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朱德的女儿朱敏收到父亲来信:没去寻你,请原谅爸爸

千年历史千面游 2023-05-31 14:29:34

“我们的国家苦尽甘来,现在正需要人才建设。你如今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是爹爹对你的期望。”

1953年,开国元帅朱德忙里偷闲,见到了自己的女儿朱敏。他们父女,在过去的27年里没有见过几次面。但这次父女刚刚重逢,他就对女儿提出了如上的期望。而朱敏也明白父亲的用意,于是用力地点了点头。然而谁能想到,为了与父亲的这次见面,朱敏到底遭受了多大的痛苦。

朱敏,1926年出生于莫斯科。对于这个生于国外的中国孩子来讲,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其根源就在于自己的母亲贺治华。

贺治华是四川开江县人,曾经是个热情奔放、追求真理的女学生。在一次演讲活动中,贺治华见到了朱德,瞬间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产生了倾慕之情。1922年,朱德赴德国留学,贺治华放弃国内的一切,倾心追随。后来,两人正式结婚。

然而,多年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活,让贺治华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她越来越喜欢过那种富裕、自由的生活,对革命逐渐失去了兴趣。1925年,朱德因为响应国内的革命形势而被捕,这给了贺治华“致命一击”。从此,两人的感情已经渐行渐远。

不久后,朱德获释,带着贺治华去了莫斯科。在这里,贺治华生下了女儿,也就是朱敏。而此时,朱德却接到命令,准备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为了让妻女有一个稳定的生活,他只身回国,承诺形势稳定了就来接他们。可不想,贺治华此时早已有了新的想法。丈夫刚一离开,她就将女儿托付给了姐姐抚养,自己则嫁给了法国革命青年霍家新。

此时,贺治华虽然婚变,但仍然在党组织的内部工作。1928年,她受命回国,在上海工作。很快,她就爱上了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开始频繁出入舞厅和歌厅。后来为了三千美金的悬赏,她出卖了我党著名领导人罗亦农,叛变了革命。

此事发生之后,中央特科红队出动,对贺治华夫妇进行了惩罚。霍家新被当场击毙,贺治华则是被打瞎了一只眼,侥幸活了下来。只不过,从此以后,她的后半生就成了一团迷雾,有人说她回了四川另嫁他人,最后寿终正寝;也有人说她遭到了国民党的追捕,最终被击毙。反正无论如何,她对历史的影响力已经消失。

贺治华的故事令人遗憾,而朱敏的遭遇则更让人唏嘘。被姨母收养之后,她改名“贺飞飞”,过着普通的生活。她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有一天,外婆带着她上街,指着一张通缉令对她说:“这上面的人,就是你的父亲。”小小的朱敏这才对父亲有了一个认识。

1940年,朱敏的姨母为了保护她而去世,外婆的身体也不好,再也难以抚养她了。此时,驻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她,并且很快将她送去了延安。此时,朱敏已经14岁,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而铁骨铮铮的朱老总,则是激动万分,一把抱住女儿流下了眼泪。

然而,父女仅仅团聚了两个月,就不得不再次分开了。当时,为了让一些孩子能够接受更先进的教育,党中央决定送他们去苏联学习。有过生活经验、学习又好的朱敏,自然而然地成了留学生中的一员。临走时,朱老总叮嘱女儿要好好学习,日后回来报效祖国。朱敏含着眼泪答应了父亲,再次踏上了那片熟悉的异国土地。为了不受特殊照顾,朱敏改名“赤英”,开始了一段辛苦而充实的留学生活。

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场人为的灾难,距离朱敏越来越近!

1941年6月,德国人悍然执行了“巴巴罗萨计划”,以闪击战的方式入侵苏联。战争开始,苏联指挥僵化,战术过时,导致大量部队被歼灭。苏联想要反击,但无奈力不从心,只能一路败退。到了10月份,德国的装甲部队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了!

朱敏原本在莫斯科的苏联第一国际儿童院学习,但因为身体原因,被送到了明斯克的少先队夏令营疗养。德军来时,她和其他的很多留学生,都被德国人抓了起来。1943年,她被装进了闷罐车,押送到了德国的东普鲁士集中营做苦役。

德国的那些集中营管理员,其残暴程度丝毫不亚于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他们对那些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进行了无情地虐杀。几乎每一天,朱敏都会看到一些人被枪杀,然后送入焚化炉。每天二十四小时,焚化炉的黑烟一直没有断过。具体死了多少人,朱敏并不清楚。她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活下去,活着与父亲团聚。

