭受了一次重大的伤害,造成了一生的病痛。
1935年的一天,毛岸青像往常一样,上街卖报纸。突然,他听到身边的报童喊道:“看报看报,赣南残匪已完全肃清,伪师长毛泽覃已经被击毙。”
原本并未在意报纸内容的毛岸青如遭电击。虽然来到上海的时候他还小,但仍然知道,自己小叔叔的名字就叫毛泽覃!难道是叔叔出了事?他赶紧翻开了报纸,只见上面头版上印的照片,却不是叔叔是谁?一时间,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眶。
一阵强烈的仇恨感,从毛岸青的心头涌了出来。妈妈和叔叔,都因为革命而被敌人杀害了,这个仇怎么能不报?但是,他一个12岁的孩子,又哪里来的能力去报仇?毛岸青的小手发抖,摸了摸兜里的一个硬邦邦的东西。那是不久之前,他刚刚捡到的半截粉笔。他想到了在不久前他看到有人在街上写标语的情景,于是就在一面墙上,写下了“打倒帝国主义”六个大字。
然而,他的运气真的不好。刚刚写完字,他就把巡捕发现了。巡捕可不管他是不是孩子,过来就是一顿暴打。其中一人,还对他用了警棍!幸亏此时毛岸英来了,替自己的弟弟挡了几下,才将毛岸青解救了出来。
然而,这顿打带来的伤害,却永远无法根治了。毛岸青的头部遭到了重击,从此落下了病根,不能受刺激,否则就会控制不住情绪。而在这之后,头部的问题蔓延到了全身,使得毛岸青终生都饱受病痛的折磨。
这之后,上海的地下组织寻回了兄弟二人,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将他们送到了苏联学习生活。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并在其照顾之下生活。毛岸英身体健壮,后来上了军校,成了装甲兵,参加了卫国战争。而毛岸青,只能不断地在生病和养病的循环中挣扎。
1947年,东北即将解放,毛岸青在组织的关怀下回到了祖国。比他早回来一年多的毛岸英,早就被父亲送到了基层锻炼。而身体不好的毛岸青,则是被安排进入学校学习中文,继而从事俄文的翻译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开始从事宣传和翻译工作。由于在苏联时,他听从毛主席的教导,读了大量哲学和革命理论书籍,这让毛岸青有能力去翻译其他人碰不了的大部头著作。但是,他的身体却仍然是一个隐患。抗美援朝期间,毛岸青再次发病,在国内无法治疗。于是,他又去了苏联,待了四年多才回来。后来他才知道,从小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大哥,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毛岸青悲从中来,再次泪湿眼眶。
1955年以后,毛岸青的情况渐渐稳定了下来。但是,毛主席又开始操心起他的婚事来了。像每一个老父亲一样,毛主席也想早点儿抱孙子,可前提就是毛岸青要先结婚。于是在1957年,毛主席将毛岸青找来,询问他个人问题的解决情况。
此时,毛岸青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尝试。他和哈尔滨医院的一名护士,有过一些交往,感情尚可,但是双方的学识相差太远,后来便慢慢冷了下来。而他心中,其实也有自己的意中人,那就是自己嫂子刘思齐的妹妹邵华。但是,真要对意中人表白,毛岸青却又不好意思了,扭扭捏捏地不愿走出第一步。
其实,毛主席早就通过女儿李讷,知道了儿子的感情动向。于是,他鼓励儿子继续通信,希望他能大胆些。最后,在大连市委的帮助下,毛岸青总算是和邵华组成了家庭。这之后,毛岸青带着妻子,回到老家板仓,祭扫了母亲的陵墓,看望了已经年过九旬的姥姥向振熙。按照毛主席的说法:“新媳妇总该去认认家门,让外婆和亲友们看看。”
虽然身边有了人照顾,但是毛岸青的身体仍然不好。为了早一点有下一代,延续毛家的血脉,他们做了不少努力。最终在1970年,邵华总算是生下了儿子毛新宇。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毛主席在有了孙子之后,却很少再接近毛岸青了。原来,自从有了儿子,毛岸青的身体变得更差了。毛主席每次去见他,都是忍不住地揪心。然而,当时的中国,内外情况都十分复杂。毛主席害怕,见到儿子就会忍不住为他伤心,那可能就会影响工作。为了国家,他不得不选择和儿子保持距离。
1976年9月9日,噩耗传来,毛主席因病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毛岸青听到消息后,悲从中来,身体一下子更差了。不过,在全国人民齐聚天安门广场,悼念毛主席的时候,毛岸青还是带着妻儿,默默地送了父亲最后一程。
1977年春天,毛岸青带着儿子,回到了韶山,重新回忆了一遍父亲当年走过的路。儿子毛新宇大受感动,从此更加努力学习。而韶山的老乡们,也送给了毛岸青一束鲜红的杜鹃花。
此后的毛岸青,继续从事翻译和著述工作。他翻译了十余部马列主义著作,写了不少十分重要的文章。但是,他的身体却始终拖累着他。晚年的毛岸青,虽然算不上卧床,但是想要挪动身体已经十分困难了。几乎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妻子邵华在旁协助。但是,他始终不改俭朴本色,靠自己生活,不要党组织的任何帮助。而他同时,也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儿子毛新宇,让这位毛主席唯一的孙子不忘初心,自强自立。
2003年,毛岸青也终于成为了爷爷。这一年的12月26日,毛家的第四代人毛东东出生了。这个孩子十分健康聪明,毛岸青十分欣慰。而同时,毛新宇也将毛家的家风传递下去,让这个孩子从小就懂得了艰苦朴素,努力学习。
进入2007年,毛岸青的身体每况愈下。由于长时间缺乏必要的运动,他的很多器官情况都不令人乐观,尤其是心脏。为了积极治疗,国家的相关部门立刻特批,让毛岸青享受副总理级别的医疗待遇。然而,这似乎已经有些来不及了。最终在3月23日凌晨4点,毛岸青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不久之后,毛岸青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谁也没想到,追悼会现场会一下子来了数千人。他们大多是老干部的子女,和毛家的亲友。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毛岸青,居然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毛岸青一生低调,这使得他很少为人所注意。很多人不知道他干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到底有过怎样的经历。甚至就连他的病痛,也不知道根源所在。但是,这并不能影响,他在毛主席家风传承、和革命著作翻译中的地位。正如有人评价他:“您是一个凡人,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儿子。”毛岸青用自己的病弱之躯,传承着伟人的风骨,这一点,不管经过多少年,仍然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