然而,想要在集中营活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德国人让战俘们辛苦劳作的同时,仅提供了少量变质的食物,这让不少人的身体越来越弱,朱敏也是如此。而且后来,她还患上了颈部淋巴结核,脓血流出来,染红了她的衣服。

德国看守拿不准朱敏的病会不会传染,就将她带到了医务室。德国医生在不用麻药的情况下,用剪刀割开了结核,挤出了脓血。剧烈的疼痛,让朱敏大叫一声,险些昏了过去。这场残暴的手术后,朱敏一度无法说话。于是她就索性装起了哑巴,借机更好地隐藏自己。而她这一装,就是一年多。虽然她最终活了下来,但是她的颈部却永远受损,留下了缠绵一辈子的病痛。

1945年,苏联红军攻入了东普鲁士,朱敏因此得以离开集中营。之后,她被送到了一个位于波兰的收容站中。当听说苏联人在寻找朱德的女儿时,她本想表明自己的身份。但是,由于受尽了折磨,朱敏不敢相信任何人,仍然坚称自己名叫“赤英”。直到后来,苏联的干部和他们谈起了中国,谈起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朱敏才终于敢于承认,自己是朱德的女儿。

苏联人十分重视朱敏,将她送回了莫斯科,继续在学校学习。几天之后,苏联人拿来了一封信。这封信是朱老总在1943年寄出的,兜兜转转了近三年,才终于到达了女儿的手中。朱老总在信中说道:“现在苏联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我没法去寻你,希望你原谅爹爹。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能继续学业,成为一个栋梁之才。”看着父亲的信,朱敏再次泪眼婆娑。

之后的几年,朱敏一直在莫斯科潜心学习,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949年,在新中国建立前后,朱敏也是心情激动。但是,她深知此时自己的能力仍然不足,还无法报效国家,于是继续留了下来。她进入了莫斯科师范学院学习,主攻俄文。

在苏联学习期间,朱敏邂逅了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刘铮。刘铮很心疼朱敏的遭遇,同时也感叹她的身上,没有高干子弟的浮躁与傲气,于是决定追求她。1952年,两人正式结婚。此时由于朝鲜战争,朱老总分不开身,便指示其夫人康克清前来考察“女婿”。其结果,自然是满意的。

1953年,朱敏夫妇回到了祖国。她自己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工作,而刘铮则被分配去了外交部。他们安顿好之后,在康克清的引领下,来到了中南海永福堂,见到了朱老总。又隔了一个14年,朱敏再次见到父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而朱老总则是和蔼地拍着女儿的肩膀,说出了本文开始的那段话,让女儿安心扎根教育事业。而这,也是朱敏的理想。父女在此时,达成了对未来的共识。

虽然对女儿的未来有期许,但是朱老总却不允许女儿女婿沾自己的光。在朱敏生完孩子之后,他就和女儿谈话,希望他们一家搬出中南海。他说道:“我希望你们能够独立成长,时刻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去住学校的宿舍。至于孩子,可以交给我和你们的康妈妈来带。”

朱敏深知父亲的用意,但是仍然有些舍不得,于是便说道:“父亲,你年纪大了,身边就我一个女儿,就让我留下来,照顾你的生活吧。咱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我想尽一些女儿的孝心。”

朱老总则说道:“我们的国家,现在非常需要人才。你是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我看,以后不到星期天,你就不要回家来了。孩子有我们照顾,你尽可以放心。”

虽然心中不舍,但是朱敏还是听了父亲的话,离开了中南海。她从此就搬进了教师宿舍居住,未来的四十年都没有搬过家。

朱敏此后的一生,都交给了教育事业。她的成绩卓著,后来成为了俄语系的教授。1986年,她光荣离休,但仍然没有彻底离开教育战线。她和一些老干部、老军人一起,创建了“中国军地两用人才大学”,并且亲任校长,专门为基层的军人和干部服务。

晚年的朱敏,一直忙碌而健康地生活着。但是她的内心,一直有一个缺憾,就是自己的母亲。在自己的书中,她曾经埋怨母亲:“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不给我母爱?……她为了追求与爹爹不同的生活方式,叛离了我们。作为女儿,我无法原谅她。”

2009年4月13日,朱敏因病于北京逝世。她的前半生颠沛流离,后半生辛苦执着,没有怎么轻松地生活过。但是,她却能在遭遇到了母亲抛弃、被关进集中营那样的悲剧后,仍然能不忘初心,在教育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实在不易。她与自己的父亲一样,都值得后世敬仰。

1 阅读:64

千年历史千面游

简介:分享我心中的历史和文化,分享我眼中的时